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1934年12月10日,结构主义语言与文学研究的先锋一一布拉语言学会召开了一次会议,专论学会成员扬·穆卡洛夫斯基的长期研究成果。穆卡洛夫斯基主要研究19世纪早期米洛塔·波拉克的诗歌《论自然的崇高》。该诗歌是穆卡洛夫斯基假设验证的试验场,他假设每种文学变化都具备双重动机:内在动机即文学系统发展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社会领域中与文学互相影响的其他需求。其中一位与会者,一位年轻的批评家查维斯·卡兰德拉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审视了穆卡洛夫斯基的论文。他提出了两种反对结构主义文学史研究方法的观点,即该方法关注于创造主体的物化,以及忽视影响着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中所有现象的经济基础之中介作用。

  • 标签: 扬·穆卡洛夫斯基 查维斯·卡兰德拉 结构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文学史
  • 简介:布拉汉学派在海外汉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一个以普实克为首的海外汉学研究团体。主要关注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等领域,有着众多的学术成果和较高的学术地位。本文主要就布拉汉学派的中国文学研究进行讨论,试从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角度来研究布拉汉学派的中国文学研究的特点和贡献。

  • 标签: 布拉格汉学派 马克思主义符号学 结构主义
  • 简介:美国学者FrederickJ.Newmeyer曾经指出,在现代语言研究的历史中,是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布拉语言学派开启了语言功能主义研究的先河.本文追溯布拉学派的历史轨迹,对于国内介绍布拉学派成就的零散局面进行一番梳理,通过调查研究展示其被学术界遗忘的成就,澄清一些对于布拉学派的历史"误读",剖析布拉学派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失语之原因,用新历史主义之观点重新解读布拉学派,探讨重温布拉学派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布拉格语言学派 功能主义 新历史主义 解读
  • 简介:运用连锁的语句形式,表述三种以上事物或情境之间的“链式反应”,关系,叫“连锁”。①“知识点”凝“知识链”“知识链”结“知识网”,“知识网”聚“知识点”。(《青年文摘》1986.1)②头版就有人联想到是要闻版,要闻版登的就是要事,要事就有政治性,有政治性的文章就要登头版。(《读书》1986.6)。

  • 标签: 连锁 《青年文摘》 语句形式 链式反应 《读书》 知识网
  • 简介:<正>甲、夹杂修辞的格式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于白话中夹用一些文言词语,或外文词语,以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这种修辞手法,姑且名之曰"夹杂"。夹杂可分两大类,即文白夹杂和中外夹杂。一、文白夹杂类即白话中夹用文言,又有两种格式:(一)夹杂文言词语,包括对成语的夹用。例如:(1)三复便把事情的始末象背书一样说给佑甫听,说到犹有余怒的场合,当然免不了恨恨之声。(叶圣陶:《倪焕之》)

  • 标签: 夹杂初探
  • 简介:<正>现代汉语中,大量地存在着这种现象:一个复句的几个分句,或者一个复杂单句中的几个短语,它们最后一个字相同。这种句式层次清楚,要说的问题集中突出,容易记忆,便于掌握,往往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修辞上的"同尾"。例如:①几年来有一种作法:别人的话说出来,就给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周恩来与文艺》上册11页)②蒋军士兵有三"头":打仗在前头,平时

  • 标签: 尾初探
  • 简介:“喻代”一,早已有人提出过。有人认为喻代就是借代的一种①,有人认为所有的借喻都是喻代②,也有人认为喻代包括用事物特征代替事物本身的借代和部分借喻③。我们所说的喻代则足在某个比喻的基础上,以喻体直接称代某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例如;(1)S国的外籍教练,那个壮得象北极熊一般的家伙,和身边的两个人迅速交换一下眼色,当即打了个手势,要了“暂停”,将本国运动员叫到场边。

