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加强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条基本经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 标签: 执行制度 维护 自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制度建设 党要管党
  • 简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每一位当代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且必须具有的品格。如此上承华夏先贤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和悲悯情怀,下将这份情怀熔铸于尘世中之所学、所思、所行,在历史发展的平行四边形中尽自己的一份心力。这是我收到李刚的专著《制度·创新·伦理--制度伦理视域下的制度创新研究》时,对于那些如作者一般默默耕耘着的知识分子那份“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情怀的认同与敬意。

  • 标签: 制度创新 创新研究 伦理视域 人文关怀 悲悯情怀 知识分子
  • 简介:刑事辨认是一项重要的侦查方式,刑事辨认有利于发现案件线索、查获犯罪嫌疑人,同时辨认结论在诉讼整个过程中有重要的证据价值。然而综观这次刑事诉讼修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尽管明确了辨认结论的证据资格,但是对辨认制度依然没有做出详尽、统一的规定,有关辨认规则的规定粗糙、模糊,而鉴于刑事辨认极易受到主观心理和周围环境影响这一特点,刑事辨认的实施存在非常大的隐患,成为我国冤案产生的温床。本文试图通过对辨认制度的风险分析、我国辨认制度的缺陷研究,同时汲取西方法治国家有关辨认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进而提出我国辨认制度的完善建议,以期对辨认制度的改革有所裨益。

  • 标签: 刑事辨认 辨认风险 辨认规则 证据
  • 简介:《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新增加的先行调解制度性质上应定位为司法ADR。先行调解宜以法院为主导,融合委托调解形成新的纠纷解决方式,对于适宜先行调解的纠纷,法院从纠纷解决主体变为整合纠纷解决力量的平台。通过先行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应具备有限的既判力,且无需经过司法确认程序即具有执行力。

  • 标签: 先行调解 委托调解 有限既判力
  • 简介:从职业和职业化的一般含义出发,职业可划分为独立职业和从属职业两大基本类型,从属职业的职业化水平与从业者所在的公共科层组织(法院、军队、政府机关等)的制度特征具有直接关联。基于分工效率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两大视角,深入探究军官职业化制度安排问题,有助于推进军队政策制度的深度调整改革。

  • 标签: 职业化 制度安排 公共科层组织 专用性人力资本交易
  • 简介:竞争倡导是反垄断执法机关落实竞争政策的主要方式之一。该制度源于美国,现在已经成为各国的普遍性做法,在促进竞争、保护消费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与司法部已经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竞争倡导法律制度,所使用的竞争倡导工具包括竞争评估、提倡发布真实信息、作为法庭之友提交法律意见书、发布竞争影响报告书等,并且已经在运输、电子商务、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成功地开展了竞争倡导工作。我国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在最近一年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竞争倡导工作却仍未提上议事日程。虽然我国目前没有竞争倡导的直接法律依据,但可以通过立法解释来确定竞争倡导制度。我国要顺利实施竞争倡导制度,还缺少一个独立和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关,一个负责竞争倡导的主导机构。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应给予竞争倡导优先于行政执法的地位。我国竞争倡导必须建立多样化的倡导工具,除了导入竞争评估、提倡发布真实消息和法庭之友三种竞争倡导工具以外,还应通过发布各类指南、进行市场研究、召开研讨会等各种形式推进竞争倡导工作。

  • 标签: 反托拉斯法 竞争政策 竞争倡导 竞争评估 中国竞争倡导制度
  • 简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机理在于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人民的知情权以及信息自由的三重价值。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公众知情权的宪法依据,可依法律解释而获得。对比中美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公开范围、救济途径、制度程序等五个方面,表明美国《信息自由法》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具体制度的规定具有理念与实践的差异,从而透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足,并指出《信息公开法》出台的必要与紧迫。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 知情权 信息自由 美国
  • 简介:《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新增加的先行调解制度性质上应定位为司法ADR。重新梳理法院在社会纠纷解决中的地位和角色,先行调解宜以法院为主导,融合委托调解形成新的纠纷解决方式,对于适宜先行调解的纠纷,法院从纠纷解决主体变为整合纠纷解决力量的平台。此外,通过先行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应具备有限的既判力,且无需经过司法确认程序即具有执行力。

