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利用上界方法研究非粘接夹层板轧制过程。提出了一个变形模型,建立各速率分量间数学关系。将获得内功。剪切功和摩擦功表达式应用到上界模型中。通过分析,得到了轧制力、平均接触压强和各层最终厚度。通过对比理论预测结果和文献中实验数据,讨论了分析模型有效性。分析了不同轧制条件(流变应力比,原料板材初始厚度比,总压下量)对轧制力矩影响。建立分析模型具有高准确性。

  • 标签: 平面轧制 夹层板 上界方法
  • 简介:基于铝电解槽熔体内氧化铝溶解过程动力学机理,提出了综合传热传质控制模型,以描述未结块和结块氧化铝颗粒溶解过程。基于相关商业软件和自定义算法,并结合颗粒收缩核模型,采用合适差分求解方法,对氧化铝颗粒溶解速率、溶解时间和溶解质量进行计算,探讨若干对流和热条件参数对氧化铝溶解过程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氧化铝浓度和增大氧化铝扩散速率可以增大未结块颗粒溶解速率,减少未结块颗粒溶解时间;提高电解质过热度和氧化铝预热温度可以增大结块颗粒溶解速率,减少结块颗粒溶解时间。对某300kA铝电解槽内氧化铝溶解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氧化铝溶解质量比例曲线数据与文献结果比较接近;氧化铝溶解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未结块颗粒快速溶解和结块颗粒缓慢溶解,溶解时间数量级大小分别大约为10和100s;结块颗粒是影响整个氧化铝溶解过程最主要因素。

  • 标签: 铝电解槽 氧化铝颗粒 溶解过程 传热传质 差分求解方法
  • 简介:SiO2以γ-2CaO·SiO2形式存在于铝酸钙炉渣中,γ-2CaO·SiO2比β-2CaO·SiO2稳定,但是在氧化铝溶出过程中它仍然可以被碳酸钠溶液分解,并引起二次反应。利用XRD研究铝酸钙炉渣二次反应程度和机理。结果表明,γ-2CaO·SiO2分解率随着浸出时间和碳酸钠浓度增加而上升,主要二次反应产物为水化石榴石和钠硅渣混合物。溶液中SiO2浓度随着溶出温度上升先增加而后降低。XRD分析表明,低温下二次反应产物是水化石榴石,而高温下水化石榴石则会转变为钠硅渣。

  • 标签: 铝酸钙炉渣 二次反应 氧化铝 浸出
  • 简介:采用X射线衍射(XRD)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黄铜矿在中度嗜热菌浸出过程表面产物变化。结果表明,在A.caldus,S.thermosulfidooxidans与L.ferriphilum浸出过程中,一硫化物(CuS)、二硫化物(S2-2)、元素硫(S0)、多硫化物(S2-n)与硫酸盐(SO2-4)是黄铜矿表面的主要产物。在A.caldus浸出黄铜矿过程速率较慢,这主要是由于黄铜矿不完全溶解产生多硫化物,限制了进一步溶解。在S.thermosulfidooxidans与L.ferriphilum浸出黄铜矿过程中,多硫化物与黄钾铁矾是钝化膜主要成分。元素硫不是导致黄铜矿生物冶金过程钝化主要物质。

  • 标签: 黄铜矿 表面产物 生物浸出 钝化 中度嗜热微生物
  • 简介:研究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细菌作用及其溶解反应途径。结果表明,间接作用机制和接触作用机制均对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产生影响。当细菌吸附到矿物表面时,矿物溶解速率显著加快,说明浸出过程中接触作用机制对硫铜钴矿溶解有重要影响。浸出过程中硫元素氧化价态变化顺序为S-2→S0→S+4→S+6,并有单质硫沉淀在矿物表面,说明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按照多硫化物途径进行。硫铜钴矿表面被细菌严重腐蚀,出现许多大小不一腐蚀坑洞,并有单质硫、硫酸盐及亚硫酸盐生成。这些氧化产物在矿物表面形成一层钝化层。

