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相比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介入治疗均是有效的血运重建策略。目前国内外公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比介入治疗具有更高优先级、更高的生存率、更低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介入技术发展迅速,面对高龄、复杂和并发多脏器疾病的患者,围手术期的微创性和安全性优势明显。我国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介入技术发展不平衡,应由包括心内外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心脏小组讨论决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50名冠心病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依照 Mishel制定的《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对不确定感进行赋分评价。结果 患者家属不确定感的五个维度赋分都小于常模的( 1.78±0.520)分;影响不确定感影响因素为家属年龄、文化水平、月收入和职业。讨论 冠心病患者家属对疾病不确定感较强,年龄段 41-55、学历和月收入越高、机关事业单位患者家属对疾病认知更强,照护能力高。

  • 标签: 冠心病 不确定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冠心病左主干和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年内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至7月期间,840例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复杂冠心病患者,年龄(61±9)岁,男性占74%(622/840)。其中420例行OPCABG,另外420例行PCI治疗。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对患者术后1、6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经逆概率加权法(IPW)调整后1年的全因死亡(3.6%比1.3%,P=0.04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11.3%比4.1%,P<0.001)和再次血运重建率(8.3%比1.2%,P<0.001)PCI组均高于OPCABG组。术后1个月PCI组EQ-5D评分高于OPCABG组(P<0.001),术后6个月略低于OPGABG组(P=0.035),但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在SAQ量表中,OPCABG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评分在术后1、6和12个月均高于PCI组(均P<0.05);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术后1个月PCI组高于OPCABG组(P<0.01);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程度和对疾病的认识方面,OPCABG组和P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左主干和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接受OPCABG治疗的患者术后短期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PCI组,但中长期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仍需随访。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患者肱动脉脉压升高与冠心病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2月至2017年6月疑似稳定型冠心病住院患者5 116例,依据冠脉CT血管造影分2组:冠心病组(n=3 694)和非冠心病组(n=1 422)。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分别建立不同性别冠心病患病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高血压病、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和脉压升高的患病率,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高(均P<0.05)。男性、女性组的脉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0、0.612,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50、60 mmHg(1 mmHg=0.133 kPa)。Logistic回归发现:除经典危险因素,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缺血性脑卒中、吸烟外,脉压升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男性组:脉压升高与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的致病风险相似;女性组:脉压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病的致病风险相似(均P<0.05)。对比分析:女性脉压升高的致病风险较男性高,OR值1.741比1.284(P<0.05)。结论男性脉压≥50 mmHg、女性脉压≥60 mmHg可能是冠心病患病新的危险因素之一,且女性的致病风险高于男性。

