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行人检测在智能监控、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智能机器人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行人检测方法大多使用滑动窗口遍历图片的方式,导致计算量大,检测速度受到限制.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检测方法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但是还存在例如小尺寸行人漏检等很多问题.现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多尺度行人检测方法,分析了增加检测层、并联卷积层与改变卷积核尺寸对行人检测性能的影响.在KITT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较好的行人检测效果.

  • 标签: 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行人检测 增加检测层 并联卷积层
  • 简介:用碳酸钠-碳酸氢钠混合液吸收大气的乙酸盐,离子色谱法测定吸收液的乙酸盐含量,根据采气量算出大气乙酸盐含量。AC^-检出限为0.060mg/L,当采气体积为10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6mg/m^3,测定方法的相关系数r=0.9956,相对标准偏差〈5%,样品回收率为93.6-95.8%。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乙酸盐 大气 测定
  • 简介:道路目标检测在智慧城市建设扮演着重要角色,而Faster-RCNN是目前主流的目标检测网络结构算法.本文在Faster-RCNN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基础上增加了特征金字塔网络层,并采用关注损失函数替代了原有的交叉熵损失函数.其中增加的特征金字塔特征融合层可以提取到检测图片中更具鲁棒性和一般性的前背景特征,而通过关注损失函数则能起到缓解检测图片中的正负样本不均的情况.最后,在公开数据集KITTI上实验证实,改进的目标检测算法能实现提高原有的Faster-RCNN目标检测准确率.

  • 标签: 目标检测 特征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Faster-RCNN算法
  • 简介:基于湍流对激光束的扩散和漂移效应,提出了一种采用激光雷达观测湍流强度的方法。湍流对光束产生扩散和飘移作用,使激光光束偏离激光雷达接收视场,造成后向散射光能量损失。对比常规散射回波信号与畸变回波信号的差别可以测量湍流强度。实验表明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激光雷达 大气湍流 折射率结构常数 光束扩散
  • 简介:模型汽车的诞生模型汽车的出品是在实际汽车之后,自从1914年美国Tool-Dietoy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模型-福特T型之后,就有人开始收藏汽车模型了。当时汽车模型仅是作为一种新奇的推销手段。

  • 标签: 模型知多少
  • 简介:受壁面作用和稀薄效应等的影响,微纳尺度通道内的气体流动有别于宏观流动现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通道中气体的Poiseuille流动,主要对通道内气体黏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牛顿粘性定律,定义了气体的当地等效黏度.根据模拟结果,可将纳米通道内气体划分为中心区和近壁区两个部分,中心区气体当地黏度与宏观黏度一致,但是在近壁面区,气体受到壁面原子的作用,气体的当地黏度小于宏观黏度值.研究发现:1)不同的气体密度、流固作用势能以及温度下,通道中心区域的气体当地等效黏度均符合对应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的气体宏观实测黏度值;2)在纳米尺度气体流动,气体密度越小,稀薄程度越高,气体偏离热力学平衡态越远,所以壁面对气体等效黏度的影响随密度的减少而增大,壁面影响厚度也随之增大;3)气体黏度的壁面影响厚度在10nm量级,该厚度不随温度和流固作用势能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密度越小,壁面影响厚度越大.

  • 标签: 纳米通道 等效黏度 分子动力学 POISEUILLE流
  • 简介:应用傅里叶变换轮廓术测量物体三维面形时,当被测物体形状复杂或是被噪声严重污染时,导致频谱分布展宽,发生频谱混叠现象,基频提取困难,无法准确恢复物体的三维面型。提出了基于小波分解的傅里叶变换轮廓术,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变形条纹图进行二维多尺度分解,重构被测物的背景图像,滤出图像的零频成分,得到相对变形条纹。运用小波变换与傅里叶变换轮廓术相结合的方法,只需拍摄一幅变形条纹图,将被测物体与背景分离,不受背景成分的影响,且易于基频信息的提取,降低了对滤波器的要求。实验证明该方法较好地防止了频谱的混叠问题,提高了测量范围与解相精度。

  • 标签: 傅里叶变换轮廓术 相对变形条纹 小波变换 多尺度分解
  • 简介:为提高人脸识别的正确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特征提取及分类算法。首先采用Contour-let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然后由低频子带和各尺度各方向的高频子带得到人脸的特征值,并将它们组合成多尺度特征向量,再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人脸识别。由于多尺度特征向量不仅反映了整幅图像的全局特征,还反映了图像各种尺度下的边缘、纹理等奇异特征,因此具有更多的鉴别信息;多元回归分析则充分考虑了同一总体的各样本间的强线性关系。在ORL人脸库上的实验显示人脸识别率达97.78%,优于其他的方法。

  • 标签: 人脸识别 多尺度特征向量 多元回归分析 特征提取
  • 简介:介绍了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瑞利激光雷达的技术特点,并从其对武汉地区中层大气密度和温度廓线探测的典型结果,给出了该激光雷达对中层大气主要参数的探测能力.

