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从竹子上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半纤维素酶的菌种,通过出菇实验和ITS序列扩增,研究了其子实体、菌丝形态及分子特征,对菌种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在静置和振荡培养条件下分析了菌株的酶系组成,该菌主要产半纤维素酶、木素酶和少量纤维素酶。本实验用该菌产生的木聚糖酶协同漆酶/介体进行竹浆生物漂白,酶处理后纸浆白度可达81%以上,黏度下降不多。结果表明,酶处理有利于提高竹浆的可漂性、增加后续漂白中木素的脱除。

  • 标签: 木聚糖酶 漆酶 序列 培养 生物漂白
  • 简介:光叶楮杆芯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研究表明:它具有阔叶木的一些特点,同时又具有非木材纤维原料的一些特征.与三倍体毛白杨等一般的造纸用阔叶材和麦草相比,光叶楮杆芯抽出物及戊聚糖含量较高,细小组分含量也较高.光叶楮木质部为散孔材,纤维长宽比小,粗度大;杆芯由导管(单孔、两孔和三孔组成)、木纤维、木射线薄壁细胞(两列或三列排列)和髓芯薄壁细胞组成.

  • 标签: 光叶楮 化学组分 组织结构 细胞形态
  • 简介:对新型渗透剂用于杨木APMP制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杨木APMP制浆过程中浸渍段氢氧化钠用量与磨浆能耗之间的数学回归方程模型,即:y(磨浆能耗)=3147.18-74356.73x+575966.56x^2(x为氢氧化钠用量)。同时研究了在最佳化学药品用量条件下,P1、P2、P3、P4、P55种新型渗透剂对杨木APMP磨浆能耗和纸浆纤维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2、P3、P53种渗透剂可以降低约10%的磨浆能耗;其中,P3渗透剂处理的杨木APMP可以获得较好的纤维长度和较高的纤维分丝帚化率。

  • 标签: 渗透剂 磨浆能耗 纤维形态 数学模型 APMP
  • 简介:研究了中浓纸浆悬浮液在不同剪切场内达到湍流状态时(实现流体化)的流体力学性能,给出了中浓纸浆所受剪切应力和转子转速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该模型,求得中浓纸浆悬浮液实现流体化时的临界剪切应力τd,并且通过'表观粘度法'计算出中浓纸浆达到湍流时的临界雷诺Re*.此外,中浓纸浆在偏心转子形成的剪切流场内较难确定其临界点,且容易产生较大的振动.

  • 标签: 中浓纸浆 浆流 表观粘度 剪切应力 形成 偏心
  • 简介:根据Kubelka-Munk公式,推导出了它在某些具体情况下的表达式,并辅之以必要的图解,对纸张的亮度、特别是不透明度,有了定量而直观的明确概念和理解,有助于采取恰当的措施,提高和改善纸张的光学性能。

  • 标签: 纸张 光学性能 理论研究 亮度 不透明度
  • 简介:重金属形态研究是评价重金属污染风险度的方法之一。本研究测试分析了添加堆肥前后和种植作物前后土壤重金属的5种形态。结果表明:添加污泥堆肥前后的土壤中Cu、Ni、Cr、Pb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Zn主要以Fe-Mn氧化态形式存在,这两种形态的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都很小,而Cd主要以可交换态和碳酸结合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大;添加堆肥后土壤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有所降低,当在添加堆肥的土壤上种植作物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将进一步降低。

  • 标签: 造纸污泥堆肥 农用 重金属形态
  • 简介:利用“边界层”理论推导出纸张表面水分蒸发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纸张干燥过程物料与能量衡算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某一瓦楞纸机的干燥过程,得到纸张在干燥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曲线以及水分蒸发速率变化曲线,并定量分析了该干燥过程纸张干燥的3个阶段:升温干燥阶段(1#-4#烘缸)、恒速干燥阶段(5#-39#烘缸)、减速干燥阶段(40#-48#烘缸)。当纸张湿含量下降到0.22kg/kg时,进入减速干燥阶段。在线测量结果与模型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模拟结果和实际在线测量结果非常接近,验证了基于“边界层”理论推导的纸张干燥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 标签: 纸张干燥 水分蒸发速率 数值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