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新技术,并用其制造出一种在结构和化学性质上与广泛使用的工业催化辉钼矿的活跃部分相类似的新分子。新技术可用来制造出比铂更高效且廉价的新型催化,从酸性水中制备氢气。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 标签: 新催化剂 氢气 制备 酸水 开发 《科学》杂志
  • 简介: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La掺杂量的Ni—SiO2催化,研究了La掺杂量对Ni—SiO2催化的Ni活性金属粒径、还原性能、甲烷催化裂解寿命以及反应后生成碳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3时,Ni-SiO2催化的寿命显著提高,而当La、Ni物质的量比由0.3增长至0.6时,催化寿命在一定程度上略有降低;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6时,还原后催化Ni金属的平均粒径从26.43nm不断降低至10.57nm。不同La掺杂量Ni—SiO2催化甲烷催化裂解过程中Ni金属平均粒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n(La):n(Ni)=0的Ni—SiO2催化随反应进行Ni金属平均粒径不断降低,而n(La):n(Ni)=0.3的Ni—SiO2催化随反应进行Ni金属平均粒径则不断升高。碳纤维形态受掺La掺杂量影响较大,随La、Ni物质的量比由0增长至0.3,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碳纤维管径变粗,而随La、Ni物质的量比由0.3增长至0.6,碳纤维变短。

  • 标签: 甲烷催化裂解 Ni—SiO2 LA掺杂
  • 简介:以β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钼制备了MoO3/β筛催化,通过XRD、FTIR、BET、NH3-TP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中有活性组分氧化钼存在,也有不同酸性质的活性位存在,负载量对催化的表面积和孔径有影响;考察了催化对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单纯β分子筛载体有催化活性,不同钼负载量对催化性能有影响,考察负载量区间内反应转化率出现极值。

  • 标签: 丙烷 氧化脱氢 丙烯 Β分子筛
  • 简介: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处理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室温下催化氧化法处理甲醛以其能耗低、浓度处理范围宽、处理深度高等特有的优势正逐步被研究开发,是目前室内甲醛处理的主流方法,也是最有前途的方法。综述了不同催化体系处理甲醛的优点及缺点,讨论了相应的催化机理,并预测了催化氧化法处理甲醛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甲醛 催化氧化 室温
  • 简介:许多天然产物及其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防污活性,将其开发为高效无毒的环境友好型防污已成为防污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论述了将天然陆生植物以及天然海洋生物中海洋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洋微生物作为防污的研究现状。

  • 标签: 天然产物 防污剂 防污活性
  • 简介:均匀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是球形和类球形晶体颗粒,粒径介于21.729~50.553nm之间。研究分析了纳米氧化锌的光吸收能力、光致发光特性和催化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ZnO粒子尺寸越小,紫外吸收越好,光致发光特性越强,表面结构氧空位越大,光催化反应活性越高。初步揭示了纳米氧化锌的催化机制在于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以及表面丰富的吸附氧和结构缺陷。

  • 标签: 纳米材料 氧化锌 制备技术 光催化剂 催化特性
  • 简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棒状SBA-15,通过液相浸渍法合成负载钴SBA-15介孔分子筛,以负载钴SBA-15介孔分子筛为催化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Nz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负载钴SBA15分子筛的比表面积为528.6m2/g,平均孔径为3.14nm;且合成的碳纳米管质量好,表面未发现无定形碳粒子。

  • 标签: 介孔分子筛 碳纳米管 纳米材料 水热
  • 简介:由我国研制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型纳米水溶性系列轧制润滑”近日在鞍山研制成功并实现批量生产。该产品的问世将从源头上解决我国钢铁、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企业在使用润滑油时产生的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

  • 标签: 润滑剂 水溶性 环保型 纳米 自主知识产权 批量生产
  • 简介:以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为结构导向,钛酸四丁酯(Ti(OBu)4)为钛源,低温水浴处理,再经180℃下水热晶化制备纳米TiO2,采用FT-IR、XRD、TEM、UV—Vis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2为锐钛矿相,结晶度高,所得TiO2粒子为纳米棒,界面清晰,规整度高,经紫外光照6h后,对苯酚的降解率可达62.3%,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水热法 四甲基氢氧化铵 光催化
  • 简介:分析了在低水泥浇注料中,由于微粉粒子在水中产生电离、吸附和晶格取代等现象导致其表面荷电形成双电层结构、微粉粒子产生絮凝的现象;阐述了化学外加对微粉粒子的分散作用机理,即DLVO理论和HVO理论;分别介绍了萘系(FDN)、脂肪族、氨基磺酸盐系、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具体作用机理;分析了在低水泥浇注料中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密胺树脂、聚丙烯酸钠、氨基磺酸盐、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等化学外加的应用现状。认为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具有较好的减水效果,其生产与应用研究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 标签: 化学外加剂 DLVO理论 HVO理论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