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在肉猪生产中,小中猪常在高温闷湿环境下发生突然倒地现象,调查发现,造成"倒地症"的主要疾病是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常有弓形体病和衣原体感染。本文针对猪场生产实际,侧重分析了"倒地症"的发生发展特点,提出了应对该类疾病发生的控制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技术人员防治本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肉猪 倒地症 发生特点 应对措施
  • 简介:一、目前国内猪瘟流行的现状目前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仍有散发性猪瘟流行,已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离到猪瘟病毒。猪瘟在我国呈上升态势。

  • 标签: 猪瘟病毒 防控对策 自治区 散发性
  • 简介: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猪饲料中毒的发生,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猪饲料中毒有其一般规律,在同一时间饲喂发病时间接近,饲喂了同一批饮料的猪发病,而且没有传染性,在采食前一切正常,而采食后突然发病,越是健康的猪发病越剧烈,症状越明显。猪一起发病,而且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一致,发病后能够从饲料上找到发病原因。

  • 标签: 饲料中毒 病原菌中毒 食盐中毒 亚销酸盐中毒 农药中毒
  • 简介:1.人均肉类消费量低于欧美国家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人均肉类消费量较低,鱼贝类、鸡蛋的人均消费量较高。据日本农水省统计,2002年度日本国民人均年肉类消费量为牛肉11.7公斤,猪肉16.9公斤,鸡肉14.3公斤,其他0.6公斤,人均鸡蛋的消费量为20公斤(约345个)。

  • 标签: 日本 肉类消费 消费特点 人均消费量 食物自给率 鸡肉
  • 简介:《病害动物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是国家制定的关于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的基本规程技术标准。《规程》中的生物处理要求通过用焚毁、化制、掩埋或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将病害动物尸体病害动物产品或附属物进行处理,以彻底消除病害因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传统的掩埋、焚毁化制等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在生物安全性、环境友好性生态文明性等方面存在弊端。高温生物复合降解是一种无害化处理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快捷、处理彻底并能实现变废为宝的无害化处理技术,本文对此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以湖北省宜昌市某无害化处理中心为例,对高温生物复合降解无害化处理技术处理成本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高温生物复合降解 无害化处理技术 处理成本 分析
  • 简介:寒冬逐渐消退,气温逐渐回升,降雪逐渐成雨,降水逐渐增多。北方寒气未尽,天燥干冷,南方气温回升,已露春意,但有时气温会突然显著上升回暖拉大温差,继而又出现强降温的异常突变天气,更需时常关注气温变化,做好鹅的饲养、管理、孵化等各项具体工作。

  • 标签: 气候特点 气温变化 春节 大温差 强降温 降雪
  • 简介:对现代中国猪群而言,应激是一个既陈旧又沉重的话题。虽然大家已经讨论几十年了,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仍然非常肤浅,非常偏倚,对应激的机理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对应激原的认识却只是孤立的、静止的。笔者愿就自身的临诊实践阐明现代猪群应激的特点之我见。

  • 标签: 应激原 猪群 应激机理 中国
  • 简介: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非典型、温和型猪瘟逐渐成为本病的主要流行形式。本文对猪瘟的流行病学、感染特点以及抗体变化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期为猪瘟的防控提供帮助。1CSF的流行情况根据目前各大洲地区的生猪饲养量、猪与猪肉制品的国际贸易量以及该病的流行程度,可将猪瘟分为三大流行区,即中南美洲、东南亚欧洲。中南美洲属疫情稳定区,疫病流行逐年减少;东南亚是老疫区,由于各种原因对CSF控制措施不力,疫情较重:欧洲属流行活跃区,特别是中西欧近年来仍然是欧洲猪瘟流行的中心。在东南亚国家中,猪瘟流行最严重的是中国、印尼、越南和菲律宾这4个国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防疫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

  • 标签: 猪瘟病毒 感染特点 体分析 东南亚国家 中南美洲 温和型猪瘟
  • 简介:14头大白小母猪分为两组,每组7头,对照组从妊娠40天到分娩一直饲喂在单独的栏舍内.试验组从妊娠中期到后期每周活动3次,每次30分钟,以便确定母猪活动量增加对母性行为、胎儿生长、脐带血流量及分娩特点的影响。第1胎母猪主要记录生长状态(第十肋骨背膘厚眼肌面积)、母性行为分娩特征。妊娠39~81天时,监测1~2胎胎儿生长、心率、搏动指数、抗病力指数脐带血流量。

  • 标签: 妊娠母猪 生长状态 母性行为 血流量 活动量 分娩
  • 简介:一、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利用生猪的拱掘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茵落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转化。发酵床养猪的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关键是垫料碳氨比与发酵微生物的选择。其技术核心在于“发酵床”的建设管理,可以说,“发酵床”效率的高低决定了该养猪法经济效益的高低。

  • 标签: 发酵微生物 养猪法 有益微生物 人工辅助 有机物质
  • 简介: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80%,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得出,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可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猪丹毒病 病理特点 治疗 猪丹毒杆菌 热性传染病 养殖业发展
  • 简介:猪瘟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OIE制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2002年版)将其列为A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它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呈败血性病理变化。猪瘟病毒是一种滤过性病毒,它的抗原性有一定的保守性。目前认为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有变异的中等毒力低等毒力株存在,强毒株引起急性感染,死亡率高;中等毒力引起亚临床慢性感染,低毒力引起慢性缓和性或隐性感染。

  • 标签: 猪瘟病毒 《国际动物卫生法典》 接触性传染病 中等毒力 防制 特点
  • 简介:按照鸭的生理特点合理进行饲养管理,养鸭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1商品肉鸭的生理特点①全身被覆羽毛,保温性能好,抵御严寒能力强,肉鸭没有汗腺,没有牙齿,味蕾数量少;②消化道较短,肠管约是体长的4~5倍,消化道呈酸性,肌胃发达,收缩压力大;③肉鸭有9个气囊,这些气囊与肝脏连接,这些气囊末端与骨骼相连,使骨胳成为含气骨,内部环境成为一个半开放的系统,易受微生物感染;

  • 标签: 商品肉鸭 生理特点 饲养管理 解剖特点 微生物感染 保温性能
  • 简介:1.疾病的种类增多,死亡率高引起家禽死亡的原因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我国养禽业构成威胁造成危害的疾病已达80多种,涉及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性疾病等,其中以传染病为最多,约占禽病总数的75%以上。同时,不仅疾病的种类增多,而且发病禽的种类也逐渐增多。除常见的鸡、鸭、鹅外,鸽、

  • 标签: 中国 禽病 流行特点 种类 死亡率 病原体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