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民间有一首顺口溜:“鸡蛋脑袋,赛如核桃;绿豆眼睛,远近能瞅;箭杆脖子,一尺五大;五花硬盖,风雨不透;白色肚囊,泥水不沤;鸭子巴掌,分水两流。”您知道这形容的是什么动物吗?对啦,是龟!这是多么生动的描绘啊!

  • 标签: 文化 台湾地区 闽南 顺口溜 风雨
  • 简介:在室内控温水族箱中设6℃、11℃、16℃和21℃四个水温组,饲养7周,研究了初始体重为1.72±0.24g的鳞鱼(Brachymystaxlenok)幼鱼摄食和生长的最适水温。结果表明,16℃时鳞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食物转化率(FCE)和摄食率(F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些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二次回归曲线来描述,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SGR=(-2.601)+(0.887)T+(-0.027)T2;摄食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I=(0.111)+(0.292)T+(-0.009)T2(P〈0.01,R=0.990);食物转化率水温的回归方程为FCE=(52.828)+(11.951)T+(-0.393)T2。鳞鱼在11~21℃都可以摄食生长,最适水温为15.20℃~16.43℃。

  • 标签: 细鳞鱼 水温 摄食率 生长率
  • 简介:爱好观赏鱼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孔雀鱼是一种很容易养殖的观赏鱼,繁殖能力也比较强,可以带给我们生的惊喜和长的愉悦。但在大批量养殖孔雀鱼的过程中,却难免受到一些传染病的侵袭,其中让人防不胜防并且杀伤力很大的便是孔雀鱼尾病。

  • 标签: 孔雀鱼 繁殖能力 观赏鱼 大批量 传染病 杀伤力
  • 简介:1在水温6℃、14℃、22℃和180×60×50cm控温水族箱中,饲养初始鱼体质量11.3±0.94g的鳞鱼Brachymystaxlenok幼鱼21d,测定了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和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水温14℃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温6℃时,22℃时消化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前2个处理组(P〈0.05)。肠中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胃和肝中(P〈0.05),其次为幽门盲囊。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在14℃时最高,其中肠和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组。各水温条件,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最高,其次为肠。6℃时,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14℃和22℃时,幽门盲囊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胃和肝脏中差异不显著(P〉0.05)。14℃时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最高,6℃时肝脏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14℃时,其它组织中各处理组间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细鳞鱼 水温 消化酶活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镜泊湖鳞斜颌鲴的年龄与生长。通过对鳞斜颌鲴鳞片上形成的年轮鉴定和退算,镜泊湖鳞斜融鲴的1龄鱼体长为5.5cm;2龄鱼12.6cm;3龄鱼18.2cm;4龄鱼23.1cm;5龄于26.8cm;6龄鱼29.0cm。体重与体长的相关表达式为:w=0.01287513.0553,r=0.999。根据Von.Bertalanffy的生长方程的理论公式运算,其生长参数:L∞=40.8cm;W∞=1024g;-k=0.244;to=0.332,r=0.998.tip=5.2龄;Tmax=13.7龄。

  • 标签: 细鳞斜颌鲴 年龄 生长 镜泊湖 黑龙江水系
  • 简介:在水温(16±0.5)℃,采用静水实验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体质量(35.8±9.6)g的鳞鲑Brachymystaxlenok幼鱼鳃和肝脏的急性毒性,铜离子浓度为24h半致死浓度(LC_(50))的1/4倍、1/2倍,及1倍。结果表明:铜胁迫初期鳞鲑幼鱼的鳃充血而颜色而变暗,后期鳃血管和细胞病变,颜色变浅。鳃丝先弯曲,然后溃烂,最后脱落;肝脏出血、肿大,切片显示肝脏细胞空泡化,后期可以看到坏死的细胞核。铜离子对鳞鲑幼鱼的鳃和肝脏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是铜急性中毒致死的原因之一。

  • 标签: 细鳞鲑 急性毒性
  • 简介:在水温12℃、溶氧8.00mg·L-1、pH7的静水条件,研究不同剂量的高锰酸钾、聚维酮碘、食盐及甲醛对平均体质量(10.0±0.2)g鳞鲑Brachymystaxlenok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聚维酮碘、食盐及甲醛对鳞鲑幼鱼的24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42mg·L-1、3.84mg·L-1、11070.00mg·L-1和26.25mg·L-1,48h半致死浓度为5.47mg·L-1、3.27mg·L-1、9900.00mg·L-1和18.26mg·L-1,72h半致死浓度为4.50mg·L-1、3.17mg·L-1、8630.00mg·L-1和14.93mg·L-1,96h半致死浓度为4.12mg·L-1、2.97mg·L-1、7950.00mg·L-1和13.23mg·L-1,安全浓度为1.19mg·L-1、0.71mg·L-1、2376.00mg·L-1和2.61mg·L-1。这4种消毒剂对鳞鲑幼鱼的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聚维酮碘>高锰酸钾>甲醛>食盐,其中甲醛和食盐是防治鳞鲑幼鱼疾病较好的药物。

