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4-6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气温略偏高,降水接近常年但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少.1气候概况11气温.4-6月全省平均气温224℃,较常年同期平均偏高02℃.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90、235、246℃,较常年同期,4、5月分别偏高09、08℃,6月偏低12℃,全省有12个站6月平均气温创新低.

  • 标签: 气候特点 月平均气温 气候概况 日照时数 偏高 江西省
  • 简介:1气候预测理论与方法1.1南亚高压强度和位置变化的2个主导模态及其形成机制揭示了5月南亚高压强度和位置变化的2个主导模态,提出了ENSO的持续性和印度洋的海温作用对上述2种模态的影响和机理.5月南亚高压的形态变异将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各个阶段连接成一个完整接续的动力过程.本工作根据观测资料定义了5月南亚高压的强度、东西伸脊点和脊线位置.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 南亚高压 位置变化 高压强度 夏季风爆发
  • 简介:江西省2017年4-6月气温略偏高,降水略偏多,日照略偏少.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前好后差,主要气象灾害为6月中旬、下旬的暴雨,导致赣北、赣中部分地区发生洪涝,造成农作物受灾、居民财物受损,经济损失严重.

  • 标签: 气候影响 天气 农业生产 气候条件 气象灾害 经济损失
  • 简介:利用陕甘宁地区2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的冬季日气温资料,分析该地区的冬季气温变化,并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分析陕甘宁地区暖冬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陕甘宁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451℃/10a,1980年后冬季气温增加更加明显。区域暖冬指数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10%/10a,各站点的暖冬发生频率在22%-33%之间。陕甘宁地区区域性暖冬事件发生共16次(年),其中区域强暖冬事件共5次(年),暖冬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暖冬现象存在2a、4a短时间以及9a、15a长时间振荡周期。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500hpa位势高度场偏高,东亚大槽减弱,冷空气活动减弱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可能是造成陕甘宁地区暖冬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暖冬 陕甘宁 大气环流 ENSO事件
  • 简介:1.《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是受国家气候委员会委托,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气候变化领域内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2.本刊设有"气候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适应""温室气体排放""对策论坛""调查研究"和"简讯"等栏目,并定期就某一专题组稿、约稿,以专栏形式发表.综述类论文以约稿为主,一般不接受自由投稿.3.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3.1使用网上在线方式投稿,新作者需先注册,再投稿.

  • 标签: 气候变化研究 国家气候委员会 自由投稿 国家气候中心 新作者 气候变化影响
  • 简介:1概况第2届农业与气候变化会议(2^ndAgrieultureandClimateChangeConference)于2017年3月26-28日在西班牙锡切斯(近巴塞罗纳)举行。来自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西班牙、瑞典、尼日利亚、肯尼亚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逾200位农业与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就当前气候变化与农业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 标签: 气候变化 农业研究 国际组织 会议总结 巴塞罗纳 澳大利亚
  • 简介:印度的能源以及气候政策将对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格局有很大影响,也将对巴黎气候大会后全球气候合作成败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加清楚了解印度能源和气候政策的动态和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印度能源发展现状和与能源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次整理并介绍"新政策情景"下印度未来能源供需情况和能源政策主要内容,最后文章在搜集整理印度国内外学者对气候政策评述的基础上,总结了巴黎气候大会前后印度气候政策的主要变化。文章在对印度政策以及中印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印度气候政策的未来提出了评论和展望。

  • 标签: 能源政策 气候政策 能源安全 印度
  • 简介:基于树木年代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福建长汀地区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的树轮宽度的标准化年表,并探索了其径向生长与1956—2013年期间前年3月到当年11月的月均温、月降水量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柏的径向生长主要与当年秋季(9—10月)温度气温与前年春夏季(4—8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0.05);25a滑动相关分析发现两者相关显著的时段比较一致,均集中在1970s—1990s时段,说明该时段气候因子对树木生长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响应面回归分析表明,仅气温温度或降水的改善,并不能显著促进福建柏的径向生长,只有当两者同时改善后,树木的生长才会加速。

