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人工制造纳米材料虽然可从几千年前我国制造炭黑作颜料算起,但纳米微粒是德国于1984年首先研制出的,开创了人类利用纳米技术的先河。纳米微粒是一种新物态,是物质颗粒直径小于100nm的粉粒集合体,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其颗粒形态.

  • 标签: 纳米材料 瓦楞原纸 超低定量 纳米微粒 电子显微镜 纳米技术
  • 简介:2008年,三位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凭借“绿色荧光蛋白质”(GFP)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荧光蛋白质”是一种生物指示剂,可以让人们跟踪和判断生物细胞的分子变化,对探索生物机理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日本岛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布消息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氧化锌纳米粒子,这种粒子与蛋白质结合后发光稳定,安全性好,而且价格低廉,可应用于尖端医疗领域。日本《每日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质 纳米粒子 开发 低成本 诺贝尔化学奖 生物指示剂
  • 简介:据报导,我国研究机构不久前研发出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LED)的用蓝光和紫光激发的白色荧光粉。发光二极管(LED)有低电压、小电流,在室温下即得到足够的亮度、发光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寿命长、体积小、经久耐用、抗冲击等优点。在小型的文字、数字显示、指示灯、信号灯、照明用光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鉴于用蓝光,紫光或紫外光激发特殊

  • 标签: 发光二极管 LED 荧光粉 信号灯 指示灯 温度
  • 简介: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荧光黄含量不同的一组荧光水滑石(MgAl-LDHs—C20H12O5),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外观形貌、荧光性能、表面官能团及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XRD)图谱显示少量荧光黄的加入没有影响水滑石的结晶性能,荧光水滑石具有典型的水滑石特征峰;扫描电镜(SEM)图片显示采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的荧光水滑石是片层状结构,荧光黄均匀地吸附在水滑石片层表面;荧光水滑石样品在470nm波长光激发下的荧光发射光谱(PL)显示荧光水滑石在500-600nin间出现了1个黄光发射峰,其荧光强度与其中荧光黄的含量有关,荧光黄的含量要适中,过高或过低均影响样品的荧光性能;热重分析(TG)曲线表明荧光类水滑石的热稳定性比纯荧光黄提高很多;红外光谱(IR)显示荧光水滑石含有水滑石和荧光黄的特征官能团。

  • 标签: 均匀共沉淀 荧光 水滑石 结构 性能
  • 简介:利用溶剂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了形貌为准球形、棒形、球棒混合型和菱形,粒径在50nm以下、尺寸均一的锐钛矿型TiO2纳米晶,对合成出的纳米晶TiO2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光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TiO2纳米晶在330nm的激发光下,分别在345nm、363nm、380nm和402nm处存在4个发光峰位。在实验中,首次发现和证实了理论计算出的锐钛矿型TiO2纳米晶的两种直接跃迁发光,分别对应为X(1b)→X(2b)(345nm)和X(1b)→X(1a)(363nm),主要因为油酸改变了TiO2纳米晶的{001}晶面族晶面的表面态。TiO2纳米晶的紫外吸收峰位于229nm,且与其形貌无关;禁带宽度的计算值接近其理论值3.2eV。

  • 标签: TIO2纳米晶 形貌 荧光探针 紫外-可见光谱
  • 简介:报导了CdS/ZnS纳米晶体(NCs)的制备过程和其光学}生质。通过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和反应技术(SILAR),我们用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合成了不同壳层的四个样品,包括CdS核纳米晶以及具有1~3层ZnS壳的CdS/ZnS核/壳结构纳米晶体样品。发现具有一层ZnS壳的CdS/ZnS样品的荧光量子产率大约比未包覆壳层的CdS纳米晶体样品的强11倍。另外,随着壳层的增加(增至两到三层),荧光量子产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对样品进行了温度相关的光谱测量,发现CdS/ZnS和CdS一样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

  • 标签: 纳米晶体 CDS/ZNS 荧光 寿命
  • 简介: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概述了目前国内外WLED用蓝色荧光粉的研究进展,介绍了WLED用蓝色荧光粉的基质材料、制备方法、发光中心和掺杂离子等对WLED用蓝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展望了该类荧光材料的发展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 标签: 白光LED 蓝色荧光粉 发射光谱
  • 简介:利用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采用罗丹明6G及虎红钠盐两种荧光物质分别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研究荧光物质修饰金纳米棒对其横向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值的影响.吸收光谱测试表明,荧光物质修饰金纳米棒的横向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吸收峰值明显提高,相比虎红钠盐,罗丹明6G修饰的金纳米棒的横向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值强度更高.

