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对速生优质树种三倍体毛白杨进行了单段预处理的P-RCAPMP制浆,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在化学预处理中,NaOH和H2O2用量是影响纸浆性能的主要因素,一段磨浆后的高浓停留段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浆的质量.此外,对磨浆过程中浆料物理强度和光学性能的变化也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三倍体毛白杨 单段预处理 P-RC-APMP制浆 纸浆性能 造纸
  • 简介:研究了沙柳P-RCAPMP进行酶处理后浆料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样相比,聚木糖酶处理、漆酶/介体处理和漆酶/聚木糖酶处理对浆料光学性能的影响各不相同,浆料裂断长分别降低了9.5%、0.8%和6.7%,耐破指数分别降低了11.0%、4.1%和13.8%,撕裂指数分别提高了8.3%、8.0%和1.3%;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聚木糖酶处理后浆料纤维表面细纤维化程度变大,漆酶/介体处理后浆料纤维表面比较光滑,并出现部分表皮大块脱落的现象,与前述纤维相比,漆酶/聚木糖酶处理后的纤维分丝帚化程度最高;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酶处理后浆料纤维素的结晶度均下降,分别降低了6.0%、5.9%和2.4%。

  • 标签: 沙柳P-RC APMP 聚木糖酶处理 漆酶/介体处理 漆酶/聚木糖酶处理
  • 简介:测定了新疆博斯腾湖芦苇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发现其纤维平均长度大于其他产地的芦苇,综纤维素含量高,1%NaOH抽出物和戊聚糖含量低.探讨了NaOH用量、H2O2用量、挤压预处理及磨浆过程对新疆博斯腾湖芦苇APMP浆料性能的影响,优选出芦苇APMP制浆的适宜预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过两段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然后磨浆至打浆度64°SR时,可制得白度57.8%ISO、裂断长2.82km、撕裂指数3.7mN·m2/g的芦苇APMP.

  • 标签: 芦苇 化学组成 纤维形态 APMP
  • 简介:对在三倍体毛白杨P-RCAPMP制浆中,NaOH用量对最终浆料及纤维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浆料纤维的筛分分析和质量分析表明,在P-RCAPMP制浆过程中,增加化学预处理过程中的NaOH用量,能明显降低磨浆能耗,增加长纤维组分含量和纤维平均长度,降低细小纤维含量,同时纤维的卷曲和扭结程度也有所增加.通过SEM观察发现,高用碱量下的浆料纤维具有较高的柔软度、抗剪切能力,分丝帚化能力和纤维结合能力,所得纸页表面平滑,纤维结合紧密,具有较少的孔隙.纤维长度的增加,细小纤维含量的降低和纤维柔软程度的增加可能是导致浆料物理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NAOH用量 三倍体毛白杨 P-RCAPMP浆料 纤维特性 磨浆 纤维质量分析
  • 简介:对光叶楮杆芯APMP制浆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表明:用光叶楮杆芯制APMP浆料,在热水预处理后得率下降高达5个百分点,这与光叶楮杆芯水溶液抽出物含量高有关.热水预处理阶段得率的降低是由于部分苯-醇抽出物、1%NaOH抽出物和水抽出物及少量低分子戊聚糖的溶出造成的;在化学处理阶段和磨浆过程中得率的降低主要是碱性条件下,1%NaOH抽出物、戊聚糖和木素部分溶出的结果.含量高的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戊聚糖以及洗涤过程中薄壁细胞和细小纤维的流失,是导致光叶楮杆芯APMP浆料得率偏低的原因.

  • 标签: 光叶楮 APMP 化学成分
  • 简介:利用水预水解法先提取桉木片中的半纤维素,然后对水解后的木片进行硫酸盐法蒸煮。探讨了P因子(预水解因子)与水预水解及后续KP法制浆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水预水解提取液中戊糖和糠醛等成分随P因子变化的特点,以及P因子与浆料得率、卡伯值、黏度及物理强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P因子变化对提取液和黑液中糖类组分的影响。

  • 标签: P因子 半纤维素 水预水解 硫酸盐法制浆 桉木
  • 简介:对取自黑龙江大庆地区的红麻全秆进行APMP制浆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诸影响因素的讨论,优化了红麻全秆两段浸渍加补充漂白制APMP的工艺条件。

  • 标签: 红麻 APMP 工艺
  • 简介:利用碱浸溃和氧气蒸煮对稻草进行的中浓与高浓制浆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中浓法制浆要优于高浓法制浆。所得纸浆的裂断长和耐破指数分别为7.5~9.9km和4.5~6.0kPs·m^2/g,比同样条件下的高浓法纸浆妥高1~3km和1~2kPs·m^2/g,撕裂指散二者相当(4.0~6.0mN·m^2/g)。中浓法纸浆的白度虽然不如高浓法纸浆,但适当延长氧化反应的时间同样能获得与高浓法纸浆相当的白度。中浓法制浆过程对纤维素的氧化降解保护作用是明显的。氧碱反应的初期,氧脱木素效率虽然不如高浓法制浆,但后期的反应比高浓法制浆能脱出更多的木素。

  • 标签: 纸浆 碱法制浆 白度 裂断长 氧脱木素 制浆方法
  • 简介:超声波是物质介质中的一种弹性机械波,在物质介质中可使介质粒子产生机械振动。超声波对物质的作用主要是空化效应,这种效应能够提高反应分子的活性,并且增加物质间的相互碰撞几率。因此,超声波处理更有利于生物酶接触纤维表面甚至深入到纤维内部,增加生物酶与纤维的接触面积。

  • 标签: 制浆优势 超声波制浆
  • 简介:APMP废液的主要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将APMP废液与不同类型PAM(高分子质量PAM、低分子质量PAM、两性交联型PAM)和Al2(SO4)3按照一定比例复配,以替代部分淀粉用于瓦楞原纸表面施胶。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PAM及其用量对瓦楞原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表面施胶剂对瓦楞纸强度性能的提高最显著,且Cobb30值最低。

  • 标签: APMP废液 聚丙烯酰胺 表面施胶 淀粉 瓦楞原纸
  • 简介:研究了木浆和竹浆中段废水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制浆中段废水生化处理性很差,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对该废水的脱色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引起木浆中段废水颜色的加深;pH值增大,中段废水的颜色加深;中段废水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污染物是废水色度和溶解性CODCr的主要来源;制浆中段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以胶体形态存在的,其表面电位为负值,生化处理后废水的Zeta电位降低.

