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正>学的产生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它又是以文化为成因和服务对象,因而学与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具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弄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从文化视角摸清雅学的成因、动因及轨迹,对学进行科学总结和建构,而且还可以借助学宝藏来探寻某些文化秘密,为文化史的建构提供宝贵的材料,本文仅选择几个不的角度,就学与文化的关系提出几点粗略的看法,以期引起方家的关注。

  • 标签: 雅学 《尔雅》 石药尔雅 文化论 经学 训释
  • 简介:《广·释诂》历来被看成是“故训汇编”、“同义词典”,这种笼统的认识影响着学界对《广·释诂》的科学评估。文章把《广·释诂》还原到词义研究的历史脉络中,把它重新定位为“同训词典”。这对我们科学认识古汉语训诂材料、重估《广·释诂》乃至《广》的学术价值以及深入探讨相关问题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 标签: 《广雅·释诂》 性质 考辨
  • 简介:关于《广疏证补正》的作者高小方王念孙晚年著《广疏证补正》一卷,凡补正501则。最初均以小字书于《疏证》初印本上或别签夹入书中。其手校补本先由清河汪汲收藏;书贾获自汪裔,后为淮安黄海长购得。光绪庚子(1900)黄氏曾写出为一卷,刊于淮阴,印书二十部...

  • 标签: 广雅疏证 大学图书馆 《广雅疏证》 黄海 王念孙 罗振玉
  • 简介:<正>“推”就是“推广普通话”的意思。某报上有“推”专栏,讲推广普通话的道理和经验。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值得称赞,但把“推广普通话”叫做“推”,却不值得提倡。汉语尚简。因此,汉语中的简称很常见。简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它本身并无可非议。只是使用简称不能太随便,以致造成语言的混乱,使人无法理解。——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上面标着一个红牌牌,写着“文安车”三个大字,怎么也看不懂。经问内行人,才知道“文安”是“文明礼貌、安全行车”的意思。墙上贴着一张广告,上书“医捷”二字,看了内容才知道“医捷”是“医界新成果捷报”的意思。“知青”,人们已经熟悉了,系指“知识青年”。某地又出现“待青”的称号,指“待业知识青年”。“农转非”是“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招飞”是“招飞行员”。“红办”是“中国人民银行红

  • 标签: “推普” 推广普通话 招飞 太随便 知识青年 值得称赞
  • 简介:《埤》将草木鸟兽虫鱼等词语从词汇中剥离出来,收词范围相对集中于生物领域,是我国第一部以收录专科词汇为主的辞书。《婢》不以训诂为目的,而以解说名物形状、特征、性能为目标的释义方式,为开创专科词典体制做了成功的尝试。《婢》吸纳宋代名物研究的成果,以词典的形式训释专科词汇,丰富了辞书的类型,拓展了辞书的空间。

  • 标签: 埤雅 专科词典
  • 简介:《广疏证》是清代乾嘉学者王念孙的代表作,“书中推阐‘声近义同’、‘声转义近’之理,随处皆是。其以声音通训诂,语多独创,其词源、词族之研究,尤微至。”特别是他训诂理论原则和方法的提出,对汉语同源词“命名之意”的探讨以及大量同源词系联的实践,使汉语同源词的研究进入了词源学的研究范畴,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我们通过对王念孙《广疏证》所系联的同源词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了379组同源词。本文仅就《广疏证》系联同源词的方法和表述方式作一些探讨。

  • 标签: 同源词 《广雅疏证》 系联 汉语 王念孙 词族
  • 简介:文章采用古今南北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汉语普通话及41个方言点之间相对应的义位"吃"在聚合、组合方面的共时差异和历史演变.1)"喫"在东汉时的汉译佛经中就已出现,至少在晚唐五代"吃"语义场基本上完成了"食"与"喫"的更替.不同方言相对应的词位区域分布特征可以看作北方官话、近江方言、远江方言在类型特征上的表现,同时反映了源流特征和地域特征.2)普通话和方言相对应的义位"吃"在组合关系上存在着差异,这与古代共同语的传承、汉民族义位"吃"义域范畴扩展、不同方言自身整合特点有关.

