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室对大西表层水中悬浮物的物质成分及其在水中的定量分布进行了测定,以确定不同来源悬浮物的份额。研究材料来自2001—2005年间7个春季和秋季的科研船航次勘探。此外,还采集了大气中的悬浮体,作为开放性海洋中物质来源之一。

  • 标签: 水中悬浮物 表层水 大西洋 海洋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 物质成分
  • 简介:重新厘定的武当山岩群(包括三个岩组),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前印支期以近南北向水平分层韧性剪切及顺层掩卧褶皱为特征;印支主期为北西向倒转同斜褶皱及伴随的推覆型或走滑型韧性剪切带;晚印支期以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开阔褶皱及脆韧性推覆构造为特征。由此铸造了武当山岩群现今北西—近东西向复式倒转背向斜间到(局部似“穹盆”)及脆韧性剪切带分割拼贴的构造格局。

  • 标签: 武当山岩群 前印支期 印支主期 晚印支期 构造格局
  • 简介:木文据耀岭河群变质火山岩中,获得的Sm—Nd等时线年龄值Rb—Sr等时线年龄值,单锆石206Pb/238U的年龄值并结合Pb、O同位素研究认为本区因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同位素均一化,Sm—Nd及Rb—Sr部分等时线年龄偏低,而单锆石的年龄值,证明兴凯运动早期曾在本区产生热事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区耀岭河群的年龄应在711—805.8Ma之间。

  • 标签: 鄂西北 耀岭河群 同位素 等时线年龄值
  • 简介:本文是在三年的野外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对新城—黄陂断裂带西北端的构造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本区发育韧性及脆性两套大的断裂构造系统,其中后期脆性构造新城—黄陂断裂带与该区金矿关系密切,为主要导矿构造。

  • 标签: 韧性剪切带 新—黄断裂带 金矿 新城—沙河店 浅色片岩
  • 简介:火成岩分布区,地电变化复杂,不能满足水平层状介质条件,造成电测深资料定量解释困难。我们首次在阳新岩体西北段进行了电测深二维解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二维解释是采用点源有限单元法,为减少计算量,利用了互换原理。二维解释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1)构组初始地电断面模型,通常在一维解释成果基础上进行,(2)部分:将地电断面划分为计算小单元;(3)用计算机进行正演计算,不断迭代修改,直至得到满意的给果;(4)计算结果的地质解释。与一维解释结果对比,用电测深二维解释方法研究剖面的构造特征、划定地质界线比较清晰准确。

  • 标签: 阳新岩体 电测深 二维解释 地电断面 剖分
  • 简介:金红石矿床成因与变质作用密切相关,故多分布在变质带上,不同的变质阶段,所形成的不同岩石组分,其钛矿物组合也不同。一般说来,金红石出现率与变质相由低到高成正比,而同一变质相,AL/Ca比值增高,Fe/Mg比值降低,金红石含量增多。在前进变质阶段,以形成金红石矿物相为主,在后退变质阶段,部分金红石被钛铁矿、榍石等钛矿物交代。大阜山超大型金红石矿床系基性岩在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金红石不断富集而成矿。在前进变质阶段,原铁镁矿物含钛辉石等被冻蓝门石等交代,出现次生石榴子石后,夺取游离钛,促使形成金红石,退变质阶段有少量金红石被钛铁矿和榍石替代。在变质高峰期温度为520—600℃,压力为6—11×108pa,变质作用仅达绿帘角闪岩相。本矿床位于古海沟混杂岩带,本矿床的寄主岩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基性岩块。

  • 标签: 大阜山 金红石 变质作用 古海沟 混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