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相似预报的原理制作了甘南高原冰雹短时预报工具,该方法的实现是通过建立历史个例资料库,寻找相似个例并根据条件判断是否有冰雹,查看历史天气图并与当天实况进行对比,进行人工判断,增加新的冰雹个例4部分完成的。经检验,该方法在甘南州冰雹短时预报中使用效果较好,是一种有效的短时预报方法。

  • 标签: 冰雹 短时预报 相似
  • 简介:泾川县冰雹短时预报初探苏宏强(泾川县气象站744300)冰雹的短时预报难度大,过去县站冰雹预报多采用点聚图方法,没有充分利用近十几年较为齐全的500hPa图和地面传真图。现以泾川站为例,利用高空地面资料,探讨县站冰雹短时预报方法。1冰雹统计特征对泾川...

  • 标签: 短时预报 泾川县 预报指标 冰雹预报 入型条件 低涡切变
  • 简介:本文在总结青海东部农业区冰雹发生、发展的气候规律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数值预报产品、常用稳定度指标、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在冰雹预报中的应用从短期预报的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较为具体的预报思路。

  • 标签: 青海 冰雹 短期预报方法 气候规律 数值预报 卫星云图
  • 简介:文章在对巴盟、包头及呼市各防雹办收集的降雹及雹情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降雹天气分为西北气流型、槽区型、西风气流型和西南气流型四个类型,用数值预报产品建立模板,通过相似分析进行模板匹配计算.在综合考虑降雹天气产生要求的水汽、不稳定条件及动力触发等因素的前提下,对各个模板选取不同的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同时建成了一个能在Micaps工作平台上完成资料自动采集、处理、分析、显示的客观化、定量化的冰雹预报指导产品.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增加了人工防雹的科技含量.

  • 标签: 模板匹配 数值预报产品 相似分析 预报方程 冰雹
  • 简介:一、基本思路经过1984年的试验,MOS方法对我区冰雹有较好的预报能力。1985年我们继续进行了探索,注意总结以往的经验,采取客观分型条件,对环流形势进行天气学分型。选择数值预报产品因子时,注意定点与动点相结合;选择实况因子时,将湿能与预报经验

  • 标签: 冰雹地方 地方预报 预报探讨
  • 简介:利用2003~2005年闽北冰雹出现站数与实况物理量求相关,得到闽北不同季节(春季3-4月、汛期5-6月)与降雹相关密切的物理量因子。然后利用T213数值预报物理量产品与福建省多年预报经验总结的实况物理量产品相结合,运用指标叠加法来建立闽北不同季节(春季3~4月、汛期5-6月)冰雹客观预报系统,该系统在2008~2010年近3年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物理量 冰雹 客观预报
  • 简介:从集合预报的角度研究了"05.4.8"四川冰雹个例的定量降水的预报技巧随水平尺度以及地形的变化。初步结论为当水平尺度小于100km时,预报技巧随着水平尺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水平尺度达到200km及以上时,预报技巧增加地非常缓慢,基本维持不变;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预报技巧的差别很大。总体而言,预报技巧在山地要较平原地区来得高。

  • 标签: 集合预报 定量降水 预报技巧 水平尺度 地形
  • 简介:本文用气象科学研究院胡志晋编写的积云一维定常模式和1987—1988年岷县防雹试验基地的资料,在PC—1500计算机上对甘肃岷县冰雹天气做数值模拟,对模拟物理量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较准确的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方程。应用此模式进行冰雹天气短时预报(12小时以内),准确率达到65%。探空资料为岷县防雹试验基地每日09时高空探测所得。地面和雹日资料由岷县气象

  • 标签: 短时预报 冰雹天气 防雹 探空资料 甘肃岷县 试验基地
  • 简介:1987年5月21日23时44分至49分,武都县城周围发坐了十分严重的雹洪灾害。时间短,强度大,最大冰雹直径15毫米,平均粒重1.4克,并伴有局地暴雨,引起山洪突发,给本地人民生命财产及工农业生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为历史上所罕见。这次雹灾主要是由强盛的高空西北气流与地面强烈增温共同作用造成的。

  • 标签: 局地暴雨 西北气流 平均粒重 武都县 偏南风 暖湿空气
  • 简介:冰雹简称"雹块",固体降水物的一种.其单体称为"雹块",是直径大于5毫米的园球形或园锥形(也有不规则的)冰块.冰雹是以雹胚为核心,撞冻碰併大量过冷水滴而形成的.在含水量小的云区内生成不透明层,在含水量大的云区生成透明层或"海绵"层.雹块降自发展十分强烈的雷雨云.这种云又黑又厚,含水量大,上升、下降气流强,几经翻滚折腾,那雹胚有如小孩玩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下降到地表面,

