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经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切除胸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15例胸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切除肿瘤。记录每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站立位胸椎后凸角以及术后胸背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均行CT检查了解成形椎板愈合情况,同时末次随访通过MRI了解后方韧带愈合情况。15例患者肿瘤均顺利完整切除,手术时间(91±15)min,出血量(117±56)ml。其中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加压包扎后均顺利愈合且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3 d胸背切口疼痛VAS评分为(3.0±1.3)分,术后3个月为(1.3±0.9)分(P<0.001);术前JOA评分为(11.9±2.4)分,术后3个月为(14.0±1.6)分,末次随访为(16.1±0.7)分,术后均优于术前(均P<0.001);术前Cobb角为10.1°±5.3°,末次随访时为10.4°±6.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20)。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CT显示椎板门轴侧(带肌蒂侧)均见部分骨痂形成甚至完全愈合,末次随访时CT显示椎板门轴侧均完全愈合,开门侧见不同程度硬化或愈合表现,椎板均未出现坏死、明显移位和继发性椎管狭窄。可见通过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切除胸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疗效确切。

  • 标签: 胸椎 胸椎管内肿瘤 带肌蒂 单开门 椎板成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中职卫生学校作为培养医疗、护理等职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自身特色的发展,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脑,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 标签: 中职学校 卫生学校 创新发展
  • 简介:摘要:幼儿园焦虑是指幼儿在即将进入幼儿园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波动、害怕、紧张等。园焦虑不仅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其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发展。因此,对幼儿园焦虑的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小班幼儿园焦虑的对策为研究对象,分析幼儿园焦虑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 标签: 幼儿入园焦虑 对策 小班幼儿
  • 简介:【摘要】“引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潜心会文之时,教师恰到好处地提示、点拨,在提纲挈领的关键处引导学生深情朗读,直指文本内涵。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引读法”, 将情感因素作为“引爆点”,由此营造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固。

  • 标签: 引读  以情激情  有效  披文入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初幼儿园的小班孩子在离开了熟悉的亲人、家庭进入到幼儿园后,会产生烦操、忧伤、紧张、恐慌、焦虑等情绪。分离焦虑是非常正常的一个现象,是大多数幼儿都会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以观察法为主,通过深入幼儿园工作,充分地了解到新园幼儿焦虑情绪的现状,以及分析产生各种焦虑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好分离焦虑问题,增强新园幼儿的心理适应性。进而从家人、幼儿、教师三方面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使幼儿尽快缓解入园焦虑。

  • 标签: 缓解 小班幼儿 入园焦虑 措施
  • 简介:摘要:通过实施家园共育,可以切实提升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幼儿能够更好地完成园适应。在园阶段,老师和父母要积极地协助幼儿改变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身体、心理、生活、社会,学习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家庭教要在教育全过程中形成协作,并指导父母、幼儿园、幼儿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文章着重对“家校合作”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进行论述,以期促进幼儿教学成效的提示。

  • 标签: 家园共育 入园适应 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 简介:摘要:通过实施家园共育,可以切实提升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幼儿能够更好地完成园适应。在园阶段,老师和父母要积极地协助幼儿改变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身体、心理、生活、社会,学习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家庭教要在教育全过程中形成协作,并指导父母、幼儿园、幼儿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文章着重对“家校合作”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进行论述,以期促进幼儿教学成效的提示。

  • 标签: 家园共育 入园适应 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幼儿园初期的适应策略。首先,分析了幼儿园初期可能出现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包括分离焦虑、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生理上的适应反应。然后,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层面提出了有效的适应策略。家庭层面的策略包括逐渐调整作息时间、家长情绪的调控与积极参与以及在家模拟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层面的策略包括创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情感支持与专业引导。最后,强调了家园互动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在幼儿适应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 标签: 幼儿园适应 分离焦虑 家庭策略 幼儿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