  • 标签: 金纳米棒 罗丹明6G 虎红钠盐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 简介:据有关媒体报道,南京工业大学电光源材料研究所等承担的“等离子平板显示器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制备技术开发”项目近日通过了验收。该项目主要采用草酸法共沉淀及固相合成技术制备红粉(Y,Gd)BO3:Eu,通过对共沉过程参数的控制保障了前驱体的粒径,在后续的固相合成过程中通过对合成工艺的控制确保了粉体的发光强度;

  • 标签: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等离子平板显示器 技术开发 项目 制备 南京工业大学
  • 简介:以2-苯基喹啉4-羧酸为原料,用丙烯酸羟乙酯(HEA)酯化制备了荧光化合物2-苯基喹啉-4羧酸-丙烯酸-乙二醇二酯(PQFAED)。采用IR、EA、1HNMR、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表征了PQFAED的结构,分析了硝基爆炸物(TNT)对该化合物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PQFAED对TNT有较好的荧光响应,可作为爆炸物检测的传感材料。

  • 标签: 2-苯基喹啉-4-羧酸-丙烯酸-乙二醇二酯 荧光猝灭 爆炸物检测
  • 简介:利用异烟酰肼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邻香草醛)合成了一种新的Schiff碱-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异烟酰腙(L),并制备其Cu(Ⅱ)、Cd(Ⅱ)、Zn(Ⅱ)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等手段对该Schiff碱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得到了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推测组成,并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锌和镉的配合物与配体相比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

  • 标签: 异烟酰腙 SCHIFF碱 配合物 荧光
  • 简介: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完全由自组装DNA纳米结构制成的基因检测平台。该成果发表在了1月11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它可能对基因芯片技术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可能革新在单个细胞内分析基因表达的方式。

  • 标签: 检测平台 结构基因 纳米结构 DNA 自组装 基因芯片技术
  • 简介:纳米气体传感器创新厂商AerNos近日宣布,它们开发出了一款微型、高精度、经济型纳米气体传感器,能够同时探测多种ppb级(十亿分之一)的有害气体,这款气体传感器专为物联网互联设备集成而设计。

  • 标签: 纳米传感器 有害气体 气体传感器 检测 ppb级 设备集成
  • 简介:一、主要应用领域本设备为一种实时在线印刷电路板孔径孔数检测机(简称:PCB检孔机),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高密度小孔径印刷电路板孔径孔数的产品质量检测。通常这些高密度小孔径印刷电路板孔径孔数的检测人工已经无法胜任。

  • 标签: 印刷电路板 小孔径 检测机 孔数 产品质量检测 实时在线
  • 简介:美国制造科学国家中心(NCMS)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了题为《2005年美国制造业纳米科技调查报告》。在NSF支持下进行的这项研究对美国制造业已经达到实用水平的纳米科技应用情况进行了详实的调查。

  • 标签: 纳米科技 检测报告 科技工业 NCMS 国家科学基金会 调查报告
  • 简介:合肥工业大学成功研发出一种快速无标记的核酸适配体体外筛选方法,通过这一方法筛选的核酸适配体,对金属离子表现出高度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提供了性能优良的金属离子亲和物质,从而实现了对重金属超标的快速实时检测

  • 标签: 实时检测 重金属 超标 核酸适配体 合肥工业大学 筛选方法
  • 简介:C/C复合材料综合了碳材料优良的高温性能和复合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它既可以作为功能材料,又可以作为高温结构材料使用,是目前唯一可用于2800℃高温的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是材料质量与安全保证的可靠手段,作为新型的结构材料,C/C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近年来有关C/C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研究的进展情况,并评价了可供C/C复合材料使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 标签: C/C复合材料 无损检测 微观结构
  • 简介: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出一种廉价的便携式微芯片,可以在I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之前,快速检测出那些高风险人群。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芯片不仅能高效广泛地预诊出糖尿病人,还有助于提高全世界的糖尿病护理水平,帮人们更好地研究疾病历史,开发新疗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近期的《自然一医学》网站上。

  • 标签: Ⅰ型糖尿病 纳米芯片 快速检测 斯坦福大学 研究人员 糖尿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