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近日,易县抽调公安、法院、检察院、纪检监察、交通和国土资源局等11个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综合执法组,协调联动,断路封砂,依法强制封停拆除各种采砂设备,开展了集中整治砂开采秩序突击月活动。

  • 标签: 砂场 国土资源局 综合执法 开采秩序 集中整治 检察院
  • 简介:一、引言浙江省为我国的重要麻区之一,因受季风影响,四季雨量分布不均。尤以7月和8月上旬遇有干旱时,正值麻株旺长,需水迫切之际,而自然降水在多数年份仅为麻地腾散量的30—60%。因此,浙江的主要产麻区如萧山、余杭、上虞和海宁等地,夏时就需要灌溉麻地,并已久见成效。

  • 标签: 贮水量 旱期 雨量分布 夏旱 季风影响 土壤毛管水
  • 简介:通过对汶川大震前的21个月和10个月,在川渝地区出现的较长期高温热浪,严重干旱和暴洪(简称奇热奇奇涝“三奇”)并使下垫面生态气象出现奇差等大气物理现象的空前异常的分析,发现汶川大震恰处“三奇”中心西部边缘,大震发生在“三奇”后21个月和10个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他们之间的物理机制,并提出孕震地球物理过程和“三奇”大气物理过程可能存在某种“能”和“力”的交织影响假设。

  • 标签: 汶川地震 奇旱奇热奇涝 特异背景
  • 简介:2003年古田县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天气,6~8月份,干旱天数长达80多天,其中7月8-27日连续无降水天数长达20天,三个月日平均降水量仅为2.13mm,日平均气温为27.6℃,日气温达35℃以上有45天。面对如此剧烈的干旱天气,古田油奈的形态和理化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下浅析2003年夏早对古田油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将来建立油奈产量和品质预报模式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 标签: 油奈 品质 产量 平均降水量 日平均气温 夏旱
  • 简介:摘要:山地城市溪河流具有汇水面积小、纵向坡度大,枯水期水位低或断流的特点,其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河谷常狭窄,汇流快、排水迅速。研究以重庆市某区县的跨河桥梁涉水工程作为分析案例,采用了推理公式法、综合瞬时单位线法,进行了山地城市溪河流洪水影响评价的水文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推理公式法推求的成果更加安全。

  • 标签: 旱溪河流 洪水影响评价 水文计算
  • 简介:选用1961—2015年东北地区26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特征量指数、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86—2015年辽宁省水稻单产资料,分析了辽宁省水稻产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基于大气环流对长期天气过程影响的滞后性,考虑预报因子的显著、稳定性和独立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水稻年景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辽宁省水稻实际产量、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发生气候突变时间分别为1992、1997和1994年,实际产量与气象产量的关系较密切;(2)水稻年景预报模型经F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预报基本正确率为81.9%,用该模型预测2014、2015年水稻年景,均接近实际值。

  • 标签: 水稻 产量 大气环流特征量 预报模型
  • 简介:  近年来水稻籽粒镉积累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关于水稻籽粒镉与镉污染土壤的关系研究很多,但大部分是阐述水稻籽粒镉的积累与分配,难以从区域层面上评价土壤镉污染对水稻籽粒镉含量的影响,直接制约着调控措施的制定.……

  • 标签: 环境科学 可交换态 水稻籽粒 统计模型
  • 简介:根据河北省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和近年太行山抗旱打井工程所对应的缺水地区特点,将因地理、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导致的人畜饮用水困难的村庄定为庄。据河北省太行山北段庄人畜饮用水综合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太行山区重点缺水地区面积6093.3km^2,有庄326个。

  • 标签: 太行山区 地下水 水文地质条件 人畜饮用水 找水 特征
  • 简介:从热量,水分条件及生育期不利气候因素分析了彬县塬地区膜上麦套种杂交油葵的气候生态适应性,提出该地膜小麦套种杂交油葵的适宜播期为5月25日-6月15日,并提出了主要载培技术,可用以指导同类地区的生产实际。

  • 标签: 地膜小麦 杂交油葵 套种 气候适应性 播种期 栽培
  • 简介:采用专家系统技术,用C和PROLOG等多种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建立了粳型杂交水稻大田生产决策系统。该系统可对粳型杂交水稻大田生产提供多种决策信息。如果对该系统的知识库进行更新,可将其移植到常规稻和其它作物。

  • 标签: 杂交水稻 管理系统 大田生产 农业气象预报 知识库 隶属度
  • 简介:本文对迟栽大苗不同栽期的热量分配、冠层内部光强分布、通风状况以及产量结构因素和最终产量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分析,从而确定营口地区适用于迟栽的水稻品种和迟栽晚限。采用品种:辽粳5号、D56;本田移栽

  • 标签: 迟栽 气候生态 最终产量 产量结构 光强分布 通风状况
  • 简介:缺水,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1973年3月联合国召开的水资源会议就曾向世界发出郑重的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世界上的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就是水的危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的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水的供...

