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粉壁是唐宋时期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法律公布方式,其内容涵盖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成为体现朝廷与地方政府政令上情下达的重要载体,宋代还因此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粉壁的巡检管理制度,包括粉壁的书写、检视及校核。粉壁的大量使用,一方面对遏制胥吏弄法害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又使得民众了解律法内容,避免误犯刑律而身陷囹圄。

  • 标签: 粉壁 法律公布 制定程序
  • 简介:在人类早期社会,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主要是宗教、道德和法律,宗教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古代印度和西亚地区,逐步发展起了一批影响力巨大的宗教形态(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这些宗教,不仅形成了信仰体系、组织机构、程序仪式等,而且逐步规范化、法律化,形成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宗教法,成为人类法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后,宗教法虽然日趋衰落,但其影响仍然存在,约束着信徒和相关的世俗居民。本文对宗教法的思想渊源,宗教法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宗教法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地位以及宗教法的前景等进行系统地阐述。

  • 标签: 宗教法 起源 变迁 人类法律文明 法律史
  • 简介:我国近代监狱史中最早注意到少年犯群体,是以监狱中独立划出特定监房将少年犯与成人隔离开来的形式,例如上海提篮桥监狱的童犯监狱以及山西第一监狱的幼年监房等。〔1〕考察我国独立建制少年监狱之开端,当属南京国民政府1933年创设的山东少年监,其成立日期为1933年7月1日。〔2〕民国少年监狱的创建既是承续清末监狱改良的成果,更是当时各国关注少年犯罪预防背景下监狱改良的产物。虽然由于政局动荡,这一时期的少年监实际设立与设想相距甚远,但是即便是点滴星火,从少年司法的视角对其深度解读,无疑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对于民国监狱研究的论著很多,但是专门对于民国少年监相关的研究却并不多见。

  • 标签: 少年犯 监狱史 民国 数目 南京国民政府 监狱改良
  • 简介:《新唐书·艺文志》职官类有"《魏官品令》一卷",系在晋、宋之书后,齐、梁、陈之书前;不少学者皆以为此"《魏官品令》"为曹魏所定,实有可商之处。魏有官品令,史有确证,作为官品制度(九品中正制)在律令中的反映,其制定时间不应在魏末,而是在魏明帝修律令时。惜浅井虎夫、沈家本、程树德魏令皆不及此,本文通过辨《新唐书·艺文志》所见"《魏官品令》"非魏令;探析魏官品令、魏官品、魏百官名、魏甲辰令、魏甲辰仪(注)诸者关系,凡此以求魏官品令之大概。

  • 标签: 魏令 官品令 官品
  • 简介:为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满城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半年乡镇大事实事互看联查、县直部门公开述职测评考核机制,进一步创新考核机制,探索实施“三查三述一评定”(申报自查、录像督查、一线核查,全员影像述职、各单位提供文字述职、职能部门根据日常监测情况检验述职,会后综合评定)考核办法,取得了良好实践效果。

  • 标签: 满城县 “三步走” 工作业绩 考核机制 监测情况 职能部门
  • 简介:"甲午海战场,魂不辱国殇。悲鸣问苍茫,海天同感伤。纵横向大洋,魄动千帆长。浪鼓涌心房,海天同激荡。血火化凤凰,龙腾起沧桑。悠悠中国梦,壮志酬海殇。"一曲慷慨悲壮的《北洋海军兴亡史》主题曲"甲午海殇"带我们重新走进甲午,走进120年前的那场震惊中外的人类史上第一次蒸汽铁甲大海战—中日甲午黄海大海战的古战场,去寻找甲午海战遗迹和民间记忆。穿越120年的历史迷雾,找寻经远舰,发现经远舰,揭开经远舰沉舰地之谜,深切纪念和缅怀在那场海战中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北洋海军全体官兵。

  • 标签: 甲午海战 经远舰 沉舰打捞
  • 简介:将法律铭刻在金石之上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殷周时期。整体来看,汉代以前,法律的传布以铭金为主,春秋时期的铸刑书、刑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两汉时期刻石布法开始兴起,取代铭金纪法成为法律传播的重要形式。不同于先秦时期,汉代金石纪法主体不再局限于中央政权,地方政府与民间社会也成为重要主体;传播的法律形式也不仅仅是朝廷立法,还有不少属于地方法制;就其内容来看,涵盖了田土买卖、税赋徭役、用水规章、禳盗等方面,形式上也更为翔实生动,显示了中国古代在法律传播方式上的进步与成熟。本文拟对汉代的金石纪法作一初步分析,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 标签: 两汉时期 金石 法律传播 汉代以前 殷周时期 春秋时期
  • 简介:李大钊曾在《甲寅》日刊发表70篇文章,几乎是将近每两天就发表1文;在《新生活》周刊发表68篇文章,平均每期发表1.2篇。可是,他身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竟然在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存续的近5年时间里,没有用本名或常用笔名发表过一篇文章。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实际上,他在该报以列武、子棠、其颖、罗敬、田诚5个笔名发表了36篇文章。另外,在《政治生活》以罗敬署名的两文亦为他所作。

