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发酵饲料在动物日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本文就发酵饲料的发酵原理和影响发酵饲料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发酵饲料 发酵原理 品质 影响因素
  • 简介:通过气象因素对乌丹蒿(ArtemisiawudanicaLiouetW.Wang)花粉水平及垂直方向传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乌丹蒿花粉粒在24h内,在12∶00时至14∶00时,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传播花粉粒数量最多,花粉粒总量可达732粒。这一时段的气温为29.9℃,相对湿度为39%,风速为0.9米/秒。在24h内乌丹蒿传粉效率与气温、风速等气象因素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 标签: 传粉 花粉粒 气象因素 乌丹蒿
  • 简介:为了解半干旱地区城市草坪的节水途径,对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庭院休闲草坪在不同修剪高度下秋季水分的蒸散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秋季气温的逐渐降低,在修剪高度为5cm、8cm和12cm的草地早熟禾草坪中,草坪蒸散量随着修剪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修剪高度对控制草坪0-15cm土层土壤失水的影响最大,其次是15-30cm土层,而对30-60cm土层的土壤失水基本没有影响

  • 标签: 草地早熟禾 草坪 修剪高度 秋季 蒸散 土壤水分
  • 简介:针对果洛州退化草地与示范项目要求,在果洛州甘德县青珍乡隆格滩冬季草场,使用D型肉专考对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进行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结果表明,0.1%和0.2%D型肉毒素燕麦毒饵对高原鼠兔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大面积使用。

  • 标签: D型肉毒杀鼠素 高原鼠兔 试验报告
  • 简介:为确保农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对农牧民的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地区的选点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影响牧民培训需求的相关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农牧民培训质量的对策及建议,促进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农牧民培训需求 影响因素 二元Logistic
  • 简介:通过应用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和D·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进行防治高原鼠兔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诱鼠颗粒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3.65%和91.56%.两药剂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F=1.699〈F0.05=3.885,即P〉0.05)。且与常用药剂(0·1%c·肉毒杀鼠素燕麦毒饵)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 标签: 诱鼠颗粒毒饵 高原鼠兔 校正防治效果
  • 简介:本文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组成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放牧方式和强度对家畜和草地的影响、高寒草甸地区人工草地建植和利用的研究进展。为了保护草地植物多样性及获得较高草地生产量,应使草地承受适当的放牧压力。

  • 标签: 放牧强度 植物组成 植物生物量 高寒草甸
  • 简介:本文通过叙述地被植物的特点及在园林绿化时植物配置的原则,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青海野生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时的配置组合。

  • 标签: 地被植物 园林 配置
  • 简介:本文研究了5-8月龄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植株主根直径与移栽成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主根直径与移栽成活率呈三次曲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1125.7x3-1656x2+637.7x-19.14,R2=0.97。由回归方程解出,当主根直径为0.263cm时,华北驼绒藜群体移栽植株的平均成活率达到最大值54.51%。较小主根直径的植株和较大主根直径的植株移栽成活率均较低。同时表明,在环境因素作用下,主根直径较粗的华北驼绒藜在低气温时移栽,成活率相对较高。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移栽建植 主根直径 成活率 曲线回归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三个典型红砂群落的红砂水势日变化及其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分析红砂水势与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红砂,叶水势存在差异。最高水势值出现在早晨和黎明前后,为-14.69Mpa和-14.26Mpa。最低水势值出现在正午前后,为-18.52Mpa。红砂的叶水势值早晚变化不明显,说明红砂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不同样地红砂的叶水势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三个样地的红砂水势与土壤水势差异性显著,均表现为:Ⅰ号样地、Ⅱ号样地〉Ⅲ号样地。

  • 标签: 红砂 叶水势 土壤水势
  • 简介: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苏尼特左旗草原大范围草地生物量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了荒漠化草原生物量的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生物量的决定因素是与降水、温度关系呈正相关,与0~50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容重也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看对于荒漠化草原而言,气象要素尤其是降水条件是草原生物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 标签: 荒漠化 生物量 气象因子
  • 简介:利用河南县牧气观测资料,根据垂穗披碱草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牧草的再生能力与积温、草原干湿指数、产草量的关系,可作为科学利用草场,合理轮牧的依据。

