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汉语宾句式在分类、结构层次和语义解读上均存在较大争议。根据汉语宾句式动词的截取方式和截取顺序,本文指出汉语宾句式可以分为“客体优先截取”、“受事优先截取”和“整体截取”三种宾句式。这三种句式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事件结构类型,其中前两种为包含两个子事件的复杂事件,后一种为简单事件。

  • 标签: 截取 双宾句式 事件结构
  • 简介:宝先生,1932年9月18日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著名编审。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胡宝先生任编辑的二十几年间,主要编辑语言文字类图书,兼及历史文化类图书。经他责编、复审、终审的书稿,有几百种。《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合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苏联文字史家伊斯特林所著)、《汉语史论集》(苏联雅洪托夫著)、《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注释本等书已成经典。

  • 标签: 编审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 《语言与文化》 学者 编辑语言
  • 简介:文章认为,在共时层面上,歧义宾句式实现语义分化的策略呈现出南、北方言的差异性: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大多用“V+给”结构表示“给予”义,而用“v+了”表示“取得”义;南方方言多采取句式策略,即用两种不同语序的句式分别表达“给予”义和“取得”义。这种差异性形成的原因可以理解为汉语宾句式历史发展的结果。

  • 标签: 歧义双宾句式 语义 分化策略 方言
  • 简介:构式联接力是构式中某个词位的词语与该构式之间的吸引力强度。本研究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及物结构的相关问题。运用构式词位区别性分析法(DCA/distinctivecollexemeanalysis),采用专门的构式联接分析工具(Coll.analysis3.2a)对及物结构进行分析,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学习者语料库中,哪些动词与及物构式的共现频率最高,它们与及物构式的联接力如何?(2)中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及物构式使用方面有何差异?

  • 标签: 英语双及物构式 语料库 构式联接力
  • 简介:《老乞大》是14世纪中叶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类课本,主要反映元末明初中朝民间贸易及人民的生活状况。《老乞大》的满译本于朝鲜英祖41年出版,该书对满语文的学习研究及元末明初中朝贸易状况的了解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老乞大 满语 会话
  • 简介:俄罗斯民众对酒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们对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伏特加酒既爱又恨。一方面,他们视其为“生命之水”,是其精神寄托;另一方面,他们又想摆脱、割舍掉令其饱受折磨、痛苦的伏特加。因此,在俄罗斯历史上一直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反酗酒战争。

  • 标签: 伏特加 酗酒 禁酒 垄断 社会问题
  • 简介:《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杰作,该作品在多方面深受圣经的影响。该文从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人物的圣经原型和"葡萄"的含义三个方面来探讨整部作品对圣经元素的借助。

  • 标签: 圣经 语言风格 原型 葡萄
  • 简介:收录于《万叶集》中的《梧桐日本琴》是大伴旅人随琴所附赠与藤原房前的书简,以往的出典考据已经判明,《梧桐日本琴》在遣词作文上受到了嵇康《琴赋》的影响。但论者认为,上述影响关系绝非二者之间关系的本质。即便同为中国作家所作,后世文学作品在遣词作文上也大都是对前人作品的化用,比如唐代文学作品亦是在化用先唐经典的基础上创作而成。《梧桐日本琴》对《琴赋》等文学古典的化用,不是体现在遣词作文的层面上,而是体现在“文化认知”的层面上,即对于“琴”的文化认知上。因此,本论文不问典籍的国别出处,将《琴赋》等作品视为《梧桐日本琴》赖以生成的“文学古典”,亦即文化环境,通过还原其中的“琴”之文化、文学意象,客观地论证了《梧桐日本琴》的主旨所指。

  • 标签: 《万叶集》《梧桐日本琴》琴文学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