  • 标签: 水资源 干旱地区 沙漠 水稻 地下水 节水
  • 简介:生产实践中水稻生育期变化是气候条件和品种更新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东北地区13个农业气象站点1992—2012年水稻试验观测资料,分析水稻生育期的变化及其与东北变暖趋势、水稻品种调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在1992—2001年呈显著增加趋势,水稻生长季积温的差别最大可达500℃.d,从2002年开始升温趋势减缓,并略有下降。相应地,2002—2012年与1992—2001年的物候期基本上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其中抽穗期、乳熟期、成熟期在1992—2001年明显提前,分别提前了3.1、2.9、4.5d/10a,移栽期、分蘖期、成熟期则在2002—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推迟趋势,分别推迟了4.6、4.7、2.0d/10a;生育期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播种-移栽期、乳熟-成熟期在1992—2001年分别缩短了0.7、1.6d/10a,而在2002—2012年则分别延长了2.9、2.8d/10a;总的来说,1992—2012年水稻全生育期整体延长了3.7d/10a,其主要归因于营养生长期的延长。在试验资料比较完整的12个站点所做的分析表明,在东北水稻种植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品种调整适应气候条件的改变,多数站点水稻实际生育期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差别较小,说明其品种的选择能够与当年的气候条件较好地匹配,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气候资源。延吉站、梅河口站、通化站随着气候的持续波动又显示出水稻实际生育期与品种审定生育日数偏差增大的趋势,宁安站和前郭尔罗斯站的水稻种植品种的审定生育日数几乎没有改变。因此,迫切需要对东北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水稻种植适应气候变化的生产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为东北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 标签: 气候变暖 东北地区 水稻品种 物候期 生育期
  • 简介:通过对建宁县2004~2013a杂交水稻制种各生育期热量、水分和光照条件与杂交水稻制种气象指标的对比分析,结合制种水稻生长发育期间的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结果表明:建宁县具有水稻制种的适宜温度、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气候湿润的优势,有利于杂交水稻制种的高产优质;影响水稻制种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早制水稻的低温连阴雨和晚制水稻的秋寒,其他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总体偏轻,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可更好地促进建宁杂交水稻3制产业的发展。

  • 标签: 建宁 杂交水稻 制种 气候资源 分析
  • 简介:作者通过多年试验与栽培实践,将我国北方一季粳稻种植区归纳、划分成稀栽稳长、密植稳长两大生育表现类型,并由此研制出一整套生育模式,用于指导水稻生产(见本刊1990年3期).本文继续描述两型栽培水稻生育特点及田间小气候变化规律,以便改进栽培工艺,调整冠层结构,取得高效、低耗和稳产高产.

  • 标签: 生育特点 田间小气候 冠层结构 栽培工艺 颖花数 日温差
  • 简介:利用我国南方稻区214站1961—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南方水稻可种植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暖使南方稻区活动积温(日平均气温≥10℃)明显增加,49年增加了324.4℃.d。同时水稻生长季长度也明显延长,49年延长了17.9d。双季稻可种植区北界明显北移,三季稻可种植区北界略有北移,20世纪60—80年代,双季稻可种植区仅限于长江以南地区,但21世纪初以来的10年双季稻可种植区北界移到长江以北,即向北推移近300km,从而使新增双季稻可种植区扩展到四川东北部、贵州东部、重庆、湖北大部、安徽中部以及江苏南部。

  • 标签: 气候变暖 水稻 可种植区 中国南方
  • 简介:研究了水稻株高增长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水稻株高,株高增长速率的气候生态模型和宁夏灌区水稻株高分布函数,揭示水稻生长发育与气候因子、不同灌溉量的变化规律.

  • 标签: 水稻 株高 气候生态模型
  • 简介:选择典型亚热带稻-麦轮作农田,比较不同施加量的玉米芯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CO2排放的影响,并结合同位素分析研究了生物质炭的分解程度及其在水作影响下的田间存留量。结果显示,施加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总有机碳含量,降低了土壤CO2排放速率。δ^13C数据表明,生物质炭在施加初期被快速分解,对土壤CO2排放的短期贡献率可达35.95%,但一个生长季后分解微弱;生物质炭在水田中流失明显,一个轮作周期后的田间存留率为17.33%-36.50%。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可提升亚热带水一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并降低土壤CO2排放速率。

  • 标签: 生物质炭 Δ^13C 土壤碳库 土壤CO2排放 水旱轮作 农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