  • 标签: 长汀 福建柏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 简介:为探求陕西渭南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测方法,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利用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设施农业试验点日光温室2014—2016年冬季(11—3月)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及逐步回归方法,对冬季晴天、多云、阴天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温、湿度日变化特征及最低气温预报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湿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变化,气温最低值均出现在日出前后,于午后13—14时达到最高值,相对湿度则相反;夜间温、湿变化相对稳定,湿度接近饱和状态;晴天时温、湿度变化幅度大于多云和阴天时。试验建立的日光温室内未来一天最低气温预报模型,通过检验,其误差值在2℃范围内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预报准确率可满足业务应用。

  • 标签: 日光温室 小气候 温度 相对湿度 预测方法 渭南华州
  • 简介:基于18个CMIP5模式在RCP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综合分析了全球升温1.5~4℃阈值下亚洲地区平均温度和降水以及极端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并着重对比了1.5℃与2℃升温阈值下的异同。结果表明:相比工业化前,在全球升温1.5℃、2℃、3℃和4℃阈值下,亚洲区域平均温度将分别升高2.3℃、3.0℃、4.6℃和6.0℃,高纬度地区的响应大于中低纬地区;降水分别增加4.4%、5.8%、10.2%和13.0%,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极热天气将增加,极冷天气将减少;极端降水量的变率将会加大。与2℃升温阈值相比:1.5℃阈值下亚洲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将降低0.5~1.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增幅减少5%~20%,但西亚和南亚西部的降水则偏多10%~15%;极端高温的增温幅度在亚洲地区均匀下降,而极端低温的增温幅度在亚洲中高纬地区降低显著;亚洲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的增加幅度减弱,但在西亚会增强。全球升温1.5℃和2℃时,亚洲发生非常热天气的概率相比基准期(1861—1900年)均将增加1倍以上,发生极热天气的概率普遍增加10%;发生极端强降水的概率增加10%。

  • 标签: 全球气候模式 CMIP5 升温阈值 极端气候 气候变化
  • 简介:德州站2014年12月7日12:36-17:01自动站出现故障,通过对设备故障及数据处理得出:更换自动站设备时,应将计算机和采集器关闭约3-5mm再启动,有利于故障消除.为保证在规定时间完成数据修改,建议通过监控软件,将主、辅通道启动时间分别改成6和7,保证正点准确数据在正点后7min内上传.提醒设备保障人员在维护设备结束后要及时将改动部分复原或告知值班员,以免造成数据异常给观测工作带来麻烦,从而影响设备稳定率、到报率、数据可用率.

  • 标签: 自动站 故障排除 数据处理
  • 简介: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HKH)由于其高寒偏远和巨大的冰川储量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由于其高原湖泊和湿地巨大的蓄水功能也被称作"亚州水塔"。然而该地区还有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该地区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典型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加剧了当地的灾害风险,增加了农牧民生计的脆弱性。

  • 标签: 喜马拉雅地区 气候变化 地球第三极 极端气候事件 中国研究 高原湖泊
  • 简介:气候学理论认为,在晴朗天气条件下,从日出到日落,绝对黑体随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其吸收太阳能的效果是最佳的。德州是中国太阳谷,是太阳能科技研发、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平板太阳能(板面近似绝对黑体)均为固定式安装在墙体或楼顶上,试想,如果它能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转动,使太阳能吸热板随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其吸热效果是怎样的那?我们通过理论推算与实践得出令人惊喜的结论。

  • 标签: 理论分析 实践验证 技术升级
  • 简介:基于1961—2015年贵州省81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分析了贵州省夏季各月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穿衣指数及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月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为夏季最低值,7月和8月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穿衣指数的年际变化基本一致,其中6月第1候和第2候是贵州省夏季最舒适的候;空间分布上,夏季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整体上自西向东呈递增趋势,而穿衣指数由西向东呈递减趋势;舒适度空间分布表明,6月是贵州省夏季旅游的最佳月份,6月仅贵州省南部低海拔地区处于"较不舒适"等级,大部分地区处于"较舒适、舒适"等级,7月和8月"舒适"区域主要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区。

