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已制定并实行的自颁布之日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我国应尽快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应坚持保护目标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及坚持严格管理与保护优先的原则,并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中增加相应的法律制度.

  • 标签: 自然保护区 立法 法律制度
  • 简介:<正>1980年6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布《大气保护法》和《动物保护利用法》。这两项法合的颁布,从实质上讲,意味着苏联从此结束了为保护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而进行的全国性法典编纂活动。制定并颁布大气保护法和动物保护利用法的客观必要性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保护大气和动物对确保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其二,一方

  • 标签: 自然保护法 自然资源法 大气保护 保护利用 野生动物 动物群落
  • 简介:<正>我省现有33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其中举世瞩目的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最好的温带原始林,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山地生态系统。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气势雄伟,面积19万公顷。主峰白头山海拔2749米。天池神奇无比,巧夺天工,形成典型的火山地貌。灭池又是第二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长白林海保护着三江之源;三江之源养育着广阔的松辽平原。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古老的第三纪植物成分,还有欧洲、西伯利亚植物种,有朝鲜、日本植物区系成分,也有我国南方亚热带植物成分,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极各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缩影,其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里不仅有1400多种高等植物,还有50余种兽类、250余种鸟类、2000余种昆虫。长白山是世界动植物的基因库,

  • 标签: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山地生态系统 植物成分 森林生态系统 管理工作
  • 简介:传统旅游作为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其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旅游自1986年墨西哥国际环境会议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最具活力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避免了短视的投机行为。因此,生态旅游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 标签: 生态旅游 对策 自然保护区 可持续发展 中国
  • 简介:保护自然界的禁区——这是我们保护哪怕是原始大自然一小部分的最后的希望。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改善生态环境的法律,没有生效并且不可能生效。为了执行这些法律,需要牢固的经济基础,现在没有这个基础。我们花了十年的钱来破坏大自然——现在恢复大自然的面貌还需要大量的经费。破坏总是很容易的。然而,你不耐烦等待着的毕竟是新的法律草案,尤其在我们这个重新封闭的时代:总想要得到最好的东西。我们认为,谈谈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的草案及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有关条款,不是无用的。

  • 标签: 土地法典 法律草案 生态环境 十年 法律根据 动植物种类
  • 简介:1994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经费、监督检查和保护区的建立、申报和审批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从管理的角度看,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仍存在八个方面问题,应从法制的角度采取应对之策。

  • 标签: 自然保护区 法制因应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计18处)已经国务院审定,现予发布。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我国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遗迹,维持基本生态过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

  • 标签: 发布新建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新建自然保护区
  • 简介:<正>(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二日第八十五号法律)施行:一九七三年四月十二日(一九七三年第三十六号政令)修改:一九七三年第七十三号法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本法的目的是任规定保护自然环境基本观念及其他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基本事项的同时,与自然公园法(1957年第161号法律)以及其他以保护自然环境为

  • 标签: 自然环境保护 地方公共团体 环境厅 特别保护 管理行为 规定
  • 简介:自然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丛础,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全球性问题之一。我国幅员广大,自然资源门类齐全,但总量虽多,而人均不足。如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但人均占地面积约1.25亩,不及世界人均的1/4。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但人均24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但人均不足世界人均的1/2。森林总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居世界第七、第八位,分别为世界人均的1/6和1/8。

  • 标签: 活立木蓄积量 矿产资源总量 森林总面积 占地面积 资源节约 耕地资源
  • 简介:本文尝试站在启蒙与现代性的立场上反思自然权利论的源起与影响,主要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把握自近代以来的法律实证主义对西方自然法传统和法律信仰的冲击,从而形成对自然权利问题的个人反思和对这一法学思潮的现代批判.

  • 标签: 自然权利 法律实证主义 法律信仰 自然正义 法学 自然法
  • 简介:自然债务是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交叉点。由于我国的诉讼时效较一般的国家为短,所以自然债务因时效而成的自然债务就相对较多,而且对于自然债务的处理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与民法的传统习惯认识可能有较大的冲突,所以正确的认识并处理自然债务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为关键,本文从各方面分析了自然债务的性质和处理原则。兼顾法律与道德两种价值取向对自然债务予以探讨。

  • 标签: 自然债务 法律 道德 时效 价值取向
  • 简介:贾宝玉不喜欢大观园中的稻香村,因为“此处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的。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因为“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因为它远不及“有凤来仪”等处“有自然之理,自然之趣”,“虽种竹引泉,亦不伤穿凿”。城市园林的建设也罢,风景区的建设也罢,的确都有一个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得精心巧妙处理。苏州、扬州的城市园林,大都是在一个隔绝外界的墙里,叠石凿池,栽花植树,筑亭建阁,铺路造桥。这是把自然装入社会。徽州的宅第园林、寺社园林,特别是村落园林,主要是因借四周的山水田畴,作为人们推窗远眺的画图和出门游憩

  • 标签: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 城市园林 社会与自然 前工业社会 大自然
  • 简介:自然债务是民法学者很少涉及的一个概念.文章着重考察了自然债务、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之联系与区别,从而大体从理论上界定了自然债务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点探讨了其构成及效力问题.最后,就这一制度在民法典中如何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自然 自然债务 法定义务 道德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