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在众多的新型太阳电池中,钙钛太阳电池以空前的发展速度脱颖而出,其理论转化效率可达50%,是目前商业化太阳电池的2倍。钙钛太阳电池制备工艺简单,主要包括溶液法和双源共蒸发,以此制备了电子传输层为多孔态、介孔态、平面态的钙钛太阳电池。从电池结构出发,介绍了结构中各功能层的主要作用,重点阐述了电子传输层薄膜的形态变化和钙钛吸收层薄膜的制备方法。最后介绍了钙钛太阳电池面l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钙钛矿 结构 电子传输层 吸收层
  • 简介:针对抽采钻孔孔内出水导致井下瓦斯抽采管路中积水,堵塞管路,增加管道阻力,严重影响抽采系统正常工作的实际难题,皖北煤电集团卧龙湖组织“一通三防”管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探索出4项抽采管路系统自动放水技术,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使抽采流量波动比之前减少53%,且取代了人工放水器。

  • 标签: 管路系统 放水器 卧龙湖 技术 瓦斯抽采 抽放
  • 简介: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用大晶粒尺寸钙钛材料制造出的平板太阳能电池效率接近18%;成为最高效率钙钛基光能转换装置家族的一员。这种电池个体之间的差别很小,使装置具有无滞后光伏响应特性,而这一直是妨碍钙钛装置稳定运行重要的瓶颈。“性能的提高归因于大块缺陷的减少以及在大晶粒钙钛材料中载流子可动性增加。”负责该研究的科学家AdityaMohite说,“我们的观察结果证实晶体的质量与高质量半导体,例如硅和砷化镓不相上下。”

  • 标签: 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 洛斯阿拉莫斯 转换装置 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
  • 简介:科学界用短短5年的时间将钙钛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从最初的3%提升到至今的20.1%。并且钙钛太阳能电池的相关研究工作被期刊Science评为2013年度国际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该评价足够彰显出钙钛太阳能电池极富有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运用前景。综合国内外钙钛太阳能电池部分典型研究工作从钙钛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光吸收层的特性与合成方法、不同空穴传输材料的使用、对电极材料几个方面做出系统性总结,同时也对钙钛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做简要展望。

  • 标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光吸收材料 空穴传输材料 对电极
  • 简介:镁合金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工程材料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而稀土改善了镁合金材料物理及化学方面的性能,使镁合金材料更好地应用于各领域当中。简述了稀土镁合金的应用。展望了稀土镁合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 标签: 镁合金 稀土 发展应用
  • 简介:罗利市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种未来有望在粒子对撞机获得应用的关键超导材料中,杂质可能降低性能也可能提高性能。杂质尺寸决定了它是提高还是降低材料的性能。“铋锶钙铜氧(Bi2212)是仅有的能制造成圆线的高温超导体,它有可能制成磁体得到一系列应用,”博士研究生GolsaNaderi说。

  • 标签: 超导性能 杂质 尺寸 超导材料 高温超导体 博士研究生
  • 简介:钛酸钡因具有高介电常数、压电铁电性及正温度系数等优异性能而成为重要的陶瓷材料。烧结工艺对钛酸钡陶瓷的致密化与显微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钛酸钡陶瓷存在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率较大、介电损耗高、击穿场强低、本身存在薄层时吸收强度弱和带宽窄等缺点,常常通过掺杂改性来提高钛酸钡陶瓷的性能,而不同掺杂材料对钛酸钡陶瓷的影响各异。综述了近年来高性能钛酸钡陶瓷烧结工艺和掺杂工艺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自的主要特点,并列举了钛酸钡陶瓷的主要应用场合。钛酸钡陶瓷应用前景广阔,进一步研究更优良的钛酸钡陶瓷烧结工艺及掺杂工艺意义重大。

  • 标签: 钛酸钡陶瓷 高性能 烧结工艺 掺杂工艺
  • 简介:在室温200℃的范围内,对磁控溅射制备NZnO薄膜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中,以ZnO为阴极靶材,通过温度调节器对基片溅射温度进行控制,以实现对ZnO溅射薄膜特性的控制。系统真空度为3×10^4Pa,溅射气压为5.5Pa,溅射时N90min,通过XRD进行表征,用Jade5.0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ZnO薄膜表面平整、结构致密,具有高度c轴择优取向;在室温20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002)衍射峰的位置趋向34.4°。

  • 标签: ZNO薄膜 磁控溅射 X射线衍射
  • 简介:利用水热法成功地实现了掺杂(Ag、Fe、Al、Ce、Ni、Pb)纳米氧化锌(ZnO)粉体的制备,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掺杂元素种类、掺杂浓度对纳米ZnO的结构、形貌的影响,以及不同测试温度下各种相应纳米ZnO电阻率的变化,X射线衍射谱表明,掺Ag、Fe、Ce、Ni纳米ZnO的结晶度降低;掺Al和Pb纳米ZnO的结晶度变化不大.SEM形貌表征显示,未掺杂的纳米ZnO为片状;掺Ag、Al的纳米ZnO为颗粒状;掺Fe、Ni、Pb的纳米ZnO为六方短柱状.电阻率测试表明,相比未掺杂纳米ZnO,掺Ag、Ce的纳米ZnO电阻率增大,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增加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掺Fe的纳米ZnO电阻率相对降低.掺杂浓度由1%增加到3%时,掺Ni的纳米ZnO电阻率增大;掺Fe、Al和Pb的纳米ZnO电阻率减小.

