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治疗Perthes所采用的股骨内翻截骨联合Salter截骨术的早期效果。方法以2014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某院的27例并确诊为Perthe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改组患者的相关指数进行术前、术后的对比,并采用Mckay标准、Stulberg分级标准分别进行术后评定。结果27例患儿均通过术后随访,其髋臼指数和头骺突出指数都同手术之前有所减小,同时中心边缘角增大;整体髋关节适配情况适配率达到92.59%,髋关节功能恢复整体优良率达到88.89%,术前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内翻截骨联合Salter截骨术治疗Perthes的早期效果良好,能够明显的改善患髋的头臼包容及恢复患儿髋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 Salter截骨术 Perthes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LPHP)在治疗肱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48例肱骨骨折患者,对其临床康复及治疗数据分析统计。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2年不等,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良率达87.5%(P<0.01)。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术后利于功能锻炼等特点,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 标签: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0年1月,采用开放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37例,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62~79岁,平均69.7岁。骨折按Neer分型法,二部骨折13例,三部骨折18例,四部骨折6例。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术后12个月按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标准,优17例,良17例,可3例,优良率91.9%。发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无螺丝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创伤较少,具有疗效佳、康复快、功能好等优点,是手术治疗老年肱骨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Neer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7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男13例,女24例,年龄(66±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72±7)min比(89±9)min,t=6.365,P<0.05];术中出血量为(56±6)ml,低于对照组的(74±8) ml(t=7.923,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1%(16/17)、对照组为90.0%(18/20)(χ2=0.209,P>0.05)。观察组术后1 d VAS评分为(3.6±0.8)分,低于对照组的(4.9±0.8)分(t=4.706,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1±8)分,高于对照组的(76±8)分(t=2.156,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外翻角度为19.21°±2.88°,大于对照组的16.32°±2.63°(t=3.189,P<0.05),肱骨头内翻角度为3.57°±0.47°,肱骨颈干角度139°±10°,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5.24°±1.26°和146°±13°)(t=5.159、2.258,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髓内钉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 标签: 肱骨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固定 锁定钢板固定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骨折术后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88例2017.5至2018.1肱骨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中医三期组则采取常规方法加上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比较效果。结果中医三期组效果、肢体肿胀疼痛消失时间、肩关节功能好转时间、肩关节功能Neer分数、疼痛VAS分数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中医三期组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方法加上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肱骨骨折的效果理想。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 中医骨折三期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股骨抗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50ml~200ml,平均95ml。23例随访6~12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好,未出现其他并发症,髋、膝及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负重训练,关节功能恢复早,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就是于子寒。写这篇小说的是男孩。敏感而忧伤。十五年前的一个雨夜,叫的男孩降生了。他生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和他的妈妈给他起了一个乳名,叫端午,后

  • 标签: 端文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体位在肱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护理当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行全麻下肱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采用沙滩椅斜行45°,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沙滩椅位。比较两组患者影像结果重影次数、透视机移动次数及体位摆放完成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沙滩椅斜行45°手术体位更加安全可靠,以患者为中心,此方法方便术中无菌区域的管理,避免了反复透视所造成的手术过程的间隔使得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的自我感觉舒适度提高,使患者满意、医师满意、护理人员满意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 标签: 沙滩椅位 肱骨近端骨折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ewert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切缘距离为20~25 mm与30~35 mm的近期临床疗效,以期将近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66例[男112例,女54例;年龄(59.1±9.6)岁]Siewert 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全胃切除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缘长度,分为切缘20~25 mm组(69例)和切缘30~35 mm组(9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手术时间的比较,切缘20~25 mm组[(172±24) min]短于切缘30~35 mm组[(206±27)min](P<0.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膈肌脚处理情况及术中上切缘冰冻阳性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缘20~25 mm组与切缘30~35 mm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切缘20~25 mm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病理处理两组标本的脉管癌栓及神经浸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及肿瘤复发情况出现,术后6个月体重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结论Siewert Ⅱ型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治疗时,在保证R0切除的前提下,将近切缘最小安全距离缩短至20~25 mm是可行的,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腺癌 SiewertⅡ型 进展期 近端切缘距离 吻合口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