  • 标签: 牧草再生能力 草原干湿指数 轮牧
  • 简介:通过对铁卜加地区气象因子与蝗虫发生量的回归分析表明,该地区蝗虫发生量与4~5月份的地温极为相关,其相关系数Y地温=0.951

  • 标签: 蝗虫 发生量 地温 相关
  • 简介: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两种取样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不同取样方法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在不同样方间的变化为4-17种/m^2。样线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9-10种/m^2,空间变化的结构比随样线长度的增加整体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在样线长度为1500m时最小,采用样线法取样时样线长度应该在1500m-2000m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11-12种/m2,样地法取样时结构比随样地面积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随样地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样地取样面积在6400m^2-8100m^2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会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获得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信息,更能够全面地反映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

  • 标签: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空间异质性 取样方法
  • 简介:本文利用2007-2011年锡林浩特牧草营养成分数据,及同期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数据,分析了牧草营养成分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7-2011年,粗纤维含量由低于20%的含量增加到接近40%,灰分含量由10%下降到5%,粗蛋白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变化在3%之内。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三个气象要素中,年日照时数是影响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年均气温是影响灰分含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牧草 营养 气象
  • 简介:青海湖滨区草地蝗虫适生于海拔3100~3500m,植被盖度60%~85%的温性草原和高寒草原上坡度≤9℃的缓坡区;其种群数量主要受胚胎期和蝗蝻期温湿(或温雨)系数的影响,当胚胎期温湿系数为9%~14%、蝗蝻期温湿系数为11%~16%时,有利于草地蝗虫的发育和为害.

  • 标签: 草地 蝗虫 环境因素 关联性
  • 简介:为研究不同晾晒时间(0h,2h,4h,6h)对菊芋青贮品质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时间(8∶00,10∶00,12∶00,14∶00)取样,在相同的条件下常规青贮50d后,对不同的处理从感官评定与发酵指标测定两个方面来分析评价不同晾晒时间的菊芋青贮饲料品质。结果表明,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后,芳香味较浓,色泽与原料色较接近,茎叶结构保存尚好,感官评定得分较高;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pH值最低,为4.27,显著低于对照(P<0.05),更有利于青贮长时间贮存;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表明,晾晒2h的饲料粗蛋白(CP)保存尚好,粗脂肪(EE)含量最高,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CA)含量最低,为13.58%,酸性洗涤纤维(ADF)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综上所述,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饲料品质较好。

  • 标签: 菊芋 晾晒时间 青贮 品质
  • 简介:探索天然牧草最合理的调制方式,提高天然牧草干草的品质,是当前我国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实验以天然牧草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天然牧草刈割时间以及集拢时间,研究不同调制方式下天然牧草营养物质和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天内刈割时间越晚,天然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越少,牧草返潮作用越严重;当天然牧草刈割后,晾晒72h均可达到安全含水量;天然牧草达到安全含水量时要立即进行打捆贮藏,反之,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会随晾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 标签: 天然牧草 干草品质 刈割 集拢
  • 简介:草地退化是一直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施肥是草地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解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氮、磷等肥料施用后对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有机磷酸二铵等,在内蒙古赛汗塔拉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对植被盖度、密度的影响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在3.8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38.8%(P〈0.05)。过磷酸钙对植被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有机磷酸二铵在施肥量是1.25kg100m-2时,盖度和密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4%和31.8%;在1.25和5.15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53.1%、56.1%(P〈0.05)。基于同样的纯氮添加量的比较说明,有机磷酸二铵与尿素相比,在地上生物量和密度方面影响更显著。

  • 标签: 荒漠草原 草地施肥 退化草地 植被恢复
  • 简介:试论风沙土对我省草原及环境的影响严振英青海省草原总站在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中,土地沙漠化是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土地沙漠化(风沙土)是一种严重的蚕食式、潜移式的灾害。据资料,在过去的50年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65万平方公里可用地变成了沙漠,仅就东部苏丹而...

  • 标签: 风沙土 土地沙漠化 严振 潜移 畜牧业生产 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