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以现代新影像技术为主的综合诊断模式和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前列患者术前免穿刺,直接行微创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0月28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术前未行前列穿刺直接行3D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切除术的17例前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以磁共振(MRI)、靶向前列特异性膜抗原(PSMA)核素分子影像检查(PSMA-PET/CT)等为主的综合诊断技术高度怀疑为前列。记录并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等。结果17例前列患者,术前前列特异抗原(PSA)(19±11)μg/L,核磁结果:14例外周带存在异常信号,1例提示前列炎症,1例提示前列增生,1例提示前列炎症、前列增生。PSMA PET/CT结果:17例均提示异常高表达灶,前列可能。直肠指诊:前列为Ⅰ或Ⅱ度大,10例质硬,余质韧,2例可触及结节,其余均未触及明显结节。3例患者既往行一次前列穿刺活检,结果未发现前列。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45~120(85±21)min,术中出血量5~100(25±18)ml,恢复进食时间(14.3±4.4)h,排气时间(23±10)h,下地活动时间(22±7)h,拔除引流管时间(3.7±0.8)d,术后住院时间(4.9±1.2)d,拔除尿管时间(7.4±1.5)d。术后中位随访6.5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尿控率为81.3%,术后3个月尿控率为92.3%,术后6个月尿控率为100%;术后PSA(0.08±0.08)μg/L,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01)。术前生活质量评分(57±5)分,术后为(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现代新影像技术为主的综合诊断方法高度怀疑为前列患者,术前免穿刺,直接行微创根治性前列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目前阶段需谨慎开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术前免穿刺 前列腺切除术 磁共振成像 腹腔镜
  • 简介:摘要前列是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之一,且初诊时多数已处于中晚期。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是治疗晚期前列的一线疗法。虽然ADT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治疗后出现的代谢症状、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和认知能力下降等严重并发症,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死亡。本文介绍了ADT危害的发生机制,提出实施早期防治或联合中医中药疗法的策略,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雄激素剥夺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前列(PCa)作为全球男性第二大常见肿瘤,一旦发展为骨转移死亡率便迅速攀升,难以治愈且预后极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围绕骨转移微环境这一"土壤"作用,就微环境中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骨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免疫细胞等促进PCa骨转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前列腺肿瘤 骨转移 细胞和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与前列(PCa)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PI-RADS评分在预测临床有意义PCa(csPCa)、切缘阳性、病理升级等病理特征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9年12月间在苏北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多参数磁共振(mpMRI)病理为阳性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理检查方式分为活检组(523例)和根治性前列切除术(RP)组(215例),评估两组PI-RADS评分与ISUP分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预测csPCa的准确性,对RP组进一步探讨PI-RADS评分与术后病理升级或降级情况和切缘阳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结果活检组和RP组的年龄分别为(72±8)岁和(68±7)岁,前列体积分别为48.3(32~57)cm3和47.2(32~54)cm3,前列特异抗原(PSA)水平分别为26.3(10.2~34.2)μg/L和21.7(9.24~23.95)μg/L;活检组PI-RADS评分≤3、4、5分别为109例、97例、317例,RP组为61例、55例、99例;活检组和RP组不同PI-RADS评分的ISUP分级组成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活检组r=0.493,RP组r=0.671,P均<0.001);利用PI-RADS评分预测csPCa,活检组(AUC=0.764,P<0.001,95%CI:0.710~0.819)和RP组(AUC=0.807,P<0.001,95%CI:0.735~0.879)均有一定的准确性,结合PSA,可以提高活检组(AUC=0.795,P<0.001,95%CI:0.746~0.843)和RP组(AUC=0.852,P<0.001,95%CI:0.789~0.915)对csPCa预测的准确性。RP组术后病理结果与穿刺病理结果相比,52.6%的患者出现了ISUP分级的变化,在升级和降级的患者中PI-RADS评分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活检为ISUP 1级的患者中41.7%(27/65)出现了病理升级,PI-RADS≤3分占33.3%,而PI-RADS>3分占6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3.3%的患者切缘阳性,PI-RADS评分≤3、4、5分的患者分别为13例(14%)、24例(25.8%)、56例(60.2%),而切缘阴性患者的PI-RADS评分≤3、4、5分分别为48例(39.3%)、31例(25.4%)、43例(3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RADS评分越高,切缘阳性可能性越大。结论PI-RADS评分与PCa的ISUP分级存在相关性,联合PSA可较为准确地预测csPCa;同时PI-RADS评分越高,RP后切缘阳性和穿刺时Gleason评分3+3=6分的患者病理升级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多参数磁共振 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PCa)患者CD8+ T细胞中Notch受体的表达,分析Notch信号通路对PCa患者CD8+ 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PCa患者45例、无菌性前列炎患者41例和健康对照者30名。