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耗材网2011-12-15报道:人们对包装纸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涂布白板纸做为高档包装材料,其精美的外观质量也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但是涂布白板纸的返现象却严重影响了外包装材料的美观。涂布白板纸返是指产品经过一定时间的贮存,或经日光照射后,其白度会有一定下降的现象。研究涂布白板纸返现象及发生的机理,找出返的各种因素和稳定白度的措施与方法,已日益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结合我公司的生产实践,对涂布白板纸返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预防和解决返现象作一

  • 标签: 返黄 白板纸 涂布纸 白度 包装纸板 日光照射
  • 简介: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工程师开发出一种可在几秒钟内凝固形成黏合剂的新型凝胶,如尼龙搭扣般足以抵受反复拉伸,可迅速使一个切口或创面"自修复"。该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程领域,如医疗缝合、靶向给药、工业密封剂和自修复塑料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版上。

  • 标签: 自修复 水凝胶 切口 美国加州大学 瞬间 利用
  • 简介:在加工、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高分子材料长期受到光、热等外界因素的作用时,其内部会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其结构的变化,使其性能劣化,限制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甚至使其完全丧失应用价值。在此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常伴随有变的发生。变是高分子材料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不仅影响其的外观,还是其性能发生劣化的信号。本文综述了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变研究现状,探讨了其变的机理,讨论了减轻聚合物变的可能措施。

  • 标签: 合成高分子 材料 黄变 结构 性能
  • 简介:以荔枝核为原料,经过粉碎,采用传统中药水煎法制备得到荔枝核提物。通过测定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提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养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来评价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通过侧定抑菌圈直径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研究的荔枝核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荔枝核提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对DPPH.、.OH、O2^-.的IC50分别是0.1819mg/mL、16.3652mg/mL、31.6767mg/mL。同时荔枝核提物表现出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通过抑菌实验,得出荔枝核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效果。当提物的浓度为3.125%,抑菌圈直径为8.8±0.58mm。荔枝核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 标签: 荔枝核 水提物 抗氧化 抑菌
  • 简介:以纤维素为骨架,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接枝共聚方法在85%磷酸溶液反应介质中合成了pH值敏感凝胶(C-gAA)。主要研究了C-g-AA凝胶的pH值敏感性及在不同pH值溶液(pH值分别为1.15,6.86,11.05)中的溶胀可逆性和溶胀动力学行为,并与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胀行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g-AA凝胶的溶胀比随着凝胶中AA组分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73%;凝胶溶胀具有明显的pH值敏感性,当pH值〉7时达到溶胀平衡,凝胶对pH值的溶胀可逆性良好;不同pH值溶液中的溶胀动力学表明,溶胀初期水分子在凝胶中的扩散行为可用non-Fickian扩散定律来描述,整体溶胀行为满足Schott二级动力学方程,而在去离子水中,凝胶溶胀初期的扩散特征指数同样保持稳定,但整体溶胀行为却不遵循Schott二级动力学方程。

  • 标签: pH值敏感性 溶胀动力学 水凝胶 纤维素
  • 简介:将4-溴-1,8-萘酐与乙醇胺进行酰胺化,再在萘环4-位引入乙氧基供电子基团,合成了萘酰亚胺荧光增白剂。以三聚氯氰为交联单体,将紫外光吸收剂2,4-二羟基一二苯甲酮与萘酰亚胺引入同一分子中,再引入对氨基苯磺酸钠,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高得率浆返抑制剂。采用红外光谱对返抑制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探讨了其返抑制机理,通过紫外光加速老化实验考察了返抑制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返抑制剂的返抑制效果优于萘酰亚胺和2,4-二羟基-二苯甲酮。

  • 标签: 萘酰亚胺 返黄抑制剂 2 4-二羟基-二苯甲酮 白度稳定性
  • 简介:7月12日至14日,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在山东烟台召开标准审定会议,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参与起草的《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潜在酚变性能的评估》国家标准通过审定。

  • 标签: 色牢度试验 国家标准 纺织品 审定 评估 性能
  • 简介: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和食源性分离株的分子流行学特征,了解本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规律。方法对2007—2010年临床来源菌株(食物中毒患者和散发腹泻病例)以及食源性样品中分离的18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检测。对102株临床来源O3:K6型菌株及41株食源性样品来源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结果在调查的52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引起的有46起(88.5%),tdh阳性、trh阴性的O4:K8血清型引起的有5起(9.6%)。在散发腹泻病例中,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O4∶K8和O3∶KUT菌株分别占60.3%(38/63)、19.0%(12/63)和15.9%(10/63)。41株食源性样品株分属9种O血清群,未见O3∶K6和O4∶K8血清型菌株,而且tdh和trh均为阴性。PFGE聚类分析显示闵行地区食物中毒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遗传关系密切相关的优势流行克隆,散发腹泻患者O3∶K6分离株中存在着与食物中毒优势株相同谱型,而所有食源性样品分离株与临床患者来源株亲缘关系都较远。结论临床和食源性样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在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大群遗传关系密切、tdh阳性、trh阴性的O3∶K6血清型菌株在闵行地区呈优势流行。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同源性 食源性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