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油层注入聚合溶液后,电阻率测井响应发生与水驱不同的变化特征,严重影响水淹层测井评价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聚合溶液的导电性质,其次按照聚合驱油层不同施工流程开展岩电实验研究,分析不同驱替阶段的岩石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并对比分析聚合驱与水驱油层电阻率测井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聚合驱替饱含油岩心过程,岩心电阻率随饱和度变化呈现"w"型或"S"型和单调下降的形态;清水聚合驱油层电阻率测井响应呈现弱、未水淹的特征;污水聚合驱油层电阻率测井响应呈现与污水水驱相似的变化特征。

  • 标签: 聚合物驱 电阻率 实验研究 测井响应
  • 简介:潮汐观测网分为广域网与局域网,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潮汐观测站、数据汇集站、数据处理中心。信息传输方式为有线式和无线式。网络化验潮技术改变了以往单点独立测量的潮汐观测模式,用途广泛。

  • 标签: 潮汐观测 潮汐观测网 验潮网 潮汐预报
  • 简介:本研究以瓯江河水为对象,研究河水中悬浮颗粒对重金属(Cu、Zn、Cd、Pb)离子的吸附行为.分别进行了Cu、Zn、Cd、Pb在悬浮颗粒的吸附速率,解吸速率以及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河水中悬浮颗粒对Cu、Zn、Cd、Ph的吸附和解吸速率较快,吸附平衡时间为8h,解吸平衡时间为4h.在本实验条件下,悬浮颗粒对Cu、Zn、Cd、P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21mg·g^-1、3.363mg·g^-1、0.2828mg·g^-1、2.828mg·g^-1.外加DOM可以抑制悬浮颗粒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但对已经吸附在悬浮颗粒上的金属离子,外加DOM却不能显著促进金属离子的解吸.

  • 标签: 悬浮颗粒物 重金属 吸附 解吸 溶解性有机质
  • 简介:根据工作实践,围绕爆破地震效应及其对附近建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阐明了爆破地震效应影响附近建筑的因素,有助于减少爆破危害,对生产过程中的爆破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爆破 地震效应 影响因素
  • 简介:AERMOD模型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推荐模式。为了更好地验证颗粒干沉降作用对该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选取福州市的煤堆场作为面源污染源,对预测范围内所有网格点PM10、TSP最大地面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有网格点TSP地面浓度考虑干沉降时,约为不考虑干沉降时的0.13;PM10地面浓度考虑干沉降时,约为不考虑干沉降时的0.70,干沉降对TSP的影响大于PM10。同一粒径分布下,密度对颗粒干沉降的影响较大,密度增加对可吸入颗粒干沉降的影响大于总悬浮颗粒,当密度大于3g.cm-3时,所有网格点PM10与TSP地面浓度比值的平均值接近于0.98,认为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基本完全沉降。此后,随着密度增加网格点处地面浓度的减小主要由PM10的沉降引起。AERMOD考虑干沉降时,距离污染源中心500m外的网格点处地面浓度,PM10/TSP〉0.98,大于10μm的粗颗粒几乎完全沉降。

  • 标签: AERMOD 环境影响评价 颗粒物 干沉降 密度 TSP
  • 简介:针对海道测量中侧扫声纳位置精度低的问题,利用GPS定位数据、单波束水深数据和侧扫数据,研究侧扫声纳扫海测量中海底障碍信息精化问题。海上试验数据表明:文中提出的多源水声测量信息联合扫测海底障碍的方法,可改善单一侧扫系统目标探测的精度,对海底目标扫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标签: 侧扫声纳 单波束测量 GPS 目标探测
  • 简介:文章对GB50057--2010(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关于间隔距离、过渡电阻及跨接、电缆埋地敷设时装设SPD及SPD冲击电流值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规范》的规定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间隔距离公式中所引用的击穿电压值并非定值,而是与其它参数有关的变量,按实际情况考虑计算出的间隔距离与利用规范公式计算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规范》关于跨接的规定没有考虑到螺栓大小对过渡电阻的影响;在审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的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时,以单体为考虑对象,容易忽略审查全线埋地电缆的另一端配电箱内是否安装SPD;安装有独立接闪器的第一类防雷建筑和接闪器直接安装在建筑上两种情况下,《规范》中SPD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因引用了不同规范的规定而略有差异,且采用公式计算得出的Iimp会因不同防雷分类所致雷电流取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当无法计算时均规定Iimp取12.5kA,这不符合《规范》的分类原则及相关规定。

