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在实际生产中,雏鸵鸟(尤其是45日龄内的雏鸵鸟)的饲养管理是鸵鸟整个生长周期中最重要、技术性最强的一个环节。雏鸵鸟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备鸟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种鸟的生产性

  • 标签: 雏鸵鸟 生长发育规律 饲养管理 生长周期
  • 简介:1糠麸类糠麸类主要有麦麸、玉米糠、统糠等。这三种饲料含粗纤维都很高,如用麦麸和玉米糠喂产蛋鸭和肉用鸭.在饲料中的含量都不能超过15%。这三种糠也是喂鹅的好饲料,一般在饲料中不能超过20%。

  • 标签: 饲料 生长 家禽 糠麸类 粗纤维 肉用鸭
  • 简介: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一种内源性配体,1999年由日本国立循环器病中心Kojima等人从小鼠和人的胃组织中成功分离并鉴定。Ghrelin系由28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能够和GHS-R结合而刺激生长激素GH的分泌。就目前的研究报道来看,Ghrelin除调节生长激素分泌外,还能增强食欲,调节能量代谢;促进胃酸分泌,增进胃肠功能,Ghrelin可通过其相关机制(不依赖于GH),调节心血管功能;并对肿瘤生长等诸多方面表现出重要的生物学效应。有关Ghrelin

  • 标签: 生长激素释放 肽研究进展 释放肽
  • 简介:我县个体户张××于2003年11月份从江苏徐州购进正佳饲料,分别出售给21家养殖户饲喂,饲养半月后,养鸡户陆续发现苗鸡生长缓慢,羽毛松驰、软腿、易拉稀发病、死亡率高,小鸡食量减少同时停滞生长等现象。在调查中发现,同龄鸡喂其他饲料已超出喂正乐饲料2倍多重。

  • 标签: 劣质饲料 肉杂鸡 生长缓慢现象 饲养管理 质量检验
  • 简介:附红细胞体(Eperythmzoon)是寄生于动物血液里,可附着在红细胞的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一种单细胞原生物;传染病学上分类属于立克次氏体,能引起各种动物热性、溶血性疾病。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已经有关于该病的报道,猪常见,牛较少报道。近年来,我省个别牛场开始发现此病,现摘录报道如下,望能引起同行对该病危害性的重视。

  • 标签: 附红细胞体病 溶血性疾病 六十年代 立克次氏体 传染病学 动物血液
  • 简介:选择35日龄体重相近的二元杂交(长大)断奶去势公猪1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栏),每个重复4头,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预饲期7d,试验期40d.试验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0mg/kg喹乙醇、25、50和100mg/kg喹赛多,研究喹赛多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5、50、100mg/kg喹赛多可以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和腹泻率;其中,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4%、9.9%和24.3%,料肉比比对照组降低9.3%、13.5%和14.0%,腹泻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6.4%、72.7%和74.8%;在仔猪日粮中添加100mg/kg喹赛多可以提高仔猪屠宰率和瘦肉率,提高眼肌面积,降低胴体肥肉率.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喹赛多的适宜添加量为50~100mg/kg.

  • 标签: 喹赛多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日粮 添加量
  • 简介:禽住白细胞原虫病多在夏、秋季节发病,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在138—225日龄的鸡群中暴发。因此,一定要认真地加以防治。

  • 标签: 禽住白细胞原虫病 防治 症状 诊断
  • 简介:抗生素在它们被发现不久就被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上应用。许多年来抗生素作为动物饲料里的生长促进剂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养禽与养猪业上。日粮中的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旨在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如提高肉鸡生产的饲料效率与体增重。然而,尽管以前考虑到了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但是有关抗生素的抗药性在人群中感染流行的争论从来也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的高度(Revington,

  • 标签: 血清生化指标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土耳其 生长促进剂 鹌鹑
  • 简介: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而引起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它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一咱原虫病。目前报道发生该病的有30多个国家,我国报道发病的已有26个省、市、区。尤其是2001年以来对猪发生本病的报道急剧增加,许多猪场由于其病流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几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方法。