分选外周血CD8+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 T细胞中Notch1~4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素抑制剂(GSI)刺激CD8+ 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程序性死亡分子(PD)-1和CTLA-4阳性细胞比例变化。建立CD8+ T细胞与PCa细胞系LAPC4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培养体系,通过检测靶细胞的死亡比例和细胞因子分泌评估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PCa患者CD8+T细胞中Notch1~4 mRNA相对表达量(5.22±1.04、2.79±0.91、9.74±3.38、1.63±0.8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0.87±0.17、1.03±0.17、1.24±0.21、1.26±0.08)和无菌性前列炎患者(0.87±0.15、1.05±0.14、1.27±0.19、1.26±0.16)(均P<0.05)。PCa患者CD8+T细胞存在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00 1),PD-1:19.3%±5.4%和CTLA-4:11.7%±3.9%阳性细胞比例升高,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中PCa患者CD8+T细胞诱导LAPC4细胞死亡比例下降(28.8%±6.4%比37.2%±2.6%,P=0.015),γ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降低[(61.7±10.6)ng/L比(88.6±20.2)ng/L,P=0.003 2]。使用GSI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PCa患者CD8+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均P<0.01),PD-1+CD8+T细胞和CTLA-4+CD8+T细胞的比例降低。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中PCa患者CD8+T细胞诱导LAPC4细胞死亡比例(34.3%±7.2%,P=0.000 2),IFN-γ分泌水平亦升高[(88.4±33.6)ng/L,P=0.008 3]。结论PCa患者Notch受体表达升高诱导CD8+T细胞功能衰竭。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Notch信号通路 CD8阳性T淋巴细胞 免疫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根治术(RARP)患者发生术后肠梗阻(PO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9年1至12月573例接受RAR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分为梗阻组和未梗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术后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73例患者中45例(7.9%)发生了POI。两组患者术前基础疾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低蛋白血症],术前化疗、术前白细胞、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早期发热、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心脏病、COPD、低蛋白血症、出血量(≥4.26 ml/kg)、手术时间(≥225 min)、术后早期发热是影响RARP术患者发生POI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1、4.285、2.142、2.388、4.200、2.773,P=0.036、0.001、0.026、0.010、<0.001、0.004)。结论RARP患者POI的发生与围手术期多因素相关。改善术前心、肺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术后早期感染可能是降低RARP患者发生POI风险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术后肠梗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相关指标在第2版前列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3分病灶临床穿刺活检决策中的价值,比较上述观察指标对前列(PCa)和临床显著性前列(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1例前列主病灶PI-RADS V2评分为3分患者的病例资料,PCa 31例,csPCa 14例,患者年龄46~91(71±9)岁。比较年龄、前列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特异性抗原游离与总量比值(f/tPSA)、前列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及前列体积(PV)在PCa组和非PCa组间以及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PI-RADS 3分患者的PCa及csPCa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的PSA、f/tPSA、PSAD值在PCa组和非PCa组间(Z=-2.004、-2.527、-2.623,均P<0.05)以及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Z=-2.415、-2.158、-2.870,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以PSAD诊断效能最高,其检出PCa和csPC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和0.736。若以PSAD>0.20 μg·L-1·ml-1作为穿刺参考阈值,诊断cs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8.9%、20.0%、95.4%,有54.5%(66/121)的病例可避免穿刺,3例csPCa漏诊。结论PSA、f/tPSA、PSAD,尤其是PSAD可提高PI-RADS 3分病灶中PCa,尤其是csPCa的检出效能,对临床决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诊断 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良性前列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而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存在术后并发症较多的问题。目前研究显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方式和前列体积有关,本文从术式和前列体积两个维度探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体积前列术后并发症的异同,拟寻找适合不同患者的最佳手术方式。