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各类艺术中,绘画和书法在西方获得欣赏和承认的过程最为漫长。虽然有些中国画早在17世纪就已经流入欧洲,但是西方人真正试图理解画面背后陌生的审美观却要晚得多。反过来说,西方美学对中国的影响也很缓慢。在中国宫廷奉职的耶稣会画家们起初确实引发了中国人浓厚的兴趣。

  • 标签: 中国书法 中国画 17世纪 西方美学 西方人 审美观
  • 简介:作品及传略辑入《20世纪国际美术精作博览》、《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名人大辞典(华人文艺卷)》、《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中国古今绝句选集》等典籍。在国内外书画大展赛中多次获奖。《领军人物》杂志社授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奖金奖”,《中国文艺家》杂志社评为“新中国60年传世文艺家”。世界杰出华人联合会、国际中华艺术家协会授予“世界文化艺术界最高美学成就奖、金奖”。画作入围上海世博会分展馆展出被收藏。

  • 标签: 中国国画 李广 世界文化 理论与实践 上海世博会 文艺家
  • 简介:李文保,书法名李文宝,男,1957年4月生。汉族,昆明富民县矣沙人。中书协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2015—201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家工作室高研班学习结业。学习书法50余年,有诗日:学习书法三十年,朝临暮读记心田,习罢北碑方歇手,得见南帖又把玩,寒冬墨凝和温水,酷暑笔臭勤洗砚,持之以恒索书理,自娱自乐在其间。

  • 标签: 中国书法 李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富民县 学习 高研班
  • 简介:梁建中,广东湛江人。中南海国礼中心国礼艺术家、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书画师、中访网艺术顾问、中外名人艺术网特级书画师。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书画大展赛并屡获大奖,传略载入《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人民日报市场报》媒体专访,并被《央视网》《人民网》《美术观察》许多刊物、中国邮册和明信片及《凤凰网》等数百家主流媒体报道。

  • 标签: 中国艺术 《美术观察》 媒体报道 《人民网》 发展中心 中外名人
  • 简介:李阿明,1965年8月出生,江苏常熟人。80年代初,从姜戈平先生学书,授中锋用笔之法,始由唐楷入手,兼习汉碑、二王法帖,尤好《麻姑》、《张迁》、《十七贴》。又蒙广陵卞雪松先生不弃,指点笔法精徽,受益匪浅。其后则广涉诸家.锤炼笔墨,求书之开张、拙藏、硬朗、流注,孜孜不倦浸入其间不觉三十余载。

  • 标签: 中国书法 阿明 80年代 用笔 唐楷 法帖
  • 简介:黄银松,字柏嘉,署名老村。广东揭阳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揭阳画院、揭阳中国画院画师,中学美术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造于北京书画函授大学,清华大学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广州美术学院中国学院高级研修班。得姚治华、郭石夫、霍春阳、方楚雄、丁雪锋、宋维元等名家指点。其作品生活气息浓厚,构图新颖,笔墨清新。多年来,创作很多有较高艺术品位、为人称道的好作品。

  • 标签: 中国国画 高级研修班 政府特殊津贴 书画创作 美术理论研究 广州美术学院
  • 简介:王健,男,1964年10月出生于山东,临沂,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山东老年书画》报主编。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从艺二十余年,擅草书,好隶书。其作品曾发表于《光明日报》、《中国书画》(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民族书画》(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等刊物,部分作品先后参加了在全国政协礼堂、国家博物馆、山东美术馆、济南荣宝斋等场馆的展出。

  • 标签: 中国书法 王健 山东师范大学 国家博物馆 书画研究 《光明日报》
  • 简介:高世久,男,山东安丘人,1950年2月出生。幼承家教,习书作画,其后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笔耕墨耘。已发表论文20会篇,格言20多条,国画作品一百多幅。事迹、论文、国画作品八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华名人格言》、《共和国娇子》、《艺术大师与传世名作》、《雄踞中国艺坛的书画家》、《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大师》等五十多部典集。

  • 标签: 中国国画 《中国大百科全书》 发表论文 国画作品 艺术大师 1950年
  • 简介:王研充,1994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师从著名书画家杨象宪、闭荫南、吴悦石先生。二十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展。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中国石油书法家”、“新疆十大青年书法家”等称号。出版有《王研充书法集》等多部。作品被中国国家体育馆、张海书法艺术馆等机构收藏。