  • 标签: 中段废水 污染 色度 有机污染物
  • 简介:从粉单竹中提取竹沥液,探讨了竹沥液对粉单竹磨木木素、粉单竹未漂及漂后APMP磨木木素发色基团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木素发色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竹沥液中含有发色基团,且竹沥液会吸附在木素上,从而增加木素共轭羰基的含量;经紫外光照射后,木素及吸附在其表面的竹沥液会生成新的发色基团,进而影响粉单竹APMP的白度和返黄程度。

  • 标签: 粉单竹APMP 竹沥液 木素 发色结构
  • 简介:对新型渗透剂用于杨木APMP制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杨木APMP制浆过程中浸渍段氢氧化钠用量与磨浆能耗之间的数学回归方程模型,即:y(磨浆能耗)=3147.18-74356.73x+575966.56x^2(x为氢氧化钠用量)。同时研究了在最佳化学药品用量条件下,P1、P2、P3、P4、P55种新型渗透剂对杨木APMP磨浆能耗和纸浆纤维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2、P3、P53种渗透剂可以降低约10%的磨浆能耗;其中,P3渗透剂处理的杨木APMP可以获得较好的纤维长度和较高的纤维分丝帚化率。

  • 标签: 渗透剂 磨浆能耗 纤维形态 数学模型 APMP
  • 简介:对5种不同种类的酶液(包括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预处理对麦草化学制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酶液分别来自于AspergillusnigerAn-76、BacilluspumilusA-30、PencilliumdecumbensA-10、AspergillusL22和Bacillussp.Y106等5种菌株的发酵液。实验结果一明,与常规烧碱法制浆相比,在蒸煮前用适宜的酶液对麦草进行预处理,可以改善麦草的化学制浆性能,获得具有较低卡伯值和较低筛渣率的纸浆。但粗酶液的性质对制浆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具有较高木聚糖酶活与纤维素酶活比值的酶液预处理的效果较佳(如An76酶液),它可在保持纸浆得率的基础上降低纸浆的卡伯值(降低20.43%)和筛渣率(从1.39%降低到0.53%)。同时降低蒸煮时有效碱的消耗,因而可在获得相同纸浆硬度的前提下降低蒸煮用碱量。而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粗酶液预处理,在改善麦草制浆性能的同时,也会导致纸浆得率的降低和蒸煮时有效碱的消耗增加。

  • 标签: 纤维素酶 预处理 化学制浆 造纸 麦草
  • 简介:对获采用自催化乙醇法制装的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木素的脱除分两十阶段:大量脱除阶段和残余脱除阶段;(2)木素脱除与碳水化台物的脱除和黑液的pH值关系很大;(3)成浆中保留了原料中的大部分灰分,而有机溶剂抽出物的古量则很低;(4)蒸煮至纤维分离点时浆中仍古有较高量的木素,应继续保温。

  • 标签: 制浆 木素 纤维分离 蒸煮 乙醇法 反应历程
  • 简介:以热带假丝酵母菌、白地霉AS2.616和白地霉AS2.1035为菌种,发酵红麻亚铵法制浆废液,在原废液浓度9°Be′、培养液pH值6.0、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140r/min、接种虽3%、摇瓶装液量50mL/250mL,发酵时间分别在48h、60h、60h的优化条件下,以每升废液中菌体绝干质量(以Q表示)和COD去除率为指标筛选菌种。结果表明:自地霉AS2.1035优于热带假丝酵母和白地霉AS2.616,因此确定白地霉AS2.1035为发酵红麻亚铵法制浆废液优选菌种,在初选条件下,Q可达6.110g,发酵废液CODCr去除率达28.1%。

  • 标签: 热带假丝酵母 白地霉 红麻 亚铵法制浆废液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APMP废液中酚类物质进行鉴别,同时对不同方式处理的OCC纸浆进行纤维性能分析和成纸物理性能检测。GC-MS分析表明,APMP废液中含有3种酚类物质———对-甲氧基-苯酚、紫丁香醇和松柏醇,并且在其与漆酶共同处理OCC纸浆过程中这些酚类物质参与反应;模型物凝胶色谱(GPC)分析表明,漆酶处理后小分子酚类物质发生了自由基缩合,产物聚合;纤维形态和表面电镜分析表明,聚合的小分子酚类物质以缩合木素的形式迁移到纤维表面,增加纤维表面木素含量,从而提高成纸强度特别是湿环压强度。

  • 标签: 漆酶 APMP废液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OCC纸浆 酚类物质
  • 简介:<正>中国网2014-07-17报道:7月14日,以国内造纸专家胡宗渊教授为代表的北京、天津、河北、陕西、新疆、江苏、安徽、吉林等省市的专家、企业家、艺术家等88人,莅临潮白河畔北京东方多欧高分子科技研发中心示范厂,参观采用全无氯棉秆+稻草清洁漂白浆制作手工宣纸生产线和全无氯生活用

  • 标签: 宗渊 漂白浆 示范厂 生活用纸 黑液 设备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