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饲草储备是我国草原牧区战略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有效解决草原牧区遭受突发自然灾害进行抗灾、减灾和防灾的根本,是解决草原牧区食草家畜安全越冬的重要保障,是草原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环节。本文介绍了我国草原牧区抗灾饲草储备战略意义与牧区常见自然灾害概况,简述了抗灾饲草储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抗灾饲草储备技术、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建立大型饲草储备库及饲草产品交易信息平台等方面系统的分析了抗灾饲草储备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牧区抗灾饲草储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进而实现我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宏图。

  • 标签: 牧区 自然灾害 饲草储备 持续发展
  • 简介:饲草料储备量与牲畜出栏率之间存在着回归关系,建立回归方程;Y=-1.79+1.6x,预测和防止冬季牲畜缺草而形成的牲畜损失。

  • 标签: 饲草储备 牲畜出栏率 回归分析
  • 简介:长江源区的土地沙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曲麻莱和治多两县境内的通天河阶地及楚玛尔河滩地,在玉树、称多县和塘古拉山乡也有分布。在青藏公路的五道粱至二道沟以东的河滩地区,有大片流动沙丘分布。在沱沱河口以东有连片的流动沙丘分布,其余地区为不连片的零星流动沙丘和沙漠化土地分布,长江源区共有沙漠化土地面积19475.32k。土地沙漠化的迅速扩展,不仅影响本区生态环境,同时直接影响着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本区高海拔寒冷的严酷自然条件,依科技为先导,建立科技示范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恢复植被与防治沙漠化土地相结合,即采取封育保护或建立生态保护区,在条件适宜的地区结合补播、治沙造林,运用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技术措施,建立新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

  • 标签: 长江源区 沙漠化 防治技术
  • 简介:本文运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影像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依据土地利用碳源/碳jr-理论,结合区域实际特点,利用碳排放系数法和能源消耗法对准格尔旗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并进行时序变化特征分析。并引入碳排放风险指数指标,采用普通克里格方法,结合运用GIs对准格尔旗碳排放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13年间共增长了872.62万吨,其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2)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碳源,林地和草地是主要的碳汇,二者的碳排放(吸收)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对碳排放总量的贡献最大,并且与研究区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3)从空间上看:碳排放风险指数在不断增大,碳排放风险为负的区域在慢慢减少,碳排放风险为正的区域越来越大,碳排放风险指数值处于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沙圪堵镇和大路镇,大多都为城镇用地,碳排放风险指数值处于较小区间的区域,主要为远离城镇的地方及周边的一些林地和水域。

  • 标签: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空间格局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