  • 标签: 硫铜钴矿 生物浸出 细菌 反应途径
  • 简介: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煤基直接还原过程中·V2O3和FeO·Cr2O3还原行为对其高效综合利用产生决定性影响。采用XRD、SEM及EDS等手段对直接还原产物进行分析,分别考察碳铁摩尔比和温度对煤基直接还原-磁选分离过程中钒和铬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当碳铁摩尔比(n(C)/n(Fe))从0.8增大到1.4时,V和Cr回收率分别从10.0%和9.6%增大到45.3%和74.3%。当n(C)/n(Fe)为0.8时,在1100~1250°C温度范围内,V和Cr回收率始终低于10.0%;而当n(C)/n(Fe)为1.2时,随着温度从1100°C升高到1250°C,V和Cr回收率分别从17.8%和33.8%增大到42.4%和76.0%。当n(C)/n(Fe)低于0.8时,由于含碳还原剂量不足,绝大多数FeO·V2O3和FeO·Cr2O3不能被还原成碳化物,且温度(1100~1250°C)对其还原行为影响甚微。在更高n(C)/n(Fe)下,由于含碳还原剂量充足,FeO·V2O3和FeO·Cr2O3还原率大幅提高,且更高温度能有效地促进碳化物生成。新生成碳化物溶解在γ(FCC)相中,并在磁选过程中与金属铁同时回收。

  • 标签: 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 煤基直接还原 磁选分离 还原行为
  • 简介:采用计时电位、SEM、XRD、EIS和Tafel等方法对比研究Pb-Ag-Nd合金在160g/LH2SO4溶液中脉冲电流极化和恒电流极化过程氧化膜和析氧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脉冲电流极化Pb-Ag-Nd合金表面的氧化膜孔洞更少,膜层更致密。这是由于在脉冲电流极化过程低电流阶段析氧反应更缓和,有利于多孔氧化膜修复,因此低电流阶段可作为氧化膜"修复期"。Pb-Ag-Nd阳极在脉冲电流极化过程中表现出更低阳极电位,这与脉冲电流极化过程中阳极更小传荷阻抗和高过电位区间更小Tafel斜率相对应。更低阳�

  • 标签: 中的电化学 合金溶液 极化过程中的
  • 简介:2015年5月20~27日,《资源再生》杂志社组织日本再生资源产业商务考察团在这个一衣带水邻国考察了一周,近距离地了解和观察了日本再生资源产业和社会状况,共同走访了日本一些相关企业。日本对于资源珍惜、对环境污染问题重视,以及社会和谐、道路整洁和空气清新,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

  • 标签: 再生资源产业 商务考察 报废汽车 污染问题 再生资源行业 生态工业园
  • 简介:以乙醇为液体干燥剂,研究BeO凝胶注模坯体液体干燥。采用质量称量和尺寸测量等手段,研究乙醇浓度和坯体固相体积分数与尺寸等因素对坯体含水率与收缩影响规律,分析液体干燥应力并建立干燥初期应力模型。结果表明:乙醇浓度越高,坯体含水率下降越多,收缩率越小;坯体固相体积分数越低,高径比越大,干燥效果越好;坯体因局部干燥速度不均匀而产生液体干燥应力;随着干燥进行,坯体内部应力由压应力逐渐转变为拉应力,而坯体外部则由拉应力逐渐转变为压应力。

  • 标签: BEO 凝胶注模 坯体 液体干燥剂 乙醇 干燥速率
  • 简介:为研究铁水中钛元素碳热还原反应规律,提供高炉护炉理论依据,利用高温熔炼、急速淬火、化学分析以及热力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分析纯试剂研究在1350-1600°C间钛在低钛渣系CaO-SiO2-MgO-Al2O3-TiO2与铁水间分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增加,钛分配比L(Ti)增加,但系统活度系数γsys降低,从而导致反应平衡常数升高。结合Wagner与凝聚电子相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钛碳热还原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公式。最后,结合实验所得结果,给出了高炉铁水中w(Si)与w(Ti)含量关系以及可以达到护炉效果最小入炉钛负荷。

  • 标签: 分配行为 活度系数模型 护炉 钛负荷
  • 简介:将MK模型与韧性断裂准则相结合,提出预测不同温度下5A06-O铝合金板材成形极限新模型。基于宽板弯曲试验,应用新修正MK模型确定材料常数(C)和初始厚度不均度(f0)。通过提出新模型计算得到20和200°C下成形极限图。将板材厚度法向应力对成形极限影响计入新模型,并嵌入Abaqus/Explicit中,进行筒形件充液成形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MK模型对比可知,新模型预测成形极限图与实验值更加接近;在20和200°C下,充液热成形模拟与实验之间误差分别为8.23%和9.24%,验证了模型有效性。

  • 标签: MK模型 韧性断裂准则 充液热成形 厚度法向应力
  • 简介:对航空轴承失效案例进行统计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国内外航空轴承现状。结果表明:滚动接触疲劳为航空轴承最常见失效模式;国内航空轴承寿命低、可靠性差根源在于轴承设计、制造(包括原材料质量)、装配、润滑、使用维护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设计、制造方面尤为突出;国内轴承在设计经验、原材料纯净度、成分与组织均匀性以及零件表面质量尤其是磨削表面质量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 标签: 航空轴承 失效模式 设计 制造
  • 简介:最近一段时间,有几件事是中国人不能不关注。一是2015年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首次下行破了7%关口,为近六年来最低水平,而且这个6.9%增长率不是在高速增长中突遇危机下降,而是在缓慢持续下降中新低。这明明白白地宣示:中国从根本上结束了高速经济增长期,也宣示投资驱动高增长年代已过去了。二是美国牵头并公开宣布不让中国制定世界贸易规则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