  • 标签: 氧化锌 掺杂 水热法
  • 简介:为进一步规范稀土、钨矿勘查开采审批管理,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出《关于规范稀土钨矿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的通知》,作出一系列新规定。具体包括:一是继续暂停受理新的稀土勘查、稀土开采和钨矿开采登记申请。允许3类情形例外:全顿使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或省级专项资金勘查项目;具有国家确定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主体资格,为“采储平衡”需要申请设立的稀土勘查项目;符合“开采总量控制、产能平衡、采储平衡”要求、具有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且不突破指标情况下,申请新设钨矿采矿权和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申请新的稀士采矿权。

  • 标签: 钨矿开采 国土资源部 审批管理 稀土矿 采矿权 探矿权
  • 简介:为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研发了新型温拌沥青改性剂,基于布洛克菲尔德旋转粘度试验,确定了温拌剂降粘特性,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试验研究了温拌剂掺量、温度等因素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热重分析试验(TG)和差示扫描量热试验(DSC)等材料分析手段揭示了新型温拌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温拌剂掺量大于1%时,沥青粘度降低约80%,与SBS改性沥青相比,在64-70℃范围内时,温拌改性沥青抗车辙因子提高幅度为28.6%~71.4%,温拌剂的加入不仅降低了沥青粘度,而且改善了沥青高温性能,微观试验分析结果验证了温拌改性剂的降粘机理。

  • 标签: 道路工程 温拌沥青 降粘特性 流变性能 机理
  • 简介: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用不同锂盐(CH3COOLi·2H2O、LiCl、LiOH)合成LiFePO4材料对其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碱性LiOH为锂源和有CTAB为添加剂的条件下,所合成的LiFePO4材料具有单一物相,其放电比容量较高。在0.1C下放电容量为153.8mAh/g,在0.1C和0.2C下,其循环25周后容量仍保持在140mAh/g,在1C条件下经过8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比容量保持率为80%。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阴极材料 LIFEPO4 水热法
  • 简介:结合XRD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从钢渣对胶凝材料活性影响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比表面积钢渣复合胶凝材料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推广绿色混凝土以及加快工业废弃物钢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试验表明,采用比表面积为450m2/kg的钢渣制备的复合胶凝材料在钢渣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0%时,制备的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接近普通混凝土强度;在钢渣复合胶凝材料体系中,水泥和矿渣可以协同激发钢渣的活性,促使水化过程中硅氧四面体结构的变化,提高胶凝体系的活性。

  • 标签: 钢渣 活性指数 气相色谱 混凝土
  • 简介:利用硼氢键[B-H]和氮氢键[N-H]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轻质金属硼氢化物的放氢性能。采用有机化合物尿素CO(NH2)2作为[N-H]键的来源,与硼氢化钠球磨复合。当硼氢化钠与尿素物质的量比为1:1时,生成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氢化物NaBH2·CO(NH2)2。该复合氢化物的放氢性能测试表明,起始放氢温度降低至120℃左右,加热到350℃时约有5.2%(质量分数)的氢气释放出来。

  • 标签: 储氢 氢化物 硼氢化钠 尿素 放氢
  • 简介:文章对负离子彩棉盖丙纶织物纱线的蠕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蠕变性能与应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计算机编程拟合的蠕变曲线与实测曲线十分吻合;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纱线断裂前后负离子的释放未受到太大影响.

  • 标签: 负离子 丙纶 纱线 蠕变 微观结构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分别制备了相同O含量不同Ni含量的Cu—W合金,通过金相显微镜、XRD、涡流导电仪等对合金材料的显微组织、导电率、硬度、密度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相同O含量情况下.随着Ni含量的增加,Cu—W合金上的孪晶有所减少,各相的集聚程度逐渐增加,这更加说明了Ni有利于改进CuW合金的组织性能;Ni的添加对Cu—W合金的性能影响较大,随着Ni含量的增加,Cu—W合金的电导率由40S/m迅速下降到5S/m,而硬度由35HB逐渐上升至68HB,同时烧结后的Cu—W合金的密度也由7.1g/cm3逐渐上升至8.0g/cm3。

  • 标签: Cu—W合金 添加元素 硬度 导电率 影响
  • 简介:文先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ZnO进行改性,再通过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纳米ZnO/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改性纳米ZnO用量对复合乳液的紫外吸光率、复合乳胶膜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TEM、紫外吸收光谱、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抑菌率测试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改性纳米ZnO用量为3.0%时,所制备的复合乳液抗紫外性最强、复合乳胶膜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当纳米ZnO用量升至4.0%时抑菌率显著提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3%和80.0%。

  • 标签: 纳米氧化锌(ZnO) 改性 聚丙烯酸酯 原位聚合法 抗菌
  • 简介:以钬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硝酸银作为银源,通过合适的配比以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纯TiO2m米粉体及不同银含量掺杂的TiO2m米粉体.采用XRD、T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形貌分析和结构表征,XRD结果表明,掺杂银和未掺杂银的TiO2纳米粉体均为锐钬型,平均粒径约为9-13nm,适量银的掺杂有效抑制了TiO2粉体粒径的增大以及向金红石型的相转化.光催化活性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掺银TiO2比纯TiO2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活性有了明显提高.

  • 标签: 溶胶-凝胶(Sol-gel) Ag-TiO2 光催化
  • 简介:分别以乙醇和乙腈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之后通过与商业碳纳米管相比较以研究不同碳源对所制备碳纳米管的结构及其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脱附、热重和拉曼等对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质进行表征.此外,运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得碳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碳源对所得碳纳米管的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其电化学性能的差异.

  • 标签: 碳源 碳纳米管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 简介:与其他二次电池相比,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Li3V2(PO4)3)因具有能量密度大、安全性能优良、稳定性良好、锂离子扩散通道大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Li3V2(PO4)。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改性的研究现状,并且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3V2(PO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