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术前移行带指数(TZI)对经尿道前列电切术(TURP)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06例行TUR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测定前列体积(TPV)及移行带体积(TZV),根据移行带指数(TZV/TPV)大小,分为A组(TZI<0.5)、B组(TZI≥0.5)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采集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资料对两组进行比较,而IPSS被细分为排尿期症状评分(IPSS-v)和储尿期症状评分(IPSS-s),分析两组手术前后IPSS、IPSS-v、IPSS-s、QOL、Qmax、PVR的变化。以手术前后IPSS评分之比(术后/术前:%IPSS)、手术前后QOL之差(术前-术后:△QOL)、手术前后Qmax之差(术前-术后:△Qmax)作为评估术后疗效指标,利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判断TZI与%IPSS、△QOL以及△Qmax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共纳入126例,B组80例。(1)比较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年龄、IPSS、IPSS-v、IPSS-s、QOL、Qmax、P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PV(74.57±29.25)ml明显大于A组(46.25±24.56)ml,P<0.001。比较两组术后随访结果,IPSS-s(P=0.079)、QOL(P=0.71)、PVR(P=0.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IPSS、IPSS-v、Qmax[A组:B组(8.50±5.75)与(6.38±4.36),(4.03±3.75)与(2.63±2.5),(16.54±4.43)ml/s与(18.94±4.84)ml/s,均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不论是A组还是B组,患者术后IPSS、IPSS-v、IPSS-s、QOL、Qmax及PVR与术前分别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TZI与△Qmax(r=0.32,P<0.01)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IPSS(r=-0.22,P<0.01)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性,而TZI与△QOL(r=0.08,P=0.238)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TURP疗效与TZI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且TZI≥0.5的患者,TURP疗效可能更好。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移行带指数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第2.1版和第2版前列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对移行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159例前列主病变位于移行带患者的影像资料。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运用PI-RADS V2.1和V2评分标准对入组病例进行诊断评分,运用加权Kappa检验分别评估2名医师间PI-RADS V2.1与V2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医师2分别采用两种评分标准对移行带前列(PCa)和临床显著性PCa(csPCa)的诊断效能,并加以比较。结果2名医师采用PI-RADS V2.1和V2评分标准对全部病变、良性病变、PCa病变、csPCa病变评分结果间的加权Kappa值分别为0.754、0.643、0.734、0.782和0.808、0.738、0.775、0.826,均以PI-RADS V2.1评分标准评分一致性较佳。PI-RADS V2.1和V2评分标准间诊断PCa和csPCa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本组数据中,PI-RADS V2.1评分诊断PCa、csPCa敏感度和AUC值均高于P-RADS V2,两者诊断PCa敏感度分别为86.7%、80.0%,诊断csPCa敏感度分别为94.4%、88.9%,诊断PCa AUC值分别为0.857、0.816,诊断csPCa AUC值分别为0.917、0.886。结论PI-RADS V2.1对前列移行带病变的评分一致性高于PI-RADS V2,同时,其对移行带癌的诊断效能不低于甚至略高于PI-RADS V2。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影像报告 数据系统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对第2版前列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中外周带扩散加权成像(DWI)评分3分的影响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204例临床疑诊前列外周带病变病例(前列169例,非前列3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 Verio 3.0 T多参数MRI序列扫描并经过病理证实。根据PI-RADS V2评分标准对图像进行评分。通过Kappa系数计算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计算前列临床显著癌(csPCa)在PI-RADS V2总分3分、3+1分、4分中的构成比并通过非参数χ2检验分析构成比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计算DCE在DWI评分3分、4分中的阳性率。结果204例前列外周带病变中有68.6%(140/204)的病例评分为PI-RADS V2总分3分比3+1分及4分,PI-RADS V2总分4分的一致性高于PI-RADS V2总分3分及3+1分的一致性(k值0.802 、0.737比0.591,均P<0.01)。csPCa在PI-RADS V2总分3分、3+1分、4分中的构成比分别为16.7%(3/18)、43.2%(19/44)、78.2%(61/78),且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39, P<0.05),csPCa在PI-RADS V2总分3+1分、4分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6, P<0.01)。DCE在PI-RADS V2总分3分、3+1分、4分的病例中的阳性率为76.4%(107/140例)。DCE在DWI评分为3分、4分的病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0%(44/62)、80.8%(63/78)。结论DCE在PI-RADS V2中因有较高的阳性率具有一定价值,DCE有助于提高DWI评分3分对csPCa的检出率。外周带中PI-RADS V2总分3+1分与4分因对csPCa的检出率不同而可能需要加以区分。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格林森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直方图参数在鉴别直肠黏液腺癌(MC)和普通腺癌(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磁共振成像(MRI)及DKI结果完整的110例患者资料,其中MC组16例,AC组94例;两名医师分别在b=1 000 s/mm2的DKI图上勾画感兴趣区域(ROI),并获取DKI定量参数,包括非高斯分布的扩散系数(D值)、峰度系数(K值),通过图像配准获得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直方图分析,分别获得上述各参数的平均值、25%位数、50%位数、75%位数、偏度和峰度。