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按照1994年10月在巴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公约中的定义,“荒漠系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 标签: 荒漠化 石漠化 水土流失 高中 地理 专项练习
  • 简介:17世纪以来,随着中央政权经营西南,汉族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和资源利用模式在西南地区渗透,文化价值观的不适应导致西南山区后天干扰性的脆弱生态系统。当地民族的固有文化在利用这一生态环境上有其独到之处和值得发掘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技能。只要我们诱导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完成文化重构,就有可能建构起有助于当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新型文化。

  • 标签: 石漠化 文化价值观 成因 剖析
  • 简介:现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集中连片的地区,处于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中心地带,这些地区正好位于珠江水系的上游。这一区域喀斯特地貌面积大约达32万多平方公里,占三省区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

  • 标签: 石漠化 生态保护 形成原因 高中 地理
  • 简介:一、背景材料:目前我国正在以每年2500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大,其治理难度甚至超过沙漠,并日益成为制约西南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顽疾。专家警告,已成为西南地区头号生态灾难,治理刻不容缓。据遥感资料.贵州喀斯特地区目前面积已达5万平方公里,在1975——1998年间平均每年扩大1800平方公里。广西面积已达4.7万平方公里,加上云南省.我国平均每年的面

  • 标签: 石漠化 西南地区 生态环境 中国地理 2004年 高考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对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还很欠缺,针对性明显不足。为防止和避免在今后的治理过程中再次造成类似以前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方面的损失和浪费,改进和完善以往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 标签: 石漠化地区 水土保持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贵州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构成极其不利的影响.贵州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的日益扩张.而农村人口比重过大且日益膨胀是引起扩张的主要原因之一.的遏止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农村人口的大幅度减少,而通过农村人口迁移而实现的城镇,可有效减轻因农村人口膨胀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压力,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城镇化 人口迁移 石漠化 贵州
  • 简介:人地关系是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领域,而区域生态调控是当今世界人地关系的焦点问题.问题是我国三大生态问题之一,更是岩溶地区首要的生态问题.不仅破坏生态环境,降低土地生产力,严重影响农、林、牧业生产,甚至危及到人类生存.治理的路径选择是生态补偿,探求的目标是ERE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 标签: 生态补偿 ERE系统 石漠化治理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我国的一些石山区域,问题十分突出,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现象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引起社会和国家高度重视,成为我们不得不正视和需要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即将深入对问题的研究,为的科学治理提出了以下几种治理对策。

  • 标签: 石漠化 治理 造林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涟源市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隶属娄底市,是沟通湖南省内外经济走廊的重要咽喉要道。虽然涟源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但它却是省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大规模所造成的难造林地植被面积较大。所以本文探讨了涟源市及其难造林地的基本现状,并探讨了具体的难造林地植被恢复途径。

  • 标签: 石漠化 难造林地 植被恢复途径 效益
  • 简介:摘要是指在喀斯特地形环境下,石质比较脆弱并出现石质荒漠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人与地之间的矛盾所形成的,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对地质的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岩石的荒漠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岩溶地区,为扭转岩溶地区现象的发展,对现象进行生态治理,利用植被覆盖、减少风化侵蚀,从而使岩溶地区现象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使自然为人类提供优美的宜居的生态环境。

  • 标签: 环境 石漠化 生态治理 自然 环境
  • 简介:在脆弱的喀斯特生态地质环境中,人地矛盾加剧引发了大面积的西南喀斯特。西南喀斯特人地关系可归纳为农耕农牧型、矿山开采型、开山修路型、工业污染型和城镇扩张型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地关系对于西南喀斯特的发生发展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农耕农牧型人地关系对的作用最大。要协调人地关系控制,妥善解决农村居民生存与发展困境以缓解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压力是重点,脆弱生态环境的改良和修复技术是支撑,加强管理是保障。

  • 标签: 石漠化 人地关系 喀斯特 环境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为科学评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地区的治理效果,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以云南沾益地区官麦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保林、坡耕地+巨菌草、坡改梯耕地和经果林等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小区土壤改良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坡耕地产流量最多,水保林产流量最少。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侵蚀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荒山草地、坡耕地、梯地、经果林和水保林,其土壤侵蚀量分别占总侵蚀量的65.00%、56.13%、52.43%、50.35%和46.03%;2)水保林、经果林、梯地和坡耕地可有效降低土壤密度、增大孔隙度以及改善土壤结构;3)治理后坡耕地土壤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高,经果林和水保林次之,荒山草地的全氮质量分数最低,坡耕地、经果林、水保林和梯地土壤全氮量分别较荒山草地高90.63%、74.48%、26.56%和22.4%,全磷质量分数分别较荒山草地高123.64%、96.36%、67.27%和16.64%。综合分析表明水保林、坡耕地+巨菌草、坡改梯耕地、经果林等水土保持措施能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水保林效果最好,经果林、梯地和坡耕地次之。该研究为解决西南地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石漠化 径流量 土壤侵蚀量 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
  • 简介:喀斯特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由于叠加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形成。文章以不同强度等级喀斯特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模式为切入点,并以花江示范区多年的治理成效为例,提出了喀斯特化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及保障措施。

  • 标签: 喀斯特石漠化 生态系统 生态建设 模式探索
  • 简介:摘要:依托西安地铁九号线大学城~疗养院区间盾构隧道工程,针对含孤土地层盾构施工刀具刀盘易磨损、结泥饼、卡机频发等问题,提出了该地层盾构孤微动探测、刀盘刀具改造、控制掘进及孤处理等施工技术,保障了盾构快速安全掘进,相应成果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盾构 孤石 黄土地层 刀盘改造
  • 简介:<正>滩是一个绿山环绕的地方,远看就像一幅山水画。这里的山挺高,满山碧绿。蜿蜒的河水清澈见底,每一块鹅卵石和砂粒都看得清清楚楚。如在山中独行,四周万籁俱寂。吮吸着山里百花

  • 标签: 在山 使人 蝶舞 种瓜 村中 李立
  • 简介:兰州地处西北内陆,远不及北上广的繁华,不及苏杭的温软,也没有四川土地的热烈,但是我们常说8000年看甘肃,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人文情怀.甘肃省除了没有海洋资源,其他的旅游资源应有尽有.甘肃是丝绸之路的主要路段,肩负着文明传递与延续的重要使命,甘肃有特有的少数民族,不论是东乡族还是保安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 标签: 学黄河 朔漠间 研学
  • 简介:摘要: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信息的发展,在我国开展土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开始认识到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信息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了适当的探索和分析,力求促进土地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发展成效。因此新时期将土地管理信息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入系统地解读。

  • 标签: 土地工程 土地管理信息化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进程的快速推进,各地区的路桥工程建设也在不断增加。公路路桥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发展,同时影响着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公路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对于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有着较大影响。如何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是各施工企业应重点研究是课题。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公路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特点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公路路桥施工 软土地基 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面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土质。软土地基工程加大了施工难度,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所以对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和应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工程质量关乎着广大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软土地基的攻关与研究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 标签: 房建工程 软土地基 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