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的知春亭畔,有一座古墓,这里埋葬着十三世纪我国著名的契丹政治家——耶律材。耶律材于公元1190年生在北京。他是辽皇族的后裔。父耶律履官居金尚书右丞。材三岁时便死了父亲,在母亲杨氏(汉族)的教诲下,十几岁时就“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并怀有经国济世的远大抱负。当时,金王朝已趋没落,而游牧于斡难河流域的蒙古,却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迅速崛起。公元1215年,蒙古军攻克中都(今北京),

  • 标签: 斡难河 蒙古军 耶律履 经国 远大抱负 窝阔台
  • 简介:沈从文深受湘楚文化浸染,其乡土小说贯穿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情结和民族道德重建的审美理想,呈现出神奇浪漫的独特艺术风貌.

  • 标签: 湘楚文化 自然 风俗 生命 奇幻浪漫
  • 简介:光(1909--1948),原名徐金安,曾用名徐建豫、徐祖芳、徐狂等,湖北浠水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鄂豫皖边区直属团连长。同年秋,受党组织派遣从事策反国民党军工作,潜入湖北、广西、河南、山西等地国民党军中任职。1940年初,调至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

  • 标签: 国民党军 中国共产党 1927年 1940年 黄埔军校 鄂豫皖
  • 简介:"惟有才"和"楚材晋用"是两则成语典故。一曰楚国人杰地灵,盛产人才;二曰楚国徒有人才,尽为晋用,两个成语串连起来理解,虽有讥讽、暗贬楚人之意,但勿庸讳言,这在历史上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国公子归生访晋归国令,令尹(相之称谓)子木向他了解晋国的情况,问:"晋两国的大夫相比,哪国的大夫更贤能"?归生答:"晋国的大夫都很贤能,几乎个个都是做卿的人才。这些人才就像杞木、梓木和皮革等楚国特产一样,有许多是由楚国流向晋国的。"紧接着,公子归生一口气说出了四个楚材晋用的实例:

  • 标签: 楚才晋用
  • 简介: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通过手机、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能获取大量信息,乃至进行情感交流、影音欣赏、游戏切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社会上的"低头"越来越多,整天低头盯着手机或电脑,沉浸在各种真真假假、鱼龙混杂的信息中。这并不完全有利于人的成长。对待信息知识应采取优化的原则,积极获取有益有用的,

  • 标签: 现代网络技术 信息爆炸 通讯工具 情感交流 人的成长 信息知识
  • 简介:“我算是亲身体会到了从小康到贫穷的过程。”去年的一段“负翁”经历,着实给25岁的段茜上了一课。

  • 标签: “月光族”
  • 简介:考证也许曾是文凭迷、托福狂.为了出人头地总在追求更高的目标.他们是一群有理想、能吃苦,坚持把命运紧紧攥在自己手上的有志青年.

  • 标签: 《考证族》 藏红 中国 当代 杂文
  • 简介:<正>哈尼是云南省古老的山地少数民族之一,共约九十八万人口,集中分布在滇南红河与澜沧江之间哀牢山和无量山广阔地带,其语言系属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哈尼内部形成若干繁杂的支系,自称他称和互称有哈尼、爱尼、豪尼、和尼、雅尼、碧约、卡多、叶车、白宏、罗比、腊米、罗美、各和等三十余种,其中以自称哈尼的人数最多。史籍记载的哈尼名称有阿泥、窝泥、斡泥、

  • 标签: 哈尼族 原始图腾 少数民族 父子连名 支系 滇南
  • 简介:<正>哈尼共有125万多人口(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但由于历代汉文史籍文献记载较少,本民族又无文字记载可供探研,在其源问题研究中,学术界观点颇有分歧,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既是一个人们共同体,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而不是什么永恒凝固不变的东西,也不是光靠血缘纽带维系着的群体;民族有其自身形成、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和条件。几乎人类世界所有的民族、在其形成、发

