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一、全球二次电池市场发展总况及预测1.全球二次电池市场发展总况从二次电池的销量来看,Avicenne的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除铅酸电池之外的其他二次电池市场[指电池(NiCD)、镍氢电池(NiMH)、锂离子电池(Li—ion)和液流电池(FlowBattery)、钠硫电池(NAS)等其他二次电池]销量增速很快,1990年总销量约420.5万kWh,到2012年即增长到4016.2万kWh,增长了9.55倍。

  • 标签: 二次电池 锂离子电池 市场发展 数据显示 镍镉电池 铅酸电池
  • 简介:不锈钢厂自建铁产能配套项目增加,如青山、金川、宝钢等钢厂近年来均有产业链延伸的动作;另一方面,在建和拟建项目产能规模较大,其中不乏百万吨级的规划项目。过去几年,国内基建投资如火如荼,带动了下游不锈钢消费市场的火爆行情,用作不锈钢炉料的电解价格水涨船高,多数不锈钢厂商转用含量较低的铁来替代部分的电解,以控制生产成本,生铁产能应声逐年增加。经过将近5年的快速发展,铁己被不锈钢厂商高度认可,目前太钢集团的铁使用比例已达50%,宝钢集团为30%左右,各大钢厂仍在尽量提高铁的使用比例,铁发展前景看好。

  • 标签: 镍铁 产能 不锈钢厂 投放 密集 宝钢集团
  • 简介:一、氧化(ZnO)半导体材料作为典型的第3代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氧化(ZnO)激子结合热能高达60meV,远大于室温下的热能(26meV)。这样,ZnO可以通过激子-激子散射的方式实现受激发射,这种模式比半导体中通常采用的电子-空穴等离子体的受激发射模式的阈值低2个量级以上。因此与Ⅲ族氮化物相比,ZnO其在固态照明、短波长半导体激光和紫外光电探测等领域有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半导体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 标签: 氧化锌 压电性能 纳米结构 半导体材料 受激发射 电子-空穴
  • 简介: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央大学的研究人员托马斯发现,采用特殊的护套覆盖电线后,电线可变身为储能的电池。这项新技术为电池“瘦身”提供了新的思路。托马斯给输送电流的铜线定制了密布的纳米晶须,外面套一根起保护作用的高分子套管。这些纳米晶须的长度只有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肉眼难辨。

  • 标签: 电池 电线 纳米技术 美国佛罗里达州 纳米晶须 研究人员
  • 简介:日本原子能开发机构(JAEA)先端基础研究中心和千叶大学大学院等的研究小组,通过对X射线磁圆二色光谱法观测到的信息进行解析,搞清楚了在向石墨烯注入电子自旋时,作为自旋注入源的磁性金属()薄膜和石墨烯结合面附近的自旋状态。

  • 标签: 自旋状态 电子自旋 镍薄膜 结合面 石墨 日本
  • 简介: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的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ZSW)的科学家开发出的锂离子电池,据称超过当前国际技术水平。研究人员说他们的技术使单独一个电池充电一万次而保留85%的充电能力。如果用于电动车,这将使每天都充电的电池寿命达27.4年。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安全 电池充电 研究人员 电池寿命 科学家
  • 简介:Alcoa(美铝公司)和以色列Phinergy公司最近在位于蒙特利尔的维伦纽夫赛车场对一台电动车进行了测试,而真正惊人的是随后发布的新闻稿——该车搭载了两家公司联合开发的铝空气电池后,其续航里程可以增加到994英里(约合1600公里)。

  • 标签: 铝空气电池 公里 蒙特利尔 电动车 赛车场 以色列
  • 简介:对ZnO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根据制备过程的相态将制备方法分为液相法、固相法和气相法。对各制备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述,对ZnO一维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也介绍了本课题组的工作。

  • 标签: 一维纳米材料 ZNO 制备
  • 简介:<正>目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电池,除成本占据全车七成外,还存在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和因进水引发爆炸等缺陷。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李宝胜博士和来自美国的合作伙伴龚伟成创建的极科公司,研发出新一代电动汽车电池,其最大特点是全新的液态冷却系统,功能是防止电池

  • 标签: 汽车电池 电动汽车 新加坡国立大学 充电时间 宝胜 冷却系统
  • 简介:利用共沉淀法实现石墨烯纳米片均匀负载粒径为5nm的氧化颗粒,并研究了石墨烯/氧化纳米衍生体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石墨烯/氧化纳米衍生体比纯氧化纳米颗粒对甲基橙有机染料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当石墨烯在衍生体中的含量为0.51wt.%时,获得的衍生体具有最强的光催化活性,在90rain内能全部降解溶液中的甲基橙。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贡献于石墨烯良好的电子输运性能,能有效阻止氧化纳米颗粒中光生电子和空穴对之间的复合。

  • 标签: 石墨烯 氧化锌 小尺寸纳米颗粒 光催化性能
  • 简介:美国研究人员最新研制一种微型纳米电池,仅12分钟便能一部手机充电完成。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一项创新电池技术将使人们的手机完全充电仅需12分钟,这将意味着手机充电几个小时的历史将不再出现!更重要的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最新发明将带来人们长期寻求的微型化能量存储元件,电动汽车可能受益于该创新技术。

  • 标签: 手机充电 纳米电池 电量 研究人员 创新技术 马里兰大学
  • 简介:<正>日本已正式启动以氨(NH3)为燃料的新型燃料电池的开发。这是日本文部科学省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推进的"尖端低碳化技术开发(ALCA)特別重点技术领域能源载体"项目中的一项内容,由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系教授江口浩一主导。

  • 标签: 燃料电池 发电效率 SOFC 能源载体 日本科学技术 振兴机构
  • 简介:<正>俄罗斯托木斯克工学院研究生研制出一种新型电池,电池密封结构内含有氚元素,内置的砷化镓三维传感器能将氚β粒子衰变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传感器表面有数量众多的小孔,增加了传感器的感应面积,大幅提高了电池的功效。这种电池的输出功率

  • 标签: 充电电池 新型电池 Β粒子 密封结构 托木斯克 输出功率
  • 简介:电动车凭借着环保、节能和轻便等特性,不断成为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但是锂离子电动车续航能力差等缺陷,制约着其快速发展。而提高锂离子蓄电池模块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成为开发出既能够延长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又能够解决电动车的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由于隔膜对蓄电池模块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蓄电池隔膜、电解质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美国国家新能源实验室的丹尼尔道体博士(Dr.DanielHDoughty)发表了名为《电动车用蓄电池模块安全线路图指导》(VehicleBatterySafetyRoadmapGuidance)的报告书,为开发出高能量密度和高的安全性锂电子蓄电池模块提供相应依据。

  • 标签: 电池模块 电池隔膜 电动车 安全性 电解质 ROADMAP
  • 简介:以FeCl3为铁源,油酸和NaOH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还原剂,在水热条件下于180℃反应10h,合成了α-Fe2O3(hematite)纳米晶,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该产物纯度较高,平均粒径约为20nm。将该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组装为锂离子电池后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发现其首次放电曲线比较特殊,且容量达到1280mAhg^-1,使得该材料成为潜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标签: 水热法合成 Α-FE2O3 纳米晶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