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将铜粉和碳粉分别按质量分数为Cu-2%C和Cu-8%C配比混合,经过高能球磨得到铜-复合粉末,然后冷压成形,压坯在H2气氛、820℃温度下烧结2h,获得铜-石墨块体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电导率测试仪等对高能球磨后的复合粉末和块体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与导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球磨时间与含量对铜-复合粉末与块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混合粉末经高能球磨,得到亚稳态Cu(C)过饱和固溶体,经固相烧结后形成“蠕虫状”组织。随球磨时间延长,材料密度先增加后减小,球磨24h时密度最大,Cu-2%C和Cu-8%C材料的密度分别为7.58g/cm3和6.79g/cm3;电导率随球磨时间延长而增加,球磨72h时Cu-2%C和Cu-8%C的电导率分别为54.2%IACS和33.0%IACS。

  • 标签: 铜碳 复合材料 机械合金化 烧结
  • 简介:以V2O5为原料,采用热还原法制备氮化钒,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观察与分析还原氮化产物的形貌与组成,分析产物的、氮、氧含量,研究原料配量、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等对还原氮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氮化产物为氮化钒的固溶体。原料配量是影响反应产物中氮含量的关键因素,配比(质量分数)约为21%时还原氮化产物具有最高的氮含量14.76%;氮化温度应控制在1400~1420℃范围内,氮化时间达到4h即可实现氮化完全。

  • 标签: 五氧化二钒 氮化钒 碳热还原 氮化
  • 简介:针对研发低超低硫钢时LF钢水深脱硫过程增量大、脱硫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LF精炼过程不同阶段增趋势及脱硫效率。通过对LF停送电任务的重新分配,将精炼过程的脱硫期集中在两次停电搅拌期内,弱化送电期脱硫功能,最大效率地发挥了停电期脱硫效率。优化工艺后LF精炼过程增控制在0.005%以下,脱硫率达90%以上,可稳定生产硫含量在0.0008%以下的钢产品。

  • 标签: LF 控制增碳 超低硫
  • 简介:针对高洁净度低低硅钢冶炼过程中氮含量增长过快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深脱硫过程中,钢液中氮含量增长较快,对应的氧含量极低。为了控制高洁净度低低硅钢中的氮含量,对整个炼钢过程中的氮氧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氧氮平衡关系。

  • 标签: 低碳低硅 深脱硫 氧氮平衡 夹杂物
  • 简介:7月6日,明拓集团铬业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7亿元的年产70万吨不锈钢基料项目开工。该项目位于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占地500亩,主要建设2×70万吨/年SBSTM铬矿球团系统和4×75兆伏安高铬铁电炉,配套建设2台80吨利用冶炼过程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燃气锅炉,2台16兆瓦中压凝气式发电机和2台16兆瓦汽轮发电机,预计2017年5月竣工投产。

  • 标签: 高碳铬铁 科技 汽轮发电机 综合利用 工业园区 燃气锅炉
  • 简介:通过添加W粉或C粉调整WC原料粉末的总含量(质量分数)为6.04%~6.16%,采用低压烧结法制备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研究含量对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C-Ni系合金中添加适量的Cr元素,得到无磁WC-Ni硬质合金,并且其无磁特性不随合金中含量的变化而发生转变。WC粉末的总含量为6.04%~6.16%时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为二相区的正常组织,只存在WC相和Ni相,没有石墨夹杂或η相;而且在此二相区范围内WC的含量变化对WC-9Ni-1Cr细晶硬质合金的耐腐蚀性没有明显影响。随WC粉末的含量增加,合金硬度(HRA)与密度都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而合金的抗弯强度逐渐提高。含量由6.04%增加至6.16%时,抗弯强度由2250MPa提高到2850MPa,提高26.6%。

  • 标签: 碳含量 硬质合金 微观结构 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