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岩性油气藏》是经国家正式批准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刊物设有"油气地质、技术方法、油气田开发、论坛与综述"栏目,同时根据稿件情况,还不定期地开设"文献选登、讨论与争鸣、实例介绍"等专栏。《岩性油气藏》期刊为季刊,欢迎国内外地学科技工作者、院校师生踊跃投稿。《岩性油气藏》的办刊宗旨是:探讨油气勘探开发规律,发展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创新油气勘探开发方法,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加速油气勘探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力求创新,为广大地学科技工作者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油气勘探 期刊简介 勘探开发技术 开发规律 油气地质
  • 简介:《岩性油气藏》是经国家正式批准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刊物设有“油气地质、技术方法、油气田开发、论坛与综述”栏目,同时根据稿件情况,还不定期地开设“学科前缘、文献选登、讨论与争鸣、实例介绍”等专栏。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学术期刊 油气田开发 油气地质 国内外
  • 简介:油气地质"栏目:主要刊登国内外石油地质理论发展及相关油气勘探实践的实用性技术论文,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报道性文章。文章形式以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为主,同时还刊登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报道和争鸣性文章。"技术方法"栏目:主要刊登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地震资料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地质与地球物理一体化等相关研究领域中的综述、报道性文章。文章形式以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为主,同时还刊登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报道和争鸣性文章。

  • 标签: 文章形式 报道性 地震资料采集 争鸣性 油气勘探 岩性油气藏
  • 简介:英国金融机构巴克莱银行近日下调了2016年全球勘探与生产投资前景预测。新的预测报告显示,今年全球勘探与生产支出将下降27%,比该机构在1月预测的15%的数据大幅下降,也是1986至1987年以来全球勘探和生产投资连续两年下降。

  • 标签: 生产 勘探 前景预测 金融机构 投资 银行
  • 简介: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文编码加方括号标在引用处的右上角。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①专著:[序号]著者(列前三名).书名[M].版次(首版不注).译者(为译著时).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所引用部分的起止页码.

  • 标签: 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 岩性油气藏 出版社 引文 书名
  • 简介:1.由于英文摘要的读者群主要是国外人士或检索机构,因此建议作者将英文摘要写得比中文摘要更加详细。2.英文摘要内容可基本与中文摘要一致,但不应按中文摘要简单地翻译,而应采取英摘规范合理结构(具体按论文内容确定),开始就应点出主题,阐明总体结论,然后再介绍采用的方法和得到的具体结果。3.本刊所涉及的石油勘探与开发的专业领域较广,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专业词汇、组合词被创生和应用,因此要求作者对英文摘要中所用的词汇严格把关,精选能确切表达中文词义的规范专业词汇,文责自负。

  • 标签: 英文摘要 岩性油气藏 组合词 电子信箱 检索机构 国外读者
  • 简介:刘树根,男,1964年生,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获得第二届(2004)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现任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学技术奖 油气藏地质 主编
  • 简介:下刚果盆地A区块因发育盐岩而分为盐上与盐下2套含油气系统,油气运聚方式存在一定差异。结合三维地震和盆地模拟资料,综合考虑温度场和压力场对油气密度的影响,重点查明了下刚果盆地A区块流体势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盐上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和相控特征,油气运移的动力机制为以浮力和毛管压力为主控因素的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为有效发育的张性断裂和海相烃源岩及浊积砂岩间的良好匹配;盐下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和压控特征,油气运移的动力机制为以浮力和水动力为主控因素的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为盐构造处下伏地层埋藏深度和盐岩厚度大小间的耦合关系。总体而言,研究区流体势低势区与已发现油气藏匹配较好,油、气及水势低值叠合部为下一阶段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

  • 标签: 流体势 运移动力 成藏要素 下刚果盆地
  • 简介: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及岩心观察、测井、录井与试油等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生储盖组合及油气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长7油层组底部张家滩页岩为主力烃源岩,以长8—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重力流砂体为储层,以长9—长4+5油层组间隔发育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及页岩为盖层,构成了4套生储盖组合:长7生-长9_1储-长9上部盖(Ⅰ)、长7生-长8_1储-长7盖(Ⅱ)、长7生-长7_2储-长7上部盖(Ⅲ)和长7生-长6_3储-长6_(1+2)—长4+5盖(Ⅵ)。根据源-储配置关系及生储盖层叠置样式将生储盖组合划分为连续型(Ⅱ和Ⅲ)和间断型(Ⅰ和Ⅵ)共2类4套,其中连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张家滩页岩与有利储层展布和断层-裂缝系统发育程度;间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油源断裂、源-储距离和有利储层展布。连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充注与保存条件均较好,比间断型生储盖组合油气富集程度更高。

  • 标签: 生储盖组合 连续型成藏组合 间断型成藏组合 富集特征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为了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接替区,从盆地区域构造角度,分析油气沿(或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区的分布特征,探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对海相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据此探讨四川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前景和有利地区。研究发现,拉张槽控制油气成藏的基础条件,即烃源岩、储集岩和优质源-储组合的发育,为油气成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控制古油藏和古气藏的形成与演化,奠定了油气成藏的主要聚集区,属于油气藏的建造过程;盆山结构则进一步改变盆地内的构造格局,再分配和调整古油气藏,形成现今油气藏,属于改造过程。拉张槽是油气早期富集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盆山结构是油气晚期散失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从基础到建造再到改造的一系列过程相辅相成,共同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推测川西中北段深层—超深层是未来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主要的有利地区,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基本条件,可能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的天然气富集区,理由为:1具有以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为主的多源供烃系统;2具有多时代优质储集层的叠合层系;3具有以断裂(及不整合面)和优质储层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4具有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和膏盐等构成的多级封盖系统。

  • 标签: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特征 主控因素 四川叠合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