  • 标签: 激光雷达 遥感探测 瑞利散射 中层大气探测
  • 简介:摘要: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全球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使得研究和采用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各类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进行系统的概述和总结,以期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有益的参考。本论文旨在研究大气污染及其治理技术。首先,对大气污染的概述进行了阐述,包括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全球大气污染问题的现状。接着,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科技手段、污染物控制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新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 标签: 大气污染 治理技术 应用探索
  • 简介:<正>01标致307WRC注意事项:以下模型车不适合14岁以下儿童玩,以免造成伤害。产品说明标致307WRC与高档的307CC硬顶敞篷跑车拥有同档次的配置,180马力发动机的强劲动力,在发动机末端配置了横置Hewland五挡变速箱。307WRC的发动机是最新的铝制XU7JP4,这款发动机同时用于1.8升排量的406轿车,但在这款307WRC车上排气量增加到2.0升。

  • 标签: 产品说明 排气量 横置 汽车模型 铝制 经典车型
  • 简介:<正>01奔驰CLS自由色彩是近几年奔驰概念车外形设计的显著特点,在CLS身上动与静、狂热与优雅形成了完美统一。前脸继承了奔驰的经典造型,醒目的“三叉戟”镶嵌在散热隔栅上,动感与激情附于其上。车身腰线由前轮弧自然流出直至车尾,宽大流畅的车顶带有明显的跑车风格,一体式后保险缸让车尾结实有力,两个铝合金排气管更增添了几分狂野。透过宽大的车门与细长的车窗组合,同样可以捕捉到些许跑车的影子,而镶有金属薄片的车窗边框,显示出CLS与众不同的优雅气质。

  • 标签: 汽车模型 金属薄片 优雅气质 腰线 汽车王国 福特蒙迪欧
  • 简介:<正>本田2005款雅阁广州本田05款雅阁系列全方位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更多层次的选择空间。配置了真皮座椅,以及真皮方向盘、真皮门内饰、真皮换档杆等内饰件。采用电动调节的驾驶座,还特别增加了腰部支撑,悉心关怀驾车者。05款雅阁增加了钛紫灰、丝缎银、永恒蓝3种颜色,不论是谁都可以找到一款代表自己的风格。

  • 标签: 真皮座椅 内饰件 广州本田 汽车模型 驾车者 箱盖
  • 简介:<正>——007系列[阿斯顿·马丁(武器版)][车模品牌]beanstalk[车模名称]007系列-阿斯顿·马丁(AstonMartin)武器版[产地]意大利[仿真比例]1:18[主要材质]合金[颜色]银色007总是喜新厌旧,又把座驾改成阿斯顿·马丁V12VANQUISH。VANQUISH是英文"征服"的意思。"征服"在世人面前的首次亮相是在2001年日内瓦车展,它作为阿斯顿·马丁公司最新设计、开发、制造的车型,向世人展示了奥斯汀·马丁高超的设计

  • 标签: 阿斯顿·马丁 主要材质 日内瓦车展 座驾 最新设计 奥斯汀
  • 简介:对大多数人而言,汽车的外观和内饰是对一辆车最直观的印象。除了性能,对车的欣赏也是基于一款车的外观及内饰对艺术梦想的发挥。但汽车设计不是纯粹的艺术品灵感的找寻和堆砌,更重要的是安全可靠地行驶。所以整个过程还要融入各种相关知识:车身结构、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及制造工艺要求,更少不了诸如绘画、雕塑、色彩感等基本艺术功底。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能称得上汽车设计师的人少之又少。

  • 标签: 油泥模型 汽车设计师 车身结构 工程材料学 制造工艺要求 机械制图
  • 简介:<正>别误会,这里说的可不是车宝贝们,而是再现真实车型、具有收藏价值的仿真汽车模型,就像航模、船模一样。与一般孩子们玩的汽车玩具不同,它再现了真实汽车原型的每一个外部细节,除了不能启动外,和真车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除此之外,一个车模要想称之为可收藏的汽车模型而不是玩具,还须具备这几个条件。

  • 标签: 汽车模型 船模 生产厂商 兰博基尼 保时捷 原型车
  • 简介:采用基于Kolmogorov1941串级湍流模型建立的调制湍流折射率谱模型、简单透镜成像系统传递函数的高斯函数近似和平方近似,从理论上分析了大气成像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研究了有限湍流尺度(湍流内、外尺度)对湍流大气成像系统光学分辨率的影响.给出了成像系统长曝光光学传递函数和积分分辨率的近似解析关系.结果表明在采用大孔径成像系统成像时,应该考虑湍流尺度大气系统成像的作用.

  • 标签: 分辨率 光学传递函数 大气湍流
  • 简介:运用FA-3型Anderson撞击式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采集南京北郊生活区大气的可吸入颗粒物,用称重法测量大气不同粒径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同时用光学系统测量不同粒径上可吸入颗粒物的透过率,分析不同粒径大气气溶胶的透过率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小于2.1μm颗粒物所占比例达59.88%,表明大气细粒子污染严重;可吸入颗粒物粒径越小,其透过率也越小;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与其透过率呈很高的负相关;粗颗粒物对可见光波长的选择性弱。

  • 标签: 可吸入颗粒物 粒径分布 透过率 粗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