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概况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CGMS)第45次会议于2017年6月11—16日在韩国济州召开,各国气象卫星业务与研发机构以及WMO等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会议。在CGMS会议之前,全球卫星相互定标系统(GSICS)执行委员会于6月8—9日举行会议

  • 标签: 国际组织 卫星协调 会议总结 气象 研发机构 卫星业务
  • 简介:第10次“亚太卫星数据交换和应用会议(APSDEU)”2010年2月17~19日在墨尔本澳大利亚气象局召开。美国NOAA/NESDIS/NWS、欧洲卫星组织(EUMETSAT)、日本JAM/JAXA,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气象局,以及WMO/WIS代表出席。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赵均壮、卫星气象中心罗东风、咸迪参加会议,并做了关于风云卫星系统现状和发展计划报告,

  • 标签: 亚太卫星 数据交换 应用 中国气象局 澳大利亚 NOAA
  • 简介:1概况2017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第21届国际气象卫星会议(ITSC)在德国黑森州达姆斯塔特市举办。ITSC会议是国际上气象卫星领域最高级别的会议之一,自1983年起已经举办了21届。此次ITSC21会议由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主办,来自世界各地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孟春雷博士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 标签: 气象卫星 国际 德国 中国气象局 专家学者 城市气象
  • 简介:1会议背景2015年4月14—16日,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EuropeanOrganisationfortheExploitationofMeteorologicalSatellites)及联合极轨卫星系统(JPSS:JointPolarSatelliteSystem)在德国EUMETSAT总部举办了第2届卫星数据处理软件包(CSPP:CommunitySatelliteProcess-ingPackage)及国际MODIS/AIRS处理软件包(IMAPP:InternationalMO-DIS/AIRSProcessingPackage)用户会议会议讨论了目前国际上的主要极轨气象卫星(SuomiNPP、FY-3及Metop、Terra、Aqua、POES)直收用户的数据接收、处理与应用技术,还讨论了欧洲下一代极轨气象卫星(METOP-SG,2021年发射)的载荷配置及数据直接广播。

  • 标签: 极轨气象卫星 MODIS 数据处理 软件包 会议简介 用户
  • 简介:海平面的上升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永久性积雪和山地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热膨胀以及永久性冰盖面积的退缩。ICESat—Ⅱ直接观测变化中的陆地冰川对全球海平面的贡献。因此,要预测海平面变化对几乎所有沿海地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基础设施的影响,这些测量至关重要。

  • 标签: 冰川 海平面变化 探测 卫星 ICESAT 基础设施
  • 简介:由王广运、王海瑛、许国昌等人编著的《卫星测高原理》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卫星测高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专著。本书吸收了国外最新的先进技术和研

  • 标签: 卫星测高 测高数据 数学模型 误差分析 处理算法 原理
  • 简介:由日方提议,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CSAO)和日本国邮政省通讯综合研究所(CRL)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日卫星双向法时刻比对已被批准为中日政府级的国际合作项目,将于今年10月起进行常规观测,每周三次。开始计划进行24小时连续观测,用于研究某些可能的系统性效应。

  • 标签: 时刻比对 卫星 国际合作项目 天文台 综合研究 常规观测
  • 简介:主要介绍了卫星测高原理,测高卫星及应用的发展概况,以及卫星测高数据在大地测量学、海洋学和海洋测绘中的应用,旨在以简略的篇幅给读者勾勒出卫星测高的一个概貌.

  • 标签: 卫星测高 卫星大地测量 海洋大地测量 地球科学
  • 简介:2008年6月5日上午,福建省科协第七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福建省地理学会青年学术会议在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隆重召开,共有100多名青年地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福建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曾从盛研究员,

  • 标签: 中国地理学会 福建师范大学 学术会议 学术年会 福建省 卫星
  • 简介:【 摘要】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获取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主要手段就是卫星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论文 介绍了卫星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一般流程,并且针对卫星遥感影像处理的关键点做出了讨论,旨在为提高卫星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卫星遥感影像 处理技术 纠正 融合
  • 简介:介绍了差分VLBI技术确定空间飞行器位置的原理。在上海、乌鲁木齐和昆明站开展了对地球同步卫星的首次国内差分VLBI观测,实验中选择3颗角距小于15°的ICRF射电源作为参考源,克服了卫星观测的特殊性带来的困难,成功地获得了卫星信号的干涉条纹。基于条纹拟合的结果和系统差分析,估计双差单向测距的总误差约为41cm,双差单向测速的总误差约为0.148mm/s,相当于在地球同步轨道上8m的位置误差和2.8mm/s的速度误差。

  • 标签: 地球同步卫星 ICRF射电源 参考源 差分VLBI 精度估计
  • 简介: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测站在国内首次实现白天千赫兹卫星激光测距(SLR),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介绍,受白天天空背景噪声影响,卫星激光测距工作一般在晚上进行,白天进行卫星激光测距一直存在技术上的瓶颈,而且随着测距频率的大幅增加,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卫星激光测距 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天文台 人造卫星 噪声影响 天空背景
  • 简介:在动力学轨道拟合以及轨道积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GS精密星历的GPS卫星轨道预报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已知的IGS精密星历作为虚拟观测值,采用动力学方法拟合出GPS卫星的初始轨道和动力学参数,然后再通过积分来预报GPS卫星的轨道。主要讨论了基于不同弧段的IGS星历时,该方法对GPS卫星轨道的拟合和预报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对于6d弧段以内的IGS精密星历,其拟合轨道与IGS精密星历差值的三维RMS值均优于4cm,随着拟合弧段的增加,拟合残差变大;当利用2~6d弧段的IGS星历来预报GPS轨道时,大部分卫星第1天、第7天和第30天的三维预报精度可优于0.1m、3m和100m。其中,2d弧段的IGS星历对GPS卫星第1天和第7天的预报结果最好,5d弧段的IGS星历对GPS卫星第30天的预报结果最好。

  • 标签: GPS IGS 轨道拟合 轨道预报
  • 简介:本章介绍天基观测与地球科学和应用委员会2010—2020年这十年间的天基观测战略。表Ⅱ.1(见封二)和表Ⅱ.2(见封三)分别列出了构成战略核心部分的17个项目。委员会按字母顺序对这17个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由于NASA和NOAA均建议支持CLARREO的设备,因此CLARREO被两次列出。

  • 标签: 卫星探测 卫星发射 地球科学 NOAA NASA 委员会
  • 简介:1概况2015年10月6—9日,第14届亚太地区卫星数据交换应用合作机制(APSDEU-14)和第26届北美/欧洲数据交换(NAEDEX-26)联席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欧洲、北美、亚太地区的12个国家或组织共26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中方参会代表为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刘健和咸迪。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统一协调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一直跟踪和参与APSEDU的活动,并曾在2004年4月和2014年5月成功承办了第5届和第13届APSDEU会议

  • 标签: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数据交换 亚太地区 合作机制 会议简介 欧洲
  • 简介: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制图已经成为地图制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先对卫星遥感影像的优势做简单的介绍,进而讨论了影响卫星遥感影像制图效果的因素,最后阐述了卫星遥感影像制图流程。期望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卫星遥感影像 遥感制图 遥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