  • 标签: 汉语 普通话 方言 “吃” 词汇
  • 简介:近年来,坊间出了两本研究《广疏证》的书,一本是江苏徐兴海院长的《广疏证研究》,一本是重庆胡继明博士的《广疏证同源词研究》,说明我们的国学,总是不断地有人来研究的,不用耽心,即使想丢也丢不掉。

  • 标签: 《广雅疏证》 因声求义 语源学 词研究
  • 简介:<正>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词,称《白石道人歌曲》,其特点是"清空""骚"。这和他那种怀才不遇,浪迹江湖的生涯分不开,又同作者"用全力"来锤炼词语分不开。炼词,一般来说,是指对句子中关键性词语——动词和形容词的锤炼,在另一些场合,自然也不排斥对某些辅助成分的锤炼。本文拟就这几点作一简要的剖析。一、动词1)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暗香》)

  • 标签:
  • 简介:为刺激儿童学习中文的兴趣,美国新州林顿大学哥特森儿童图书馆目前举行“中文故事阅读时间”活动,由两位华裔大学生陪伴七岁以下儿童朗读童书,并动手制作劳作物品,天真烂漫的儿童喋喋不休地说起生活常见的中文用语。

  • 标签: 儿童图书馆 中文 阅读活动 故事 美国 儿童学习
  • 简介:编辑先生大鉴:我系贵刊读者,每刊寄到则捧读再三。非常高兴!常将刊布之好文章与同好共赏,心中真有说不出的愉快。编刊、组稿、审稿、校对等均是十分麻烦而辛苦的工作,然,苦中有乐,乐在其中矣。此刊为中国唯一之刊物,承担着汉字文化研究、发展之极重要任务。让我向...

  • 标签: 主宾席 彝族禁忌 文化意蕴 辛苦的工作 元散曲 汉字文化
  • 简介:宁艺术简历1952年3月生于山西太原。198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曾先后任职于湖北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长期从事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日前任职于湖北省文联。1998年开始现代陶艺的学习创作活动。

  • 标签: 现代陶艺 作品欣赏 湖北省人民政府 李宁 艺术交流活动 对外文化交流
  • 简介:<正>《三国志·蜀书》卷四十三中《恢、吕凯传》说:“恢、字德昂,建宁郡俞元人也。”其先辈是汉族内地移民,南中“大姓”,他的德行、功业,胆略,才学都非同常人。难怪陈寿编著《三国志》专为这位三国时蜀汉一代名臣立传。东汉献帝时期,建安十九年(214)以前,恢在益州郡(治所在今成都)任督邮(即司法,监察官),他的姑父爨习任建宁令,(《华阳国志》说后官至领军),因有违法的案件牵连到恢,本应被罢免爵位,益州太守董和考虑到其姑父是地方上的土著大族。如果照章办事,对当地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安定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将这件事暂时压下来,把恢推荐烈益州牧刘璋部下做官。

  • 标签: 三国志 诸葛亮 益州 建宁 南中 民族关系
  • 简介:从对物的沉醉最终走向精神的超越,是伊丽莎白·毕肖诗歌创作的基本模式。超越的实现可以经由象征、想象的介入,形成一种"断层式"超越;也可以经由某种渐浓情绪的堆积至最终释放,形成"胀裂式"超越。通过对诗歌中的物质性和精神特质分析,可以看出生成这一模式的深层机制,即:超越是诗人亲近自然、打破主、客体机械二分、在和外物作交互性对话中获得的灵感补偿,更是诗人主体道德感、人文感和现实正义感的彰显。在灵动的大自然中探索、为自己所处的混沌时代找一种秩序、为绝望焦虑的现代人打造一个希望的世界,是毕肖这种诗歌创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 标签: 断层式超越 胀裂式超越 物质性 精神特质 伊丽莎白 毕肖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