  • 标签: 旅游 舒适度 时空分布 贵州省
  • 简介:在海洋磁力测量中,因受测量环境及各项改正的残余量等因素的系统性影响,不同测线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系统差,这种测线系统差会使测区磁场水平不统一,导致磁异常等值线图失真.为此,研究了基于虚拟检查线的海洋地磁测量数据调差方法,该方法尝试在不使用检查线数据情况下,沿垂直于测线方向选取一定数量的虚拟检查线,根据测线数据拟合出各条虚拟检查线上场的分布规律,并将测线方向拟合前后残差的平均值作为各条测线上的测线系统差,对各条测线数据进行改正.仿真计算与分析表明:对于磁异常变化较平缓的测区,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测线系统差;当磁异常变化剧烈时,该方法可以部分消除测线系统差.

  • 标签: 海洋磁力测量 测线系统差 虚拟检查线 最小二乘 多项式拟合 调差
  • 简介:对福建长乐东海海岸沙丘进行光释光测年(OSL)分析,并根据毗邻海岸沙丘的光释光年代以及环境考古年代校验,初步确定了长乐海岸带近300a来的海岸沙丘发育的时段。在光释光年代学确定的统一时间标尺基础上,采用粒度参数作为环境代用指标,讨论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影响长乐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长乐海岸沙丘砂粒度特征表现出典型风成砂的特征: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近对称,中等峰态,粒级较集中;2)长乐东海海岸沙丘发育于1714年以来,长乐海岸带海岸沙丘发育可划分为3个时期,AD1800以前、AD1800—1868、AD1896年至今;3)近300a来东海沙丘发育主要受到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影响,冬季风较强的时期海岸风沙活动频繁,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 标签: 海岸沙丘 OSL测年 粒度特征 福建长乐
  • 简介:利用淮南气候环境综合试验站2015年1月云雷达观测资料,对淮南地区冬季云的宏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淮南地区冬季云云底高度在0.21~11.0km,其中0.5km和2.0km高度云底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的16.7%和11.3%;云顶分布在0.36~11.3km,其中5.0km和5.5km处云顶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全部云系的9.25%和10.0%。云层厚度为0.1~8.3km,73.4%的云层厚度在2.0km范围内。(2)低云、中云、高云分别占全部云系的44.0%、29.4%和26.6%,平均厚度分别为2.4km、0.8km和0.6km。(3)该地区冬季总云量较少,为13.7%~21.8%。单层云出现频率占总云量的45.2%~77.8%,多层云出现频率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减小。

  • 标签: 淮南 云雷达 冬季云 宏观特征
  • 简介:利用1974—2015年河北邯郸地区16个观测站逐日降水与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邯郸地区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对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42a来,河北邯郸地区极端降水指数中除中雨日数呈轻微上升趋势、大雨日数及连续湿日整体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他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最大1d降水量、最大5d降水量、极强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且分别于2004、1992、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各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幅度区域性差异明显,极值指数以邱县、曲周县减少最显著,绝对指数以峰峰矿区减少最显著,而相对指数则以曲周县减少最显著。除连续干旱日数呈微弱的负相关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除最低气温与中雨日数、连续湿日呈微弱正相关外,最高、最低气温与极端降水指数均呈负相关,极端降水对最高气温的响应比最低气温更敏感。

  • 标签: 极端降水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 邯郸地区
  • 简介:1概况应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ECCC)、麦吉尔大学林海教授的邀请,国家气候中心周兵首席研究员、储敏和聂羽一行3人代表团于2017年1月9-19日赴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以及麦吉尔大学大气和海洋科学系就北极气候相关问题进行了科研访问。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 标签: 气候变化 加拿大 大学 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