  • 标签: 投资驱动 伙伴关系 高速经济增长 产能过剩 产品结构 贸易规则
  • 简介: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Co3O4/CuO复合物,并探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其形貌和性能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表征其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等方法研究样品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多孔Co3O4/CuO-CTAB纳米片具有最好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1A/g下比容量达398F/g,而在10A/g时其比容量仍能保持90%。此外,该复合物具有很好循环稳定性,在2000次循环后容量几乎没有衰减。

  • 标签: 氧化钴/氧化铜复合物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水热法 超级电容器
  • 简介: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方法预测3道冷金属过渡(CMT)焊接接头薄弱环节。通过有限元方法预测焊接接头中残余应力分布特征;通过金相实验获得焊接接头中不同特征区域微观组织形貌特征。接头对称面上最大主应力值最高,故该区域在服役过程中较易产生拉伸裂纹。第一次层间冷却结束后,焊缝金属与基板交界面上因等效von-Mises应力最大而具有较高裂纹敏感性。根据金相分析结果,第3道焊缝中晶粒最为粗大,而层间熔合区则具有粗大晶间析出物组织特征,两种现象均意味着较差力学性能。焊接接头中最为薄弱区域则位于分别通过数值方法和实验方法得出薄弱区域交叉区域。

  • 标签: 铝合金 薄弱环节 冷金属过渡(CMT)焊接接头 残余应力 组织形貌
  • 简介: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Co3O4/CuO复合物,并探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其形貌和性能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表征其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等方法研究样品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多孔Co3O4/CuO-CTAB纳米片具有最好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1A/g下比容量达398F/g,而在10A/g时其比容量仍能保持90%。此外,该复合物具有很好循环稳定性,在2000次循环后容量几乎没有衰减。

  • 标签: 氧化钴/氧化铜复合物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水热法 超级电容器
  • 简介:哈佛商业评论20I3年第4期封面文章《王者3法则》讲了这个。作者利用统计学对上千家公司进行了研究,从中找出了几百家长期表现突出卓越公司。研究发现这些公司在其成功数十年间采用战略始终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法则:

  • 标签: 顶尖 统计学 法则
  • 简介:由于复合材料断裂特征复杂性,尚未给出所受载荷与断裂特征之间关系,通常认为失效模式与层板基体、纤维类型及试验温度有关。本研究通过拉伸试验、断口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单向板在-55、23及70℃0°拉伸失效行为,分析了单向板0°拉伸断裂特征、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单向板0°拉伸主要有2种失效模式,纤维基体断裂和界面失效;由于2种失效模式所占比例不同,形成多种断口形态;失效模式、断裂特征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关系不大,主要与界面的结合强度有关;试验温度、纤维、基体等对其断裂特征与失效模式影响也主要是界面强度变化所致。

  • 标签: 复合材料单向板 拉伸 断裂特征 失效模式
  • 简介:近一、两年来,不仅高速覆铜板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表现火热,而在还爆发了专利大战。本文首先对围绕高速覆铜板技术专利大战作了综述与分析。重点对台湾覆铜板企业此方面近三年公布中国专利技术内容、特点加以介绍与分析。

  • 标签: 高速覆铜板 专利 台湾 技术开发
  • 简介:研究烧结温度对含Mn-Nb-TbZn-V-O基陶瓷显微组织和压敏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由875°C升高到950°C,烧结陶瓷样品密度由5.55g/cm3降低到5.45g/cm3,其平均晶粒尺寸由4.1μm增大至8.8μm,击穿场强由7443V/cm显著降低至1064V/cm。经900°C烧结压敏陶瓷样品具有明显非线性特性,其非线性系数为49.4,漏电流密度为0.21mA/cm2。当烧结温度由875°C升高到950°C时,Zn-V-O基陶瓷样品介电常数由440.1增大到2197.2,其损耗因数变化范围为0.237-0.5。因此,本研究中Zn-V-O基陶瓷组分和烧结条件有利于以银为内电极先进多层芯片压敏电阻开发。

  • 标签: Zn-V-O基陶瓷 Mn-Nb-Tb 烧结 压敏性能 介电特性 压敏电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