  • 标签: 先行调解 司法ADR 委托调解 有限既判力
  • 简介:2014年首轮中央巡视工作业已启动.此轮巡视亮点纷呈:扩大了巡视范围、拓展了巡视内容、增加了巡视方式.在这一系列量变的背后,中央巡视组在中国这场“反腐大戏”中的角色已悄然发生改变:2013年他们成功完成了当好党中央“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任务.有别于2013年的两轮巡视,在此轮巡视中,中央将首次推行“专项巡视”.与常规巡视“搭档”,更为有的放矢的专项巡视,料将强势震慑心怀贪念的“老虎”“苍蝇”,高悬起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 标签: 巡视制度 反腐 党中央 巡视组
  • 简介:司法判例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涉及司法判例的选编、发布、内容、效力、引用、推翻之规则的总和。承认判例法的国家有司法判例制度,不承认判例法的国家也有司法判例制度。司法判例制度起源于自然法的发现和习惯法的传承,而且在神啊裁判中留下沿革的痕还。司法判例制度的变化受到制定法发展的影响。制定法强则判例弱;制定法弱则判例强。于是,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判例制度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两大法器的司法判例制度又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当下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需要改进和完善。

  • 标签: 司法 判例 制度 比较
  • 简介: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亟需在政府绩效考核中,推行生态GDP核算制度。一是明确生态GDP和生态效益的定义和范畴。生态GDP就是在原有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加入生态效益,即十八大提到的生态产品,包括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标签: GDP核算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GDP核算体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政府绩效考核 生态效益
  • 简介:2014年10月出版本书系陈兴良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分为四编共计十七章。第一编基础理论,是对案例指导制度基本原理的一般性探讨,描述了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形成的历史沿革,并对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根据进行了法理考察,对案例指导制度的效力、功能以及与判例制度

  • 标签: 中国案例 制度研究 指导制度
  • 简介:<正>陈兴良/主编本书系陈兴良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分为四编共十七章。第一编基础理论,是对案例指导制度基本原理的一般性探讨,叙述了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形成的历史沿革,并对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根据进行了法理考察,对

  • 标签: 案例指导制度 陈兴良教授 书系 判例制度 指导性案例 实体性
  • 简介:权力清单是界定每个职能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与权力边界,让民众知晓权力范围的一种制度。该提法来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决定》要求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依据权力清单制度,权力只能在某个部门、某个岗位被明确赋予的职责和边界内活动,一旦有人越界,便可依法问责。

  • 标签: 办事公开制度 权力边界 清单 依法公开 地方各级政府 职能部门
  • 简介:2014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意见,要求严格规范灭刑、假释、暂子监外执行,并明确规范了减刑、假释的办理程序。继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的要求後,新公布的意见为中国刑罚变更执行工作的依法、公正、规范进行提供了又一有力支持.多年来,司法机关依法适用减刑制度,封激励罪犯改过自新。促进其回归和融入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减刑假释审判庭、刑罚执行网上协同工作平台等的创新实践也为减刑制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本期特选取西南政法大学石艳芳博士候选人的文章,梳理中国减刑制度的发展脉络。

  • 标签: 减刑制度 发展报告 中国 西南政法大学 监外执行 办理程序
  • 简介:阳光中途之家作为社区矫正的重要载体。它是对传统改造方式低效性之积极反思的结果,亦是对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政策的积极因应。社区组织的初步完善与中华民族固有的隐忍性格为阳光中途之家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土壤。北京市阳光中途之家实践既为推进该制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有益经验,亦为检视其不足提供了实践基础。以制度衔接为基础,通过打造主体、制度锤炼、规范完善及功能延伸,全面推进“阳光中途之家”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书写浓重的一笔。

  • 标签: 阳光中途之家 创新社会管理 思路与展望
  • 简介:在我国目前环境污染损害公共利益日益突出的今天,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最为有效的诉讼救济手段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2012年民诉法增加公益诉讼制度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上升到了新的起点,然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原告资格和范围以及举证责任等方面还存在障碍亟需排除。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举证责任
  • 简介:我国法律规定的申诉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法治中国建设的现实需要,应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改造申诉制度的基本思路是:正确界定申诉制度的功能,使其向信访方向转变;科学区分申诉和申请再审,将诉讼法中的申诉制度置换为申请再审制度;完善申诉制度的基本结构,促进其内容更加合理和完备。

  • 标签: 申诉 申请再审 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