  • 标签: 族源研究 农耕民族 西南边疆 人们共同体 民族学 共同地域
  • 简介:一年一度的才作文竞赛今年是第30个年头。连续30年不问断的竞赛大平台,每年吸引着数以几万计的中小学学生在这里抒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塑造他们在中华语言文字上自信的人生,蔚为壮观!而今,才作文已成为武汉一张靓丽的名片。

  • 标签: 三十年 作文竞赛 中小学学生 写作激情 写作能力 语言文字
  • 简介:迪庆州的纳西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13.15%,主要聚居于香格里拉县三坝、洛吉、上江乡和金江、虎跳峡镇,维西县的塔城镇、永春乡,并散居于德钦、维西两县澜沧江沿岸河谷地区。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 标签: 纳西族 香格里拉县 藏缅语族 汉藏语系 总人口 迪庆州
  • 简介:<正>布朗共四万五千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和巴达,临沧地区的双江、镇康、云县、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景东、景谷、镇沅等县也有部分散居。布朗族人民居住的山区和半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于农作物生长,森林资源和地下矿藏都很丰富。过去,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自称“布朗”,临沧地区镇康县的自称“乌”,思茅地区澜沧县的自称“翁拱”,双江、云县、耿马、墨江等地的自称“瓦”或“阿娃”。邻近的其他民族则通称布朗为“濮曼”。解放以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布朗

  • 标签: 布朗族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思茅地区 布朗山 临沧地区 土地所有制
  • 简介:<正>独龙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成员。共二千八百多人,主要聚居在我国云南省怒江傈僳自治州贡山独龙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河谷,约有10%的人口散居在贡山县北部怒江两岸。独龙分布的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地带。独龙河的西岸是海拔四千多公尺的担当力卡山,东岸是海拔五千多公尺的高黎贡山,两山南北逶迤,绵延起伏,独龙河奔流其间,地势雄伟,河山壮丽。长期以来,独龙族人民就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这块土

  • 标签: 独龙族 独龙语 担当力卡山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大家庭 贡山县
  • 简介:晒客:指把自己的淘宝收获心爱之物,所有生活中的零件统统放在网络上,与人分享,由网友评说的人。

  • 标签: 互联网 个人网页 职业 "客"族
  • 简介:迪庆州的傈僳占全州总人口的29.87%,主要居住在维西傈僳自治县及德钦县的霞若、拖顶,香格里拉县的上江、三坝、洛吉多和虎跳峡镇等地。历史上,傈僳自称为“傈僳”或“鲁庶扒”,“鲁庶扒”汉语意为“石生人”。

  • 标签: 傈僳族 香格里拉县 总人口 迪庆州 德钦县 自治县
  • 简介:“校漂”是指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理想和现实的脱节而选择在学校“漂’’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校漂”是在2002年出现的,到现在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作者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现状、数量、类别、成因及其对社会、个人和高校产生的影响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同时对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做了初步探索。

  • 标签: 大学生 “校漂族” 社会学 中国 生活状况 青少年心理
  • 简介:6月2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来到布寺调研,亲切看望慰问僧众和驻寺干部。他强调,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拜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争创和谐模范寺庙、争当爱国守法先进僧尼,为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出积极贡献。

  • 标签: 调研 楚布 班禅额尔德尼 社会主义社会 党委书记 爱国守法
  • 简介:南大观──万福桥陈旸湘乡县城西南5公里处,古有一渡口,名洙津渡,是上湖南各县通往省会长沙的要冲。官府在此设一渡口,但仅有一船来往摆渡,船夫每每对行人多索船资。过往行人深受其害,亦无可奈何。一日,邵阳人徐安裕(字公明)有急事于此过渡,忘带船资,说尽千...

  • 标签: 雍正皇帝 大石桥 陈旸 行人 渡口 津渡
  • 简介:女与《中国青年》关系密切,他曾先后两次具体负责或编辑过《中国青年》周刊,并在该刊发表各类文章共80篇。萧女在《中国青年》中完整准确地宣传了党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和政策,深入批判了国家主义、戴季陶主义等,教育并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革命信仰。他是《中国青年》最优秀的编者、最得力的作者、最热情的传播者之一。

  • 标签: 萧楚女 《中国青年》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