  • 标签: 附红细胞体病 防治 流行病学 症状
  • 简介: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猪的红细胞上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本病传播主要通过吸血昆虫、猪疥螨及未消毒针头等途径。另外,病原体也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本病可引起新生仔猪贫血、腹泻、高度致死,架子猪及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诊治 吸血昆虫 垂直传播 仔猪贫血 隐性感染
  • 简介:香河县刘宋镇庆功合村任某2002年10月份引入的17头仔猪,饲养至2002年12月10日有7头相继发病,畜主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和神E先锋等药物治疗3天。未能控制病情。遂向笔者求诊,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经及时治疗最后痊愈。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一、临床症状发病猪体温在40℃~41.7℃之间,皮肤发红,耳背青紫色,被毛无光泽,毛孔有铁锈样出血点,腹泻,排浅红色尿。呼吸气喘,啃咬现象较明显,舔食从断尾处流出的血液。二、镜检耳静脉取血一滴,加等量过理盐水混合,滴在载玻片上,盖好盖玻片,置16×4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血浆中抖动、转劝的圆点状或杆状的病原体,还可以看到移动着变型的红细胞体。三、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和镜检,诊断为猪中度附红细胞体感染。四、治疗1.每头每天每千克体重用15毫克长效土霉素,早晚各肌肉注射一次,连续应用6天。其次每头猪肌肉注射富铁力600毫克。

  • 标签: 冬季 疾病感染 附红细胞体病
  • 简介:我县某小型猪场,存栏商品架子猪150余头。2004年9月10日,购进苗猪36头,三天后相继发病,呈暴发趋势。主要表现为高热,厌食,粪便干燥,尿黄,皮肤发白,个别猪发病后皮肤泛红。应用青霉素,丁胺卡那,安乃近等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并出现死亡病例,遂邀笔者前去诊治,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及血液学检验,最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临床症状 病理剖检 血液学检验 防制措施
  • 简介: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地流行趋势日增,是造成猪牛羊等家畜死亡的一种主要传染病。流行特点从临床上看,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发病家畜不分品种年龄。传播途径以接触性传播、血源性传播、垂直传播、吸血昆虫传播为主。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接触可发生传播。被附红细胞体污染的注射器、针头、耳标钳、剪毛剪、输精器等可经血液传播。吸血昆

  • 标签: 奶牛 附红细胞体病 诊断 治疗 临床症状
  • 简介:猪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嗜血性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两者都是近几年广泛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寄生虫病,均以8~10月间的高温季节较为多见,两者都有高热稽留(40.5℃~42℃)、皮肤变色等相同症状,临床上很容易混淆,要注意鉴别。在传播途径上,猪弓形体病是猫;而猪附红细胞体病是蚊蝇或胎盘垂址传播。在发病年龄上,猪弓形体病多发于50~100千克的猪;而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发于20~40千克的小架子猪。在症状上,猪弓形体病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呼吸高度困难,体表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猪附红细胞体病有贫血、轻微黄疸症状。在病理剖检上,弓形体病

  • 标签: 猪弓形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一、猪附红细胞体病,近年来在我国不少地区流行过,临床上常与其它疾病并发感染,并可继发感染多种疾病。我区在2003年入夏以来,连续阴雨、潮湿,首先从我区的北部与河南、山东交界的乡镇颜集、张集、古井、牛集、魏岗等乡镇传人我区,其病势凶猛、传播迅速,呈暴发型流行。给我区的养猪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

  • 标签: 谯城区 附红细胞体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7月底8月初我县降雨时间长,强度大,高温高湿天气多。部分动物圈舍进水,饲养环境较差。8月15日杨疃镇部分农户生猪零星发病,病猪不食,高热不退,皮肤发紫,用青霉素、黄胺甲氧嘧啶、血虫净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19日逐渐向东向南扩散,24日全县有9个乡镇出现疫情,发病率6.3%,病死率23.6%,发病以仔猪、架子猪比例更高,更易死亡。散养户生猪发病率死亡率高,占发病总数的82.3%。

  • 标签: 非典型猪瘟 附红细胞体 诊疗报告 混合感染 发病率 高温高湿
  • 简介:中美两国科学家日前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稳定的克隆牛胚胎干细胞系。这些细胞能够无限复制,并且可以转变为几乎所有牛组织和器官的细胞

  • 标签: 胚胎干细胞系 克隆牛 科学家 构建 器官
  • 简介: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牛、猪共患的传染病。其病原体主要寄生在红细胞内,也可游离于血浆中。此病2001年度我县有个别猪场发病,今年不同规模的养猪场生猪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特别是怀孕母猪呈爆发性流行,引起流产、死胎,影响了我县养猪生产发展,造成养猪业很大的危害,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惨重。

  • 标签: 附红细胞 母猪 繁殖障碍 养猪业 经济损失 发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