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影响十分显著,尤其对西北地区粮食和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本文在总结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西北地区旱作农业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研究"、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西北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评价方法"和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甘肃干旱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减灾技术的研究"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粮食和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性,归纳了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粮食和食品安全的主要影响方面,初步提出了西北地区在粮食和食品安全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对策和技术方法,从而为西北地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 标签: 气候变化 西北地区 粮食和食品安全 应对措施 科学依据
  • 简介:尽管发表了大量用来解释滑坡自然条件、制定预报和预防滑坡方法的论文,但是,目前在该研究领域的结果,多数情况下不符合实际需求。其原因是所应用的方法是以地质灾害的定性分析为基础的。利用仪器和严谨的科学方法,例如,在解决全球范围内地质力学中的问题时,如此做是完全不够的。

  • 标签: 滑坡 挤压 岸坡 地质灾害 科学方法 地质力学
  • 简介:传统上,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通过拟合迭代反演计算得到大地模型,然而,由于航空电磁数据道间的较强相关性,导致病态反演,并引起超定问题;同时电磁数据的相关性使其与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复杂,增加了反演的复杂度。采用成分分析法将航空电磁数据变换为正交的较少数量的成分,不仅降低了数据道间的相关性,减小了数据量,同时压制了数据的不相关噪声。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逼近成分与大地模型参数间的映射关系,避免了传统反演算法中雅克比矩阵的复杂计算。层状模型的成分神经网络与数据神经网络的反演结果对比显示,成分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网络结构简单,训练步数少,反演结果好,特别是对于含噪数据。准二维模型的成分ANN、数据ANN以及Zhody方法的反演结果显示了成分神经网络具有更接近真实模型的反演效果,进一步证明了成分神经网络反演方法适合海量航空电磁探测数据反演。

  • 标签: 主成分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 反演 电导率
  • 简介:围绕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扯的目标.通过分析余杭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针对当前余杭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的机遇,找出差距,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能力建设、部门合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本地实际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想法。

  • 标签: 余杭区 公共气象服务 思考
  • 简介:201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余杭气象局正式揭牌运行。围绕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通过分析余杭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针对当前余杭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的机遇,找出差距,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能力建设、部门合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本地实际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几点想法。

  • 标签: 余杭区 公共气象服务 思考
  • 简介:采煤塌陷是煤矿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社会各界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整治方法,文章基于这些已有的方法,提出了定量化的采煤塌陷整治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关店乡总体规划中对丁集煤矿采煤塌陷整治方法的选择上,从而为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塌陷区 整治方法 评价指标 关店乡
  • 简介:统计分析了西昆仑及交汇1970--2010年148个Ms≥4.5级地震序列,统计结果表明,这一域的地震类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复杂性以及与地震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地震序列 地震类型 主震 余震
  • 简介:通过分析P2井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总结研究目的层段的不同沉积亚相、微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建立了测井相模式。简要讨论了地层倾角测井的原理、测井响应特征及其在软件上的实际操作运用,利用P2井的地层倾角资料对研究目的层段的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展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该区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精细处理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的古水流方向大致为由北西向南东流。综合两种测井方法分析认为,P2井沙湾组的沉积环境以河流、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

  • 标签: 测井响应特征 常规测井 地层倾角测井 测井相模式建立
  • 简介:本文对煤成气成藏中的断层封堵及疏导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断层活动持续性对圈闭形成早晚和封堵的影响,根据断层两盘地层对接关系,建立了7种断层封堵模式,定性分析各种模式封堵和疏导的利与弊,并讨论断层在三维空间的封堵和疏导,对煤成气成藏勘探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煤成气成藏 断层封堵及疏导 封堵模式 地层对接关系
  • 简介:本文针对TLM油田LG7井储层4口井测试产量不高的现状,结合钻井、试井资料对其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实验结果显示,LG7井的4口井均存在较强的贾敏效应,通过降低界面张力能有效减弱贾敏效应。室内应对措施研究认为,应用双子表面活性剂解除贾敏效应能有效将强贾敏效应降低到中等水平,对贾敏在低渗透油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贾敏效应 影响因素 表面活性剂
  • 简介:本研究在彰化滨海工业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林下有客土处、无客土处及邻近非造林地进行土壤取样分析,以评估滨海环境通过客土及植栽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成效.将土壤分成0~10cm、11—20cm、21~30cm、31~40cm分层取样,结果表明:3种土壤均以砂粒含量最高(80%以上);pH值以有客土的林地最低(pH4.80~6.71),显示植物作用明显降低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以林地有客土的土壤最高(0.41%~2.15%),但仍属于极低(〈2%)的等级;土壤全氮方面,同样以林地有客土最高(0.011%-0.075%),但不论林地、非造林地或有无客土之处,土壤全氮含量均低于0.1%;有效磷方面,林地含量明显高出非造林地,应与土壤有机质与pH值等的差异有关;阳离子交换量(CEC)方面,林地有客土的含量为2.06~3.92cmol(+)·kg^-1,林地无客土的含量为1.96~3.14cmol(+)·kg^-1,非造林地的含量为1.56~5.20cmol(+)·k^-1,三者具显著差异但均属极低(〈5)的等级;pH值随土深而增加,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有效磷以及交换性钙离子皆有随土深而下降的趋势;其余性质则无显著深度差异.综合而言,彰滨林地土壤性质受生物作用影响,在pH、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含量方面有显著改善,但离适合一般植物生长的土壤性质仍远.