  • 标签: 细鳞鲑 急性毒性 安全浓度 半致死浓度
  • 简介:多普勒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能在不损伤机体诊断内脏器官,现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医学疾病的诊断和畜牧领域,而在水产业应用很少。本试验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黄鳝Monopterusalbus的性腺发育和内脏器官形态,记录观测结果,分析超声影像,做出合理的判断。

  • 标签: 多普勒超声诊断 黄鳝 性腺 发育
  • 简介:本文采用电泳方法对德国鲤,选育鲤及杂交种的肝组织Pod、Mdh、Est三种同工酶进行分析,三种鲤的Pod同工酶谱只有一种表型,Mdh酶谱中选育鲤在MDH-2出现杂交。Est酶谱中选育鲤Est-6有基因多态现象,德国鲤Est-1和Est-5有多态现象,两个亲本在生化遗传上比较接近。

  • 标签: 同工酶 基因多态现象 德国镜锂 选育镜锂 杂交后代 生长优势
  • 简介:本文用26个扩增效果好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鲤(CyprinuscarpioL.)养殖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指导其群体选育。本研究共检测到153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08~400bp,平均等位基因数(A)5.884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2.8625个,平均观察杂合度(Ho)0.5063,平均期望杂合度(He)0.56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5292,表明该繁育群体处于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用χ2检验和遗传偏离指数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群体处于平衡状态,但在多个位点表现出杂合子缺失严重,显示出人工选择的痕迹。用PHYLIP3.6软件绘制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依据亲本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以避免近亲交配为原则,建立最佳亲本配组体系,繁育获得2个选育群体,以常规群体繁育子代群体作为对照组,对子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数量性状分析显示,选育群体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5414~0.5449之间,其生长速度较对照群体快14.81%~63.71%。连续2年的生长实验证实,微卫星标记指导群体选育技术在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避免近交衰退,快速建立优良种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微卫星 镜鲤 群体选育
  • 简介:利用992个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德国鲤(Cyprinuscarpio)F1代190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型检测,共组成51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5138.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19cM;利用软件MapQTL6.0采用区间作图法对酸性磷酸酶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分析。研究结果共检测到9个与酸性磷酸酶有关的QTLs,分布于8个连锁群。其中LG24连锁群LOD值最大(5.37),位于LG24连锁群,最大的可解释表型变异为13.8%。通过BLAST与斑马鱼进行序列比对,找到了与斑马鱼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横跨膜蛋白50a、ADP核糖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家族b8同源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结果对鲤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疾病调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镜鲤 遗传图谱 QTL 酸性磷酸酶
  • 简介:鲤鱼种、种间对水体温度变化适应性存在很大差异,种、种间的正反杂交组合不同,其抗寒能力表现也不同.种杂交可将抗寒基因传递给后代,随着世代而增加,可育成抗寒品种.种间杂交组合不但亲合力差,其后代抗寒基因不稳定,有消失可能,这可能与脂肪酸代谢的特性有关.

  • 标签: 抗寒能力 遗传特性 鲤鱼 种内杂交 遗传差异 种间杂交
  • 简介:<正>松浦鲤与常规养殖的鲤鱼品种相比,具有体型完好、含肉率高、鳞片少、生长速度快,抗寒力强、易垂钓、养殖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点,是农业部"十二五"主推的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为加快本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我院2012年进行了该品种的主养试验。1池塘条件1.1池塘条件选用池塘为我院107#池塘,该池为长方形,东西朝向,长50m,宽22m,面积1.6亩,