  • 标签: 李大钊 笔名 38篇轶文
  • 简介:嫩江玛瑙堪称齐齐哈尔地域最具开发利用潜质的资源,承待我们聚力推进这一旅游工艺品产业呈现跨越式和规模化的发展。嫩江玛瑙储量丰富,品相成色俱佳,文化积淀深厚,贸易价值巨大。嫩江玛瑙产业曾经跌入谷底,近年来产业逐渐呈现转机,已纳入重点产业项目,并不断进行科学考证、规划、管理,努力打造高端产业品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 标签: 嫩江玛瑙 旅游工艺品 产业发展
  • 简介:孙佩苍(1889-1942),别号雨珊,辽宁辽阳人,早年毕业于北洋师范优级博物科,1920年10月以俭学身份赴法留学,初在巴黎美术学校进行初级美术训练,后专攻美术史研究,课余从事欧洲艺术品搜集。1926年归国后,受聘为东北大学文学院专任教授兼法工学院教授。1930年底赴法担任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国联宗旨教育青年委员会中国委员、教育专家委员会的东方委员等职务,曾受国立北平研究院委托代为搜集欧洲艺术品。

  • 标签: 孙佩 国立北平研究院 里昂中法大学 美术史研究 油画艺术 宗旨教育
  • 简介:<正>一、形成之诉的诉讼标的:形成权抑或形成诉权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看来,形成之诉,是与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并列的三大诉讼类型之一。权威教科书认为,形成之诉是指原告要求法院变动或消灭一定法律状态(权利义务关系)的请求。人们关于形成权的纠纷,形成了形成之诉,其逻辑联系是形成权-形成之诉-形成判决-形成力。①中国学界关于形成之诉的诉讼标的,一般均认为是民事实体法上的形成权。②形成权是指依照权利

  • 标签: 诉讼标的 形成权 合同解除权 民事诉讼理论 给付之诉 确认之诉
  • 简介:在1921年7月召开于莫斯科的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中国青年代表第一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这次大会中国与会者的记述存在着许多不详失实之处。经考证,参加这次大会的中国青年共有18人,其中俞秀松是有“表决权”的代表,张太雷和陈为人是有“发言权”的代表,瞿秋白是翻译,其他14人是旁听者;俞秀松撰写了提交给大会的报告;中国青年出席这次大会不但激发和坚定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和志向,而且直接推动了全国性统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建立。

  • 标签: 青年共产国际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与会者 俞秀松 张太雷
  • 简介:1959年11月,契尔沃年科接替尤金任苏联驻华大使。他是赫鲁晓夫的亲信,十分注重研究中国问题,1961年他组织苏联使馆工作人员包括其本人分赴四川、云南、江西、江苏、辽宁、黑龙江、新疆等地自费旅行。本文拟利用中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和阐释,来探讨在中苏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苏联使馆组织自费旅行的目的,总结中苏外交博弈的历史经验教训,以期为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中苏关系 苏联驻华使节 自费旅行 外交博弈
  • 简介:清代“家长奸家下人有夫之妇”例源于满族法,在康熙时期才应用于汉人。满人设立此例的本意可能是限制主人对奴仆的人身权,而汉人社会则基于主仆名分强调家长与仆妇发生性关系是自甘堕落,应当予以惩罚。乾隆以后,清廷处理主婢之间性关系时更注重妇女贞节,逐步赋予仆妇反抗家主强奸的“权利”。

  • 标签: 主仆名分 满族法 贞节 家下人有夫之妇
  • 简介:本文对《战国秦汉经济问题考证》一书进行述评,从该书的内容、视角、论点和学风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战国秦汉经济问题 考论 述评
  • 简介:一百年前,美国宪法史名家、彼时刚晋升普林斯顿大学麦密克讲座教授不久的爱德华·文(EdwardS.Corwin)在《密歇根法律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与司法审查原则》(下简称《马伯里案与司法审查》)。④这篇论文在英美学界注重考据、写作战线往往拉得过长以至一文成书之风甚浓的学术氛围下,算不得大论文。论文讨论的议题也只有一个,非常集中,即违宪审查的法律基础。文发表此文时,正值其学术上升期。“司法审查之确立及基础”这一问题,对这位宪法及政治学家来说,是他观察、理解并阐释其对美国宪法和宪制认识的必须迈过的一级台阶,同时,也是他早期宪法研究着力甚深的关键性问题。

  • 标签: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司法审查原则 爱德华 美国宪法 解读 普林斯顿大学
  • 简介:目次一、案件事实二、评释(一)基于指示交付而设立质权(二)适用其他交付替代方式的可能性(三)基于指示交付设立质权的占有变动(四)基于间接占有而发生的简易交付(五)基于指示交付的所有权移转与通知第三人三、结语:占有观念化与动产所有权移转

  • 标签: 间接占有简易交付让与返还请求权让与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