  • 标签: 木麻黄 土壤性质 客土 彰滨工业区
  • 简介: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对河南省湿地植被特征种的系组成、科属种三级分布类型及其与植被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河南省湿地植被的特征。结果显示,维管植物有50科99属249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类型有6个,属有10个,种有13个。科属都为世界分布类型最多,除此类型之外,泛热带和北温带成分占有突出的位置。种分布类型中,世界分布显著减少,而以东亚分布为最多,热带亚洲分布次之,北温带分布居第三;中国特有分布中,中国亚热带分布为最多。从浅水湿地到草丛湿地植被,其建群种虽都以世界分布科为最多,但热带分布数量减少,而温带分布数量逐渐增多。河南省湿地植物系与东亚和热带亚洲以及北温带的植物系联系最为紧密,而在中国南北方湿地植被的系关系中较接近于南方亚热带的湿地植被系特征。

  • 标签: 湿地植被 特征种 植物区系 河南省
  • 简介:介绍了安徽淮河流域平原第四纪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通过对所采集的1362组地下水水温数据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地区地下水水温西高东低;蒙城、凤台—寿县—长丰一带和界首—亳州、砀山等地是寻找面源型地热资源的有利地区。

  • 标签: 淮河流域 平原 地下水 水温 地热 安徽
  • 简介:新疆卡姆斯特调查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在总结调查1:5万煤田地质填图工作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及钻探资料,对该区含煤地层特征及成煤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早、中侏罗世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沉积环境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相为主。全区可采煤层为西山窑组B1煤层,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该组地层含煤性较好,煤层厚且稳定。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八道湾组 西山窑组
  • 简介:储层裂缝是影响低孔、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如何精确识别和评价裂缝是进行注水开发和调整挖潜的前提。由于常规测井资料容易获得,技术分析比较成熟,本文结合了该区地质特征,采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识别。在与岩心实验资料标定的基础上,建立起测井响应的识别模板,确定了裂缝参数。应用该模板对本区所有井进行了裂缝识别和分析。结果表明,裂缝分布与本区油水井生产动态吻合较好,该技术极大地改善了注水开发与井网部署的应用效果。

  • 标签: 低孔隙度 低渗透率 常规测井 裂缝识别 王窑区
  • 简介:黔南坳陷是扬子克拉通内由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围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块。分4个阶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重塑了贵州南部及邻与周边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广西运动形成北东向构造,是海相沉积建造阶段中的一次重要改造。印支运动使贵阳—镇远断裂和紫云—罗甸断裂反转,奠定了其成为黔南坳陷的北界和西南界断裂的基础。中侏罗世后的逆掩—冲断可分为两期:早期称燕山运动,以北东走向的断裂向北西逆冲和扩展为特征;晚期称燕山末期—喜马拉雅运动,区域上表现为北北东走向的断裂向南东东逆冲,铜仁—三都断裂成为黔南坳陷的东界,印支运动形成的近南北向—北北东向断层向西(偏北)逆冲,构成铜仁—三都断裂的背冲构造。近南北向断层上盘发育的开阔背斜是黔南坳陷内海相油气勘探的最有利靶

  • 标签: 黔南坳陷 构造—古地理演化 盆—山耦合 广西运动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 简介:为了持续监测德国Konigswinter/波恩地区DollendorferHardt滑坡的地面运动,在现场安装分辨率均为0.1μrad(微弧度)的钻孔测斜仪和平台式测斜仪。监测站安装了控制孔隙水压力的2个压力传感器,在不同深度安装了4个电阻测温仪。降雨数据来自于约2km外的Frankenforst地区。监测数据表明,引起倾斜信号波动的倾斜、压力、降雨和日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为了分解倾斜信号,我们首先对时间序列求微分3次,以分离趋势信号。随后,我们扩展Fourier序列内的残留信号。这种残留信号将被截取至小于10天的截止信号。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从短期残留分量中分离出周期性变化分量。趋势总体为线性,每年向坡下倾斜1,000μrad。残留信号以降雨事件为特征。我们试图把降雨数据和倾斜信号分别用作输入和输出参数的线性系统,描述倾斜信号对降雨的响应。分析表明,该模型可定性解释倾斜信号的多个特征,但同时倾斜信号也依赖于孔隙水压力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边坡变形采取持续、高分辨率监测可把滑坡活动分解为不同进程,并可作为一种检验理论模型的适宜基准。

  • 标签: 滑坡 土壤变形 测斜仪 孔隙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