  • 标签: 规范 间隔距离 击穿场强 过渡电阻 冲击电流值
  • 简介:依据对长江口外表层沉积187个站位沉积样品的黏土矿物含量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外表层沉积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和分布规律。长江口外表层沉积伊利石为优势矿物,平均含量为60.3%;次之为蒙脱石,平均为14.9%;高龄石平均含量13.5%,绿泥石平均含量为12.3%。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以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型为主,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型次之;长江口外表层沉积黏土矿物主要为陆源成因,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和长江的供给。Q型聚类分析显示,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物质主要沉积于研究区东北部北纬29°30′以北地区,长江物质主要在研究区西部及中部区域沉积。

  • 标签: 黏土矿物 分布特征 长江口外
  • 简介:近年来,陕西省气象局建成双核心机制的交换式高速局域网,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带来各种问题,如IP地址冲突、盗用关键IP地址、爆发ARP病毒等。出现类似问题,网络管理员需快速定位故障主机才能解决网络故障。举例介绍综

  • 标签: 快速定位方法 网络规模 设备环境 主机 IP地址冲突 思科
  • 简介:碎屑组分记录了当时沉积演化过程,对源具有明显的指示性。根据须家河组砂砾岩碎屑成分、砂岩骨架颗粒及重矿物组合等时空演变的对比分析,认为:①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大体以须三段为界,可以划分出两个演化阶段,须一一须二段为相对远源沉积,源性质为古陆源,从须三段开始,川西北地区表现为近源快速沉积特征,以大量的砾岩分布及高岩屑含量为特征,表明从须三开始,该区沉积环境和源发生了巨大变革,源性质为造山带源;②碳酸盐岩砾分布在川西北大部分地区,而石英岩砾及燧石砾则局限分布在九龙山以北地区,表明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源以龙门山北段为主,是该区沉积贡献的主体,来自盆地北缘的源有少量贡献,但不足以影响沉积格局。

  • 标签: 物源 碎屑组分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川西北 四川盆地
  • 简介:介绍了新疆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组成及安全需求,根据系统网络的特点和系统安全要求,提出了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应考虑的因素,给出了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策略。

  • 标签: 地震 应急技术系统 安全策略 新疆
  • 简介:近年铝合金窗户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围绕铝合金窗户的防雷接地的施工和检测进行了总结,为今后铝合金窗户的防雷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铝合金窗户 防雷接地 检测
  • 简介:针对前方交会法实施高层建筑倾斜测量具体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三方交会情况下,通过增加多余观测,利用间接平差原理来确定点位的坐标平差值的方法。同时,根据三角形性质定理确定交会点位的最优值,评定其点位精度,其精度高于前方交会法,并与小角法倾斜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实地测量成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 标签: 倾斜测量 三方交会 间接平差 小角法
  • 简介:莫坝-希拉沟地区16个元素水系沉积测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贫乏元素有Au、Hg、Mo;正常元素有Cu、Pb、Zn、Co、Mn、W、Sn、Bi;富集元素有As、Sb、Ag、Fe、Ni;无强富集的元素。通过各元素空间分布研究,对主要地球化学异常进行推断解释,指出三叠系地层、尤其与喷出岩有关的地区是寻找Cu、Pb、Zn、Au、Ag等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 标签: 地球化学 水系沉积物测量 理塘县莫坝-希拉沟
  • 简介:许多致密气井和页岩气井的线性流态都可以持续数年。然而,非常规油藏(如巴肯油藏)生产分析表明,线性流态并不是唯一的主导流态。现场数据表明,受增产处理油藏体积(SRV)影响的边界流(boundary—dominatedflow)和复合线性流的持续时间一般要远长于早期的线性流态。根据裂缝网络或SRV模式,非常规油藏的线性流态可能只持续几个月,但对估计最终开采量(EUR)的贡献却高达约30%。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解析模型来识别裂缝网络模式和获取相关流动参数的方法,由此得出的油藏描述结果被移植到油藏~流量数值模拟模型中,用于捕捉非常规油藏系统中压实作用、多相流动特性以及各种流态对开采动态的影响。这种方法有助于认识油井的开采动态,以便于了解历史拟合情况。特别是,文中通过产量不稳定分析确定了裂缝网络模式和流态,通过数值模拟与解析模型相结合,开展了生产动态约束下的历史拟合;对非均质效应、压实效应和多相流效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此外,还介绍了本方法在巴肯油井的现场应用。研究认为,在开展详细的油藏一流量数值模拟研究之前,应当先进行解析模拟。该项研究成果为改善非常规油藏描述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油藏裂缝 开采动态 网络模式 流态 识别 数值模拟模型
  • 简介:2009年4~5月,对北部湾北部滨海湿地水体和表层沉积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水体中营养盐和表层沉积中碳、氮和磷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滨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和表层沉积的污染状况。研究区水体中的溶解无机氮(dissolvedinorganicnitrogen,DIN)、活性磷酸盐PO43--P和化学需氧量(CODMn)平均含量分别为(211.84±37.44)μg/L、(11.01±12.11)μg/L和(0.92±0.32)mg/L;表层沉积中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碳(T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3±355)μg/g、(232.28±157.34)μg/g和(0.45±0.46)%。北部湾北部滨海湿地水体中的DIN含量和PO43--P含量在茅尾海和廉州湾东部西场海区都很高,且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大规模的海水养殖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区水体中CODMn含量空间分布呈近岸高、远岸低的特征。研究区铁山港顶部、南流江口、大风江口、钦江和茅岭江口较细的表层沉积中的TN、TP和TOC含量较高。研究区表层沉积的TOC/TN值分布表明,钦江口、钦州港区、防城港、企沙港区和珍珠湾东北部的沉积有机质含量受到了强烈的陆源影响。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除了钦州湾顶部的龙门港区、大风江口中部和铁山港顶部西北角一小部分区域的表层沉积中的TOC、TN和TP含量分别略高于1%、550μg/g和600μg/g,已被明显污染,而处于最低级别或严重危害级别,会对部分底栖生物产生影响外,其他绝大部分区域都属安全级别,为清洁或部分已被轻微污染。