  • 标签: 冰雹云 雹块 透明层 过冷水滴 水物 降雹
  • 简介:利用福建1960~1999年的观测资料和1980~1999年的欧亚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福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春季降雹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福建冰雹灾害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双峰现象。主峰在早春,次峰在盛夏,地理分布内陆多于沿海,山区多于平原。造成春季降雹的天气型主要为冷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低涡切变偏西型、冷切偏南型、冷切偏西型。福建省春季冰雹的主要机理是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相遇而引发的。高空西风槽和南支槽及其前侧的副热带急流和低空强西南急流及准静止切变线是诱发福建省春季冰雹天气最主要的天气系统。

  • 标签: 冰雹 气候特征 冷切变 西南急流
  • 简介:1引言冰雹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降落的一种固体降水,由于冰雹与雷雨、大风等伴随出现,常对农作物、房屋、人畜造成突然的危害。宁德各县市均有出现不同范围和程度的雹灾。本文就宁德市1960~2005年冰雹天气做些气候特征统计分析,以便为冰雹灾害预报服务提供气候依据。

  • 标签: 冰雹天气 气候特征 宁德市 冰雹灾害 统计分析 预报服务
  • 简介:CUACE/Dust完成2007年春季沙尘暴预报服务,为中央气象台、华风影视集团、气象报社、新华社等国内多家单位提供沙尘暴数值预报产品184期;为国际沙尘暴网站制作发布提供英语沙尘暴预报公报110期。为业务会商提供幻灯片和文档材料共66期,5次参加08:00天气会商;CUACE/Dust对东北亚春季25次沙尘暴过程中的22次都做到有效预报

  • 标签: 沙尘暴预报 数值预报产品 预报服务 中央气象台 沙尘暴过程 网站制作
  • 简介:文章采用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通辽地区11个国家气象站(对应城镇,下同)和6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对应乡镇,下同)逐日20—20时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实况资料,分析了各区域气象站与邻近国家气象站实况温度相关关系,给出了替代法、误差订正法、回归方程法3种乡镇温度预报方法并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区域气象站与邻近国家气象站实况温度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2)回归方程法较另两种方法更优,在实际工作中应予以重点采用;(3)基于城镇预报的乡镇温度预报质量依赖于同期城镇温度预报质量,通常前者较后者略低;(4)以城镇预报为基础,采用回归方程法制作的乡镇温度预报质量较高。

  • 标签: 城镇预报 区域自动气象站 乡镇温度预报 回归方程
  • 简介:利用“9210”工程网络提供的大量气象信息,在MICAPS平台开发分县预报系统,是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途径。预报经济的应用在分县预报系统的研制开发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通用性。

  • 标签: 分县预报系统 预报经验 天气预报 短期预报
  • 简介: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和改进的三维冰雹云模式,对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省玛曲县的一例冰雹云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玛曲冰雹云中冰雹胚胎以霰胚为主;在地面降水中,固态降水占降水总量的46%,而霰占固态降水的65%,霰主要靠撞冻雨水和云水增长;雹云中存在较弱的过冷雨水累积带,累积带的维持时间也很短,累积带中的过冷雨水有利于雹块的增长,但不起主要作用;雹块的增长主要是通过雹撞冻云水,其次是撞冻雨水增长。

  • 标签: 冰雹云模拟 过冷雨水累积带 冰雹形成机制
  • 简介:介绍了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2007年7月24日冰雹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很好地模拟了单体对流云云顶高度、云体宽度、回波强度等参数,且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还能模拟防雹作业后的效果,可作为研究冰雹云形成机制和提前预报冰雹云的的参考方法。

  • 标签: 冰雹云 数值模式 业务应用
  • 简介: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维完全弹性冰雹云模式的基础上,把雨滴冻结过程作了进一步改进,增加了雨滴冻结成霰的过程.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式模拟了陕西省旬邑县1999年7月17日的冰雹云个例,发现该例雹云中冰雹胚胎主要是冻滴,在雹云发展的初期阶段雹云中存在过冷雨水累积带,并且该处是雹胚产生的主要区域,雹块的增长主要通过雹与云水的碰并过程增长.对旬邑县1997~1999年14例冰雹云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旬邑冰雹云中冰雹胚胎以冻滴为主,绝大多数冰雹云都存在过冷雨水累积带,累积带维持时间约6min,厚度4km左右.

  • 标签: 旬邑地区 冰雹云 数值模拟 累积带 冰雹胚胎 冻滴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