评价直肠MC组和AC组各定量直方图参数分析结果的差异,筛选主要指标及多变量综合分析指标,并评价与组织病理学分型相关的定量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直肠MC与AC的效能。结果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T分期和N分期在MC组和AC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变量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D50%位数和K25%位数为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均P<0.05),二者联合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85,但采用DeLong法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测得的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结果一致性好,组内相关系数范围0.880~0.981。结论DKI双指数模型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有助于直肠MC和AC的鉴别,其中D50%位数和K25%位数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且优于单指数模型的ADC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黏液腺癌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诱导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根据处理A549细胞的不同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溶媒处理)、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分别用10、20、40、80 mg/L的辛伐他汀处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组(50 μmol/L的Z-VAD-FMK处理)、40 g/L辛伐他汀+Z-VAD-FMK组(40 mg/L的辛伐他汀和50 μmol/L的Z-VAD-FMK共同处理)、白细胞介素6(IL-6)组(20 μg/L的IL-6处理)和不同浓度辛伐他汀+IL-6组(分别用10、20、40 mg/L辛伐他汀和20 μg/L的IL-6共同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对肺腺癌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JC-1荧光探针检测辛伐他汀对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流式膜连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CCK8法检测Z-VAD-FMK对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Z-VAD-FMK对于辛伐他汀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激活剂IL-6作用于A549细胞前后辛伐他汀对JAK2、STAT3及其磷酸化(p-JAK2、p-STAT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20~80 mg/L辛伐他汀组A549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随着辛伐他汀组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G0/G1期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2/M期的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辛伐他汀各浓度组J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0、40 mg/L的辛伐他汀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Z-VAD-FMK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2±2.7)%和(57.5±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2.7)%(均P<0.01),40 mg/L辛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Z-VAD-FM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mg/L辛伐他汀组中荧光染色阳性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Z-VAD-FMK+辛伐他汀组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细胞与40 mg/L辛伐他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40 mg/L辛伐他汀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L-6组细胞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0、40 mg/L辛伐他汀+IL-6组细胞的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均显著低于IL-6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通过非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来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来实现的。

  • 标签: 肺肿瘤 辛伐他汀 细胞凋亡 Janus激酶2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 简介: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了延迟治疗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1)就医延迟时间:≥12周影响患者预后;(2)手术时间:病理诊断后4周内、新辅助化疗后不超过8周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不会产生影响;(3)化疗时间:确诊后8周内开始新辅助化疗以及术后4周内进行辅助化疗均不会缩短患者生存时间;(4)靶向治疗时间: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延迟不应超过乳腺癌确诊后4个月;(5)放疗时间:保乳患者的手术或化疗结束8周内接受放疗不影响局部复发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治疗延迟 风险评估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68岁女性患者,以间断性上腹部疼痛半年为主诉入院。既往:20年前因子宫囊肿行子宫联合附件切除。查体:上腹部轻度压痛,余未见异常。全腹CT提示:脾区见多发类圆形、不规则形水样低密度影,较大病灶可见分隔,部分病灶边缘及分隔可见钙化,增强后未见明确异常强化。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诊断为脾脏乳头状囊腺癌

  • 标签: 脾脏肿瘤,囊腺癌 诊治 病例报道
