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25
  • 简介:【关键词】唐代/女性诗歌/男性中心文化/依附/背离 ,它体现了女诗人对男性中心文化的依附或背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区分唐代女性诗歌写作中模拟与真实的分离点

  • 标签: 唐代女性 女性诗歌 诗歌意味
  • 简介:纳西文化虽为庞德《诗章》的一个亮点,却未见有人加以文化解读。庞德根据英译纳西经典与两位纳西文化圈内人的诠释,在《诗章》续篇《诗稿与残篇》中创作了纳西诗篇。这些诗篇将纳西经典中的殉情女子与离世的意象主义诗友杜丽特尔叠加,表达诗人对自己与杜丽特尔一起发动的意象主义运动

  • 标签: 中的突破 庞德诗稿 残篇中的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28
  • 简介:【关键词】唐代/女性诗歌/男性中心文化/依附/背离,它体现了女诗人对男性中心文化的依附或背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区分唐代女性诗歌写作中模拟与真实的分离点

  • 标签: 唐代女性 女性诗歌 模拟真实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06
  • 简介:  国家和民主这类现代西方概念的确影响了中国文化,近现代中国和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西方文化不仅在中国复苏

  • 标签: 中国中国 中国研究 中的文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5
  • 简介:我这么爱他(希斯克厉夫),希斯克厉夫对凯瑟琳的女儿凯茜和自己的儿子小林顿也要折磨毒打,希斯克厉夫对凯瑟琳的爱则更加执着专一以至疯狂可怕

  • 标签: 主人公性格 呼啸山庄男女 性格双重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7
  • 简介:《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而哈里顿将像希思克厉夫当年那样堕落"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摘要

  • 标签: 中希思克 厉夫性格 呼啸山庄中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15
  • 简介: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体制性障碍——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与政府管理失灵的相关性非常大,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 标签: 体制性障碍 农民收入增长 增长体制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8
  • 简介:农民子女的教育和农民本身的再教育应该是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地方政府都规定了农村必须实现教育达标,土地的使用权归农民所有

  • 标签: 体制性障碍 农民收入增长 增长体制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2-01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8
  • 简介:语言之单音组织如中国文字者,中国语言之发音,中国文字在口语发音中不易多所变化

  • 标签: 文学生活
  • 简介:由中国楹联学会支持,本刊联合天津楹联学会与联都网共同举办的“有容堂”杯成联月赛,是积极贯彻中国楹联学会“加强横向联合,全面提升创作水平”的一次有益尝试。

  • 标签: 中国楹联学会 刊登 作品 中华 原野 横向联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25
  • 简介:③在冯二成子的人性轮回中,磨倌冯二成子和拉磨的驴一样,萧红的《后花园》中主人公冯二成子的人性表面上好像处在不断的轮回之中

  • 标签: 勇于承受 承受生活 生活英雄
  • 简介:军旅诗歌,在当代,主要是军人对公共生活、理想价值和国家民族情感的反映,在语言形式、审美风格以及表现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个性特征。置身强军兴军的伟大变革时期.诗人以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的身份,要真正反映军人有质地的生活及精神面貌,写出真正有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并具有精神高度的诗歌。

  • 标签: 质地 艺术价值 公共生活 个性特征 审美风格 表现力
  • 简介:岁月催人老,但情感总是年轻的,有时一句唐诗宋词,一种吃过的食物,就会让人不期然想起过往的一段时光。前些日子在市场里闲逛,忽见许多水果摊上一下子摆满了荔枝,那些连枝带叶捆成一扎一束的荔枝,有的鲜红欲滴,有的红中泛绿,似乎还氤氲着岭南地区的水光山色,让人看在眼里,心中便有了去触摸、去品尝的冲动。

  • 标签: 散文 生活 诗意 唐诗宋词 岭南地区 荔枝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0
  • 简介:认为承认真理、基础的存在,以审美取代道德为现实人生基础的新美学、新伦理学已经存在,后现代的美学主体的诞生却恰恰是从现代性对个体、自由等价值的推崇中获得其合法性的

  • 标签: 伦理生活 生活审美化
  • 简介:第一次见到南帆,是在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上,那时的南帆风华正茂玉树临风,一招一式都是学院风格,我对他非常佩服。后来,除了阅读他的专著和文章之外,我们的接触并不多,大多是文学会议的不期而遇或会议休息期间的闲谈或打球.

  • 标签: 文学批评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生活趣味 南帆 日常生活 经验
  • 简介: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入的课文希是经典性作品,这些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广泛深刻,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凝练、生活记录。因之,要想叫中学生理解这些经典性的作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回归生活情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以《变色龙》为例,回归生活情境,可以有助于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并深刻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

  • 标签: 变色龙 生活情境 奴性心理 虚拟化
  • 简介:吃字当头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是逆生长的。中国是具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古国。若以百岁为人类文明的寿数,那么我们中国人现在也就三十岁,正值壮年。欲望驱动下的智慧,在不受良知约束的情况下,其为恶的力量十分巨大,我们今天看到并津津乐道的人类文明其实是与野蛮博弈的结果。

  • 标签: 人类未来 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 文明史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