  • 标签: 脉压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CAD)对三种不同类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胸科医院两所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以心衰为主要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且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心衰患者资料,共计1 520例。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LVEF40%~49%)和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LVEF≥50%)3组,每组根据是否合并CAD再各分两个亚组,其中,HFrEF不合并CAD组197例,HFrEF合并CAD组435例,HFmrEF不合并CAD组63例,HFmrEF合并CAD组367例,HFpEF不合并CAD组72例,HFpEF合并CAD组386例。比较各类型心衰不同亚组间临床特征及2年预后差异。结果(1)CAD与不同类型心衰临床特征的关系:HFrEF、HFmrEF和HFpEF合并CAD的比率分别为68.8%、85.3%和84.3%(P<0.05);与不合并CAD亚组相比,三个合并CAD亚组年龄更大,NT-proBNP水平更高,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率更高,合并房颤比率更低,更多使用抗血小板和硝酸酯类药物(均P<0.05)。(2)不同类型心衰合并CAD的风险:经多变量调整后,HFrEF有较低的患CAD的风险[HFrEF比HFmrEF:风险比(RR)=0.389,95%CI 0.281~0.540;HFrEF比HFpEF:RR=0.408,95%CI 0.298~0.560]。(3)CAD对不同类型心衰预后的影响:CAD增加了HFrEF组的全因死亡风险(HR=1.631,95%CI 1.119~2.377),CAD增加了所有3个类型心衰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HR分别为:HFrEF 1.725,95%CI 1.325~2.246;HFmrEF 1.815,95%CI 1.144~2.879;HFpEF 1.900,95%CI 1.218~2.963)。结论HFmrEF和HFpEF患者较HFrEF患者有更高的CAD的患病率及患病风险,CAD与所有类型的心衰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并且增加了HFrEF的全因死亡风险。CAD是各种类型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减低 射血分数中间值 射血分数保留
  • 简介:摘要左室功能低下(LVD)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预后的危险因素,但经过细致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病例,CABG依然是冠心病伴LVD的有效治疗手段,且体外循环下行全动脉CABG术是有一定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行二尖瓣置换治疗中度及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积极使用心脏辅助装置能降低此类患者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室功能障碍,左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导致的左室功能低下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全面深入仔细的评估,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案都有重要意义。另外左室功能低下患者常合并多种合并症,如左室室壁瘤、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等,如何采用最佳的方式处理相关合并症,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 标签: 心室功能障碍,左 冠状动脉分流术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双桡动脉(RA)与左乳内动脉(LIMA)桥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15个省、自治区24家心脏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对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男55例,女32例,年龄(57.5±9.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周围血管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轻度肾损害12例,升主动脉钙化3例。合并支架内狭窄者43例,左主干病变2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5±7.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5.5±2.6)mm。远端吻合口(3.2±0.9)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5±22.7)min,体外循环时间(113.4±19.2)min。二尖瓣置换32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5例;27例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手术死亡率2.3%(2/87)。术后房颤15例、脑卒中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随访(39.5±7.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中无死亡,无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3.0±1.5)mm比(65.5±2.6)mm,t=9.51,P=0.02],左室射血分数提高[(45.2±3.3)%比(35.5±7.3)%,t=13.79,P=0.001];心绞痛分级术后亦有明显改善(≤2级者:98.8%比5.7%,χ2=17.21,P=0.001)。共有62.4%(53/85)的患者于术后(30.5±7.4)个月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仅1例RA桥狭窄,通畅率98.8%。结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中,双RA与LIMA的全动脉CABG术治疗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低下安全有效。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室功能障碍,左 桡动脉 乳内动脉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CAD)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入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2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该相关性在不同患者亚组中是否一致。方法共纳入2013年全年于阜外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4 293例稳定性CAD患者,按MPV值均分为两组:低MPV组(n=2 219,MPV≤10.5 fL)和高MPV组(n=2 074,MPV>10.5 fL)。使用Cox回归分析比较MPV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低MPV组患者相比,高MPV组患者合并糖尿病[30.4%(674/2 219)比34.5%(715/2 074)]、吸烟[53.3%(1 183/2 219)比57.0%(1 182/2 074)]、既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4.0%(88/2 219)比5.4%(112/2 074)]的比例更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64±7比63±7)、肾小球滤过率(eGFR)(92±14比91±15)更低(均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高MPV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更高,血小板计数更低(均P<0.05)。冠状动脉造影方面,两组术前SYNTAX积分、左主干/三支病变比例、置入支架类型、介入治疗成功率及支架总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方面,与低MPV组比较,高MPV组患者心源性死亡率更高[18(0.9%)比5(0.2%),P=0.004]。Kaplan-Meier分析表明,与低MPV组相比,高MPV组心源性死亡显著高于低MPV组(Log-rank P=0.004)。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高MPV与稳定性CAD患者的2年心源性死亡独立相关(HR 4.127,95%CI 1.373~12.405,P=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同样显示,MPV在预测2年心源性死亡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624,95%CI 0.511~0.738,P=0.04)。亚组分析发现,在糖尿病患者(HR 2.090,95%CI 1.217~3.589,P=0.008)及男性患者中(HR 1.561,95%CI 1.007~2.421,P=0.047),随MPV升高,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升高。结论接受择期PCI治疗的稳定性CAD患者中,高MPV与2年心源性死亡增加独立相关;该相关性在糖尿病及男性患者中更为显著。