  • 简介:摘要近年来,胰腺癌的治疗并未取得良好的收效,全基因组测序及诊断的微解剖技术使我们发现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的多样性,诊疗策略均无法套用其他肿瘤的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胰腺癌肿瘤组织和间质的部分独立性发展及相互联系制约,使得肿瘤相关的微血管以及肿瘤微环境亦有其独特性,肿瘤微环境更像是一个微生态,干预微血管的生理可以使肿瘤、微环境的特性发生改变,机械性的过渡干预或者不适时的干预则会干扰了机体自身对肿瘤的免疫。目前针对胰腺癌微血管的生理特性的认识较前有所提高,但其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影响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微血管 胰腺癌微血管健康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趋势变化。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新发甲状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数目、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甲状腺癌患者21 980例,女16 895例,男5 085例(性别比例3.3∶1),年龄4~95(47.6±11.8)岁。除2012年外,女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均高于男性,两者发病年龄均呈随时间减小趋势(女性:Z=-2.703,P=0.007;男性:Z=-3.004,P=0.003)。女性25~39岁、男性20~39岁年龄段的患者占比呈增高趋势;两组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均呈递减趋势(均P<0.05)。新发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绝大部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占98.5%(21 645/21 980)。新发PTC主要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74.8%,16 189/21 645),各类型及大小的肿瘤的构成比未见明显时间变化趋势(均P>0.05)。随着肿瘤长径的增加,中央区(Z=-2.205,P=0.027)及侧区(Z=-2.205,P=0.027)淋巴结阳性率逐渐升高。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建议加强相应年龄范围人群的筛查。新发甲状腺癌主要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其淋巴结转移和多灶性比例较高,治疗方法仍需慎重选择。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病理学,临床 发病年龄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色素框同源蛋白(CBX)的表达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寻找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利用METABRIC数据库分析8个CBX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并重点研究CBX2 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CBX2 siRNA处理CBX2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SUM159和SUM1315,观察CBX20基因敲减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对METABRIC数据库分析研究发现,在8个CBX基因中mRNA表达增高最明显的为CBX2,有22.47%(445/1 980)的患者mRNA呈现高表达;CBX2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密切相关(P<0.001);与CBX2 mRNA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中人表皮生长因子(HER)2型乳腺癌比例(28.1%与7.5%)和Basal-like型比例(44.5%与8.5%)均较高;CBX2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明显缩短。CBX2基因沉默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结论CBX2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密切,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点。

  • 标签: 色素框同源蛋白2 RNA,小干扰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合素β2(ITGB2)蛋白与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CD80、CD86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2015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TNBC手术标本148例,应用Western印迹、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ITGB2、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1)类分子在MDA-MB-231细胞、148例TN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癌旁组织30例);免疫组化检测ITGB2、CD80、CD86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ITGB2表达水平对TNB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TNBC细胞系ITGB2表达水平(1.67±0.38)高于MCF-10A细胞系(1.06±0.38),MHC-1类分子表达水平(0.64±0.20)低于MCF-10A细胞系(1.0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20)。(2)TNBC组织中ITGB2表达水平(1.55±0.47)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0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48例TNBC组织中ITGB2表达水平(3.31±2.2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20±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提示ITGB2表达与肿瘤分期(P=0.038)、组织学分级(P=0.022)、淋巴结转移(P=0.019)、ki67表达(P=0.000)、总生存(P=0.003)具有显著相关性。(4)免疫组化显示TNBC组织中CD80、CD86表达(3.07±1.57,3.93±1.64)低于癌旁组织(4.63±2.92,5.23±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0.027)。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ITGB2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乳腺肿瘤,三阴性 整合素β2 树突细胞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