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水温(18±1)℃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苯尼考及其主要代谢物苯尼考胺在体质量(100±10)g鲤(Cyprinuscarpio)体内的代谢及残留规律,以制定休药期。实验鱼间隔24h按15mg.kg-1体质量的剂量口灌给药,连续给药3次,在给药后0.5h、1h、2h、4h、8h、12h、24h、2d、3d、5d、7d、10d、15d、20d检测肌肉、皮肤内苯尼考和苯尼考胺的含量。结果表明:苯尼考在鲤体内的代谢速度快,2~4h出现峰值;肌肉中苯尼考和苯尼考胺的残留浓度高于皮肤,肌肉和皮肤中苯尼考的含量均高于苯尼考胺,皮肤中的代谢速度较快。按欧盟标准相应的休药期不少于2d,按日本标准则不少于10d。

  • 标签: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残留 液-质联用
  • 简介: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phonate,PFOS)及其盐类是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一种,是我国松花江等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本文综述了PFOS及其盐类的性质、污染水平及毒性效应等方面研究的进展。PFOS的结构决定了它难降解的特性,针对PFOS的结构特点及污染水平,开发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本文还评估和分析PFOS的毒性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阐述鱼类作为典型模式生物的优势。

  • 标签: PFOS 检测 毒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苯尼考对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ruckeri)体外药效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动力学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及四种培养因子对苯尼考体外抑制鲁氏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1μg·mL^-1和2;鲁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1h后进入对数生长,大约持续7h;在用药4—6h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苯尼考的杀菌功效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MIC、4MIC和8MIC时,PAE分别为3.71±0.11、4.54±0.27和5.52±0.23;苯尼考对鲁氏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且二价阳离子(Mg2+)、血清含量及细菌数量小于10s时对药效无显著影响。因此,保证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并配合最适培养条件,是苯尼考发挥最高药效的前提条件。

  • 标签: 氟苯尼考 鲁氏耶尔森氏菌 体外药效
  • 简介:广西北斗星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吴健华等,以自然患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猪为实验对象,观察莱西注射液与苯尼考注射液、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的疗效对比试验.结果:莱西注射液试验组的高、中、低剂量组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0.0%、73.3%,苯尼考注射液的总有效率为86.7%;

  • 标签: 氟苯尼考注射液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疗效 盐酸多西环素 动物保健品 有限公司
  • 简介:本文建立了水产品中胺氰菊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丙酮(体积比2:1)超声提取、冷冻除脂、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和确认,外标法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胺氰菊酯在10.0~40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2.0μg·kg^-1,定量限为4.0μg·kg^-1。在4.0、8.0和40.0μg·kg^-1加标水平下,鲤(Cyprinus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Uus)和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Boone)可食部分为基质的平均回收率为87.92%~98.37%,相对标准偏差为0.96%~4.97%。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净化效果理想、重珊陛好,可满足水产品中胺氰菊酯的定性定量检测的要求。

  • 标签: 水产品 氟胺氰菊酯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通过构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ruckeri)感染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病理模型,设立阴性对照组(不攻菌不给药)及阳性对照组(攻菌不给药),比较研究了高(50mg.kg-1)、中(20mg.kg-1)、低(5mg.kg-1)苯尼考剂量治疗组和氯霉素(10mg.kg-1)对照组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效学。连续给药3天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和50%,表明病理模型构建成功;而苯尼考低、中、高剂量组和治疗对照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0%、0%、0%、10%。愈后各实验组鱼血液中均无细菌感染;除阴性对照组外,鱼肝、肾组织中均可分离到鲁氏菌,但不致鱼死亡。实验结果表明,苯尼考对感染鲁氏耶尔森氏菌的西伯利亚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药效优于氯霉素,可用于治疗鱼类细菌性疾病。

  • 标签: 氟苯尼考 鲁氏耶尔森氏菌 西伯利亚鲟 体内药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