  • 标签: 喻代 事物特征 外籍教练 北极熊 运动员 借代
  • 简介:<正>所谓"拈比",就是指一个句子中的前后有两个词是拈接出现的,表示比较、映衬、排斥等关系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在迄今修辞学著述中尚未得见,而它确确实实被运用于人们的社会交际中。仅以"谐音"举例:(1)由此看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后,主流不是资本主义"出头",而是对新形势下怎样进行领导不熟悉,感到怵头。不是社员管不了,而是再用"大批判开路","割资本主义尾巴"那套办法不行了,要按政策办事,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1979年12月6日《河北日报》)"怵头"和"出头"是音近拈接的,

  • 标签: 拈初探
  • 简介:<正>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利用数学上相加或相乘等关系,把一个数变成若干小数的集合,这种修辞方法称为"析数"。析数的方法,在先秦文学作品里就已经出现了。《论语·为政》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有五就是十加五(岁),十五岁。析数,考究其形式可以分为直接析数和间接析数两类。一、直接析数直接析数又有乘除关系和加减关系两种。(一)相乘关系的析数①曹植《驱车篇》:"周流二六侯,间置十二亭。"(二六一十二)②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陶渊明《责子》二八一十六岁)

  • 标签: 析数格
  • 简介:“の”不是助词宋元明前些时候在一篇谈的文章(见本刊94年3月号)里,说到有几种词性的用法,其中之一是助词。现在应当说明,说是助词,是迁就现在通常的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不论在日本或在我国的教学界都把划为助词,延续已久;词典上也都是这样注解的。...

  • 标签: 格助词 “の” 逻辑关系 连体修饰 名词的格 主格
  • 简介: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中,关于语法体系里的的研究是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将要探讨的鄂温克语就有十五种:主格、领、不定宾格、确定宾格、与格、位、从、造、共同格、方面、方向、不定方位、比、有、所有。除了

  • 标签: 方位格 领格 语法体系 语法成分 单复 我的母亲
  • 简介:作为分析哲学的奠基者,弗雷赖斯理论提供了哲学给养和思想启蒙,并间接地帮助其建立了古典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弗雷的贡献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1)致力于形式语言的逻辑分析,但阐明了自然语言的含糊性和歧义性;2)提出了真值的概念,并始终关心命题的真假;3)讨论了涵义的色彩及其体现;4)论及了句子的“意图”、“语境”以及“语力”等概念。

  • 标签: 弗雷格 会话含义 格赖斯
  • 简介:浅析助词“ヲ”(二)石舟[解说](一)的语法功能有多种,最主要的是直接对象(受事)。什么是直接对象?承受动作作用发生变化的就是直接对象。变化一词要联系谓语的词义作广义的理解。有的是有形的,具体的,有的是无形的,抽象的。里的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本的“...

  • 标签: 格助词 自动词 基本用法 直接对象 日本语 意志性
  • 简介:口语修辞有自己的结构格式,并有其特定的表达效果,它比起书面语来尤其讲究情景作用和感情色彩,以求给听者以强烈的印象。南京方言中有这样一些说法,“好得一塌糊涂”、“活丑”,这在外地人听来,会觉得很可笑,但只要细细一想,就会感受到其中强烈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本来语言要“通”才具有修辞作用,但这种“不成话”的修辞手法却利用了相反相成的矛盾性,显出了口语的活生生的情趣。我们姑且把这种手法称之为“矛盾”。

  • 标签: 口语修辞 矛盾性 结构格式 表达效果 感情色彩 南京方言
  • 简介:作为语法范畴之一,其概念最初产生于属于屈折型语言的希腊语和拉丁语之中,“”译自于英语case,case来自拉丁语casus,而casus又译自于希腊语ptosis(倾斜、脱落)。(参见日本《国语学大词典》141页)本来,是为了表示词的屈折变化(开始,适用范围既包括名词、形容词,也包括动词,后来只适用于名词)而设立的一个形态学上的语法术语。屈折语中的词与词的不同关系是靠

  • 标签: 格助词 语法范畴 词形变化 句子成分 名词性词组 日本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