  • 标签: 中国书法 青年书法家 曲阜师范大学 先进个人 中国石油 美术系
  • 简介:陈同沛,笔名横坚轩。男,1927年生于上海市。1950年底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本科毕业,抗美援朝参军。1965年转业返沪,在研究所工作。1987年退休,埋头书法。现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国家一级国学师。

  • 标签: 中国书法 上海交通大学 1927年 1950年 抗美援朝 上海市
  • 简介:牛镜昭,男,汉,1940年生,兰州市榆中县人,中共党员,部队院校毕业,大学文凭。现为甘肃省书协会员,兰州市书协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学会理事.中国书画报特约书画师,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

  • 标签: 中国书法 中国书画 1940年 中共党员 部队院校
  • 简介:魏来字逋志,号五道,江西南昌生。5岁随父江西著名书法家魏大愚先生临池。江西大学文学学士,国立东京学艺大学院书法美术教育硕士,师从韩天衡、小木太法、霍春阳、程大利、阮诚。现任南昌大学,西北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客座教授。全国侨联中国华侨画院副院长、东京中国书画院院长、日本中华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顾问、江西省侨联文化艺术交流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美协会员,省书协会员。

  • 标签: 中国书画 文学艺术家 江西南昌 日本华人 中医药大学 大学院
  • 简介: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点。中国饮食在形式上丰富多样,在美食背后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礼仪。但是很多学习者对中国饮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还有误解,因此向汉语学习者传播中国饮食文化十分重要。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可以以课堂和课后的形式来进行。在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知识时根据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来偏重学习内容。面对不同的饮食文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去面对。在对外汉语中传播中国饮食文化既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了解中国文化。

  • 标签: 饮食文化 传播
  • 简介:崔海权,笔名静致,号凤岭山人。男,1968年生于云南南诏文化发源地之一的中国魅力城市大理市。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成员,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台湾中华艺术学会副会长,韩国书画研究副会长。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书画师,世界教科文组织书家成员、紫光阁国札艺术家、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等。被国内外书画团体授予:“中外书画名人”、“世界高级硬笔书法艺术家”、“跨世纪翰墨艺术人才”(由中央电视台教育部、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等单位授予)等荣誉称号。

  • 标签: 中国书法 海权 书法艺术家 中国人才研究会 书画研究 两岸文化交流
  • 简介:口语教学一直是大学法语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国内许多学生在阅读及笔语能力上基本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在口语方面却较为薄弱,“哑巴法语”的现象比较突出。借助交际法理论,本论文对中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法语口语教学情况作了比较分析,并由此对中国法语口语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口语 教学 对比研究 中国 阿尔及利亚
  • 简介: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现代人们而言,传统的文化在今天更显魅力。中国民间美术就是一项传统的艺术文化,具有原发性的、强烈性的本民族色彩、美术形态。本文主要是对中国民间美术起源及其发展进行研究,并对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期能够推进我国民间美术传统发展。

  • 标签: 民间美术 传统发展 中国
  • 简介:《美丽中国》(WildChina)全片一共6集,是一部中英联合制作的对外宣传纪录片,旨在体现中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该纪录片配有中英文字幕,便于国内外观众观赏。该片能够获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生动形象的字幕翻译。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适应和选择的过程,主张译者应当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文本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美丽中国》的字幕翻译则体现了三个维度的高度和谐。该文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该纪录片字幕翻译中的三维转换进行分析,以期对更多的字幕翻译从业者带来启发。

  • 标签: 《美丽中国》 字幕翻译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 简介:为了帮助国内修辞学家了解中国修辞如何在美国成为比较修辞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中国修辞在美国的研究历史进行系统的评介,介绍了研究概况并梳理了中国修辞在美国的研究方法的演变过程:从一开始套用西方模式到后来修正西方模式再到现在用中国修辞特有的研究方法来重构西方修辞学研究模式。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三大研究焦点:1)中国修辞有无逻辑;2)中国修辞有无口头论辩传统;3)中国修辞有无女性修辞理论。最后,本文对中国修辞在美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中国修辞 比较修辞 修辞研究方法
  • 简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好故事,还需要好翻译。翻译水平上不去,结果要么人家不爱听(误解、抵触),要么听不懂。当年,周恩来总理向外国友人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只用一句话:“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方人一听就懂。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