  • 标签: 平均血小板体积 冠状动脉心脏病 心源性死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不完全血运重建对围手术期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6月至2016年7月242例80岁以上接受单纯OP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院内围手术期资料,根据其是否进行完全血运重建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n=181)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n=61),分析高龄患者接受OPCABG不完全血运重建后的围手术期临床结局。结果242例接受OPCABG的80岁以上患者中,男198例(81.8%)。与完全血运重建组比较,不完全血运重建组年龄较大[(83.2±1.5)岁比(81.5±1.1)岁,P=0.03],颈动脉狭窄比例较高(44.3%比25.4%,P=0.01),冠状动脉病变中累及对角支(49.2%比17.1%,P=0.01)和回旋支(83.6%比70.2%,P=0.03)的比例较高,手术时间较短[(4.1±1.7)h比(4.7±1.2)h,P=0.03],术前住院时间较长[(7.1±2.3)d比(5.2±2.0)d,P=0.01],总住院天数较长[(16.3±6.8)d比(12.5±4.2)d,P=0.01],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和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完全血运重建的OPCABG,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G不完全血运重建后并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减少,但术前和总住院时间较长。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老年人,80以上 不完全血运重建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老年人养老问题日趋严重。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决定了 ,“居家养老”将成为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文化、建筑等方方面面,本文仅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分析住宅设计对“养老”问题的应对方法,期望以此推动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改善。

  • 标签: 老龄化养老模式适老建筑设计策略
  • 简介:摘要: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最高阶段,不应只是停留在技能培训或兴趣培养层面,而应该是一项完整的全面的教育。目前,我国已步入严重老龄化时期,本文通过对老年大学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提出推进老年大学规范化管理对策,以期为促进老年大学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终身教育  老年大学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空心病”问题高发于大学生群体,且针对该问题的研究集中于“空心病”的治疗。但笔者认为,防大于治。因此,本文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从爱的教育方面,探讨中职生预防“空心病”的对策。

  • 标签: 空心病 中职生 家校联合 爱的教育 预防
  • 简介:摘要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退化,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骨折的敏感性。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衰老期间身体代谢调节功能下降或(和)紊乱,营养摄入和体力活动减少 ; 定期和适当的运动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非药物手段。一步一步,辅以一定程度的中等强度阻力运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和社会观念的影响,这两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老年教育,这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精神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对老年人更好的适应社会提出的挑战。现在很多地方的养老模式已经从“待遇养老”转变为“文化养老”,提高了养老的层次性与灵活性,对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老年教育展开研究,阐述了老年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如何通过老年教育体现文化养老,进而形成品牌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老年教育 品牌建设 文化养老 应用措施
  • 简介:[摘 要]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给居家养老、社区治理、医疗服务带来压力。本文以张家港市南丰老年大学为例,围绕老年教育和养老服务如何融合,对老年大学“教养融合”教育服务模式策略进行探析。

  • 标签: [] 老年大学 教养融合 服务模式 策略
  • 简介:摘要: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各个城市快速发展同时,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但中国老年人人群不断扩大,随人们日常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老年人也在逐渐提高对养老的需求与标准,但老年人建筑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老年人居住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工作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与整体工程施工效果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所以,老年人居住建筑工程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情况下,需依照当前时代发展需求与标准,完善相关老年人养老政策,为老年人服务,满足老年人养老方面的需求与标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 标签: 老年人 居住建筑 设计工作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为13.26%。从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可以更加明显地感受到这一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9%。按照联合国的测算,到2030年中国65岁老年人口比例将达17.4%,2050年更上升至27.8%。这些数据都显示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人们对老年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老年专业护理人员短缺问题也越来越凸显。老年护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就医感受,因此需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 标签:  情感教育 老年护理 职业素养
  • 简介:【摘要】老年大学的受欢迎程度,取决于其教学质量,这也直接关系着是学校是否能持续发展。本文以洛川县老年大学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认为老年大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以老人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一步规范教学相关,实现老年大学的进步。

  • 标签: 老年大学 教学质量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