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荷兰URNOND,2007年9月27日——帝斯曼公司今天宣布,香港警方开始使用迪尼玛。SB21单向纤维(UD)材质防弹衣来抵御钢芯子弹的攻击。该款防弹衣是首例符合香港警方防御水平要求的软体防弹衣。此前的防弹衣一直采用增强板或金属作为硬体防弹材料。采用迪尼玛。

  • 标签: 单向纤维 防弹衣 曼公司 警方 香港 材质
  • 简介:据报道,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吴忠帅团队发展了一种同时氧化和碱化的新策略,一步法实现了二维金属碳化物纳米向超薄钛酸钠或钛酸钾纳米带的转变,发现其具有优异的储钠和储钾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一纳米》上。

  • 标签: 金属碳化物 纳米片 二维 衍生物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美国化学会
  • 简介:复合药物微粒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因具有较好的超细小的粒径、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体内分布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复合药物微粒可包载蛋白质、多肽、基因等大分子药物,还可实现缓释、控释、靶向给药等,使药物在病灶处释药,具有减少给药剂量、延长作用时间及降低机体损伤等优点。文章简要介绍利用超临界流体膨胀技术、流化床技术、超临界流体辅助渗透技术、超临界流体反溶剂技术制备药物缓释复合微粒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标签: 超临界流体 复合药物微粒 药物微胶囊 脂质体
  • 简介:近日,中科晶电忻州半导体产业基地砷化镓项目正式开业运营。忻州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布局的砷化镓晶体及晶片制造加工项目投资2.5亿元,以研发、生产、销售砷化镓衬底材料为主,建设有2英寸、3英寸、4英寸、6英寸砷化镓衬底材料大规模生产线,规划年产砷化镓单晶片折合4英寸200万

  • 标签: 半导体芯片 忻州 砷化镓晶体 中国 山西 衬底材料
  • 简介:以Pickering乳液液滴为模板,通过液滴表面水合作用制备出MgO/Mg(OH)_2复合空心球壳,通过SEM、XRD等手段进行表征,讨论了空心球壳形成机理,并研究了MgO/Mg(OH)_2复合空心球壳对阿维菌素微胶囊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MgO/Mg(OH)_2复合空心球壳形貌完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2μm。水合过程中部分MgO转变成Mg(OH)_2,并优先复合在未反应的MgO粒子上,形成MgO/Mg(OH)_2复合空心球壳。以MgO/Mg(OH)_2复合空心球壳为壁材的阿维菌素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 标签: Pickering乳液 空心球壳 MgO纳米粒子 阿维菌素 微胶囊
  • 简介:华东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自主搭建的多通道光谱仪器观测到单个纳米粒子的光学信号,并通过将单粒子光谱技术与多种调控手段相结合,成功在线监测到单个金、银、铜纳米粒子的生长过程,同时将其应用于生物分子的实时追踪。相关成果已被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以“热门文章”接收,将在2012年首期杂志以内封面形式发表。

  • 标签: 铜纳米粒子 生物分子 光谱仪器 追踪 华东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
  • 简介:据报道,7月10日,我国第一超导电缆在昆明正式并网。它标志着继美国、丹麦之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超导电缆投入电网运行的国家。超导电缆技术,是国家十五期间'863'计划新材料领域超导材料与技

  • 标签: 中国 超导电缆 昆明市 电力行业 额定电压 交联聚乙烯
  • 简介:2月17日至20日,科技厅重大专项办公室组织山西省新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前期集中讨论的基础上,对山西新材料产业链做进一步的细化、探讨,从而完善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创新链。

  • 标签: 新材料领域 产业创新 山西省 产业链 科技厅 部署
  • 简介:由国产超导线材制造的我国第一超导电缆,7月10日在昆明正式并网运行,这标志着继美国、丹麦之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超导电缆投入电网运行的国家。昆明西北地区的几万户居民和多个工业企业开始用上了通过超导电缆传输的电力。

  • 标签: 超导电缆 并网运行 超导线材 电网运行 电力 实用型
  • 简介:纳米科技和生物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前沿科学技术,文章介绍了两者交叉所形成的新内容:纳米医学、纳米生物材料和纳米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 标签: 纳米生物技术 纳米生物材料 纳米医学
  • 简介: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获得了资金开发将可见光通信(LiFi)与毫米波技术相融合的无线网络。该项目依据新兴的可见光通信(LiFi)一也称为VLC,其使用可见光传输数据一技术标准和毫米波技术,这对5G传输标准可能产生影响,主办方旨在在家庭和建筑物中实现延迟1ms的10Gbps连接。

  • 标签: 光传输技术 地平线 可见光通信 毫米波技术 投资 欧盟
  • 简介: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多功能混合平台,利用脂类膜纳米线成功制造出生物纳米电子原型装置。这种融入了生物成分的电路不仅能够提升生物感测和诊断工具的性能,推动神经修复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大幅提高未来计算机的效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10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

  • 标签: 生物机制 纳米电子 电子装置 国家实验室 混合平台 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