  • 标签: 海水营养盐 营养元素 水体 沉积物 滨海湿地 北部湾北部
  • 简介:为了研究中国东南沿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的养分循环机制,于201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广西茅尾海茳芏(Cyperusmalaccensis)种群中的茳芏进行采样,并测定其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茳芏种群地上部分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都高于地下部分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其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和冬季低、夏季和秋季高,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季和冬季高、夏季和秋季低;茅尾海茳芏生产力主要受氮元素限制,但磷元素的作用不可忽视。

  • 标签: 茅尾海 茳芏 氮磷循环 季节动态
  • 简介: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潮滩湿地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salsa)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的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和氮输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CH4的产生潜力都在培养的第7天后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0.0357μg/(g·d)和0.0013μg/(g·d),前者表层土壤的CH4产生潜力高于后者;有机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H4产生潜力,且其对碱蓬盐沼的CH4产生潜力较光滩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尽管葡萄糖对于潮滩湿地CH4产生潜力的促进程度高于乙酸钠,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氮输入对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影响与氮输入的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NH4+的添加促进了碱蓬盐沼和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增加,尽管其对于碱蓬盐沼的促进程度要高于光滩,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NO3-的添加对碱蓬盐沼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光滩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当前外源有机和氮(NH4+—N为主)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的情况下,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作为CH4源,在估算潮间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给予特别关注。

  • 标签: 土壤 甲烷产生潜力 潮滩湿地 有机物 黄河口
  • 简介:传统上,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通过拟合迭代反演计算得到大地模型,然而,由于航空电磁数据道间的较强相关性,导致病态反演,并引起超定问题;同时电磁数据的相关性使其与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复杂,增加了反演的复杂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航空电磁数据变换为正交的较少数量的主成分,不仅降低了数据道间的相关性,减小了数据量,同时压制了数据的不相关噪声。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逼近主成分与大地模型参数间的映射关系,避免了传统反演算法中雅克比矩阵的复杂计算。层状模型的主成分神经网络与数据神经网络的反演结果对比显示,主成分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网络结构简单,训练步数少,反演结果好,特别是对于含噪数据。准二维模型的主成分ANN、数据ANN以及Zhody方法的反演结果显示了主成分神经网络具有更接近真实模型的反演效果,进一步证明了主成分神经网络反演方法适合海量航空电磁探测数据反演。

  • 标签: 主成分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 反演 电导率
  • 简介:以福建省公路交通情况为基本资料,通过运用ArcGIS的网络分析功能,从时间距离的角度,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的指标,对福建省公路交通网络体系的可达性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福建省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可达性的区域等级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第一、二、三阶梯的可达性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福建省不同地区的交通可达性进行了比较.

  • 标签: 可达性 网络分析 福建省公路 节点 时间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