  • 标签: 镜鲤 松浦 试验总结 成鱼 含肉率 养殖经济效益
  • 简介:沉性硬颗粒饲料是我省目前水产养殖生产应用的主要饲料,而膨化浮性饲料在我省尚未应用于规模化水产养殖生产中.为了探讨膨化浮性饲料在我省水产养殖应用的可行性,2002年,在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水产试验场,采用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进行德国鲤鱼种养至商品鱼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示范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 德国镜鲤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 简介:利用233个微卫星标记检测鲤(CyprinuscarpioL.)一个家系的107尾个体的基因型,采用GLM方法对肌肉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4种经济性状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结果显示:有17个标记分别与肌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有4个标记(HLJ030、HLJ2560、HLJ3633,和HLJ3554)与肌肉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这些标记与性状间可能存在连锁关系。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了多重比较,找到了与这两种性状相关的优势基因型,为鲤的肌肉品质性状选育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 标签: 镜鲤 微卫星 肌肉脂肪含量 肌肉蛋白质含量
  • 简介:2012年5-10月,在面积为0.19hm2的试验池1中放养体质量160g的松浦鲤(CyprinuscarpioSongpu)117,700尾·hm^-2,混养体质量160g的长丰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春片、乌子头和鳙(Aristichthysno-bilis)夏花鱼种。在面积为0.19hm2的试验池2中放养体质量149.5g的松浦鲤3,450尾·hm^-2,只混养鲢和鳙夏花,采用常规饲养方法。2012年10月2日,试验池1平均每hm2产鱼21,025.5kg,其中松浦鲤平均全长34.3cm,体质量1425g,产量18,294.0kg;长丰鲢春片平均体质量674g,平均产量1,816.5kg,长丰鲢夏花平均全长18.6cm,体质量112.4g,平均产量592.5kg;鳙夏花平均全长达12.1cm,体质量39.9g,平均产量322.5kg。试验池2平均每hm2产鱼3,069.0kg,其中松浦鲤平均全长35.0cm,体质量1225g,平均产量2,766.0kg;鲢夏花平均全长达11.3cm,体质量24.9g,平均产量130.5kg;鳙夏花平均全长达11.1cm,体质量35.1g,平均产量172.5kg。试验表明,高密度养殖的松浦鲤产量显著高于密度低时,长丰鲢夏花的出池体质量是普通鲢的4.5倍,特殊生长率(6.27%·d^-1)是普通鲢(3.5%·d^-1)的1.79倍。文中还讨论了松浦鲤养殖池的水质和技术特点。

  • 标签: 松浦镜鲤 长丰鲢 食用鱼养殖 混养
  • 简介:用37尾雌和14尾雄松浦鲤CyprinuscarpioSongpu构建37个血统明确的全同胞家系,同池、同条件养殖。用筛选出的9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和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进行子代群体(1318尾)的亲权鉴定。9个位点共检测到53个等位基因,各位点均为高度多态(PIC〉0.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42,观测杂合度为0.755。亲本基因型信息的模拟分析显示,利用9个标记将子代分配到亲本对的成功率可达100%。实际鉴定结果:1287尾个体准确鉴定到配组的亲本对,鉴定成功率为97.6%。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提供的标记和检测方法可用于松浦鲤的亲本遗传距离分析和家系亲缘追溯,也适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监测。

  • 标签: 松浦镜鲤 微卫星 家系 亲缘关系
  • 简介:用1m^3网箱于库湾进行松浦鲤(散鳞鲤♀×德国鲤♂)与野鲤,建鲤网箱养殖试验。野鲤4个网箱,平均每箱为531尾,平均个体重110.93g;建鲤2个箱一箱放450尾,另一箱放449尾,平均个体重73.45g;松浦鲤1个网箱放578尾,平均个体重49.50g,经137天饲养群体净野鲤为78.8kg/条,建鲤为60.8kg/箱,松浦鲤为106.9kg/箱,瞬时体重增长率野鲤为0.778;建鲤为1.126;松浦鲤为1.336。从群体产量及个体生长速度松浦鲤都高于野鲤和建鲤。

  • 标签: 松浦镜鲤 野鲤 建鲤 网箱养殖 瞬时体重增长率 适应能力
  • 简介:本文检测分析黑龙江和长江地区散鳞鲤Cyprinuscarpio群体的主要生物学特征、生长性能、生化遗传特性。结果表明:长江群体后代鳞被分离较大;全长/体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头长、体长/头高、头长/头高、尾柄长/尾柄高等可量性状差异显著。黑龙江群体较长江群体在1龄鱼阶段具有生长优势,2龄鱼生长无明显差异。2个群体1龄和2龄鱼的成活率无明显差异。测量不同酶在不同组织中的活性,结果发现长江散鳞鲤与黑龙江散鳞鲤在酯酶和乙醇脱氢酶的谱带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淀粉酶、超氧化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及其他酶的带型和活性差异不明显。

  • 标签: 散鳞镜鲤 生物学特征 生长性能 生化遗传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