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峨眉山寺庙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浸润在厚重的佛教历史文化氛围中,并在当地特殊的山地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征。文章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峨眉山寺庙园林的空间组成,着重对报国寺、伏虎寺、善觉寺、洪春坪、雷音寺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寺庙园林进行了现场调查与测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其空间艺术特征,认为峨眉山寺庙园林具备主轴明确但灵活自由、前导空间丰富、院落式的空间组合、巧妙利用山地地形及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等特征

  • 标签: 寺庙园林 空间特征 峨眉山
  • 简介:棕榈藤作为热带、亚热带植物中重要的森林资源,优质的藤材是重要的加工利用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叶片光合能力对藤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黄藤(Daemonoropsjenkinsiana)、大白藤(Calamusfaberii)、小白藤(C.balansaeanus)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为研究逆境条件下棕榈藤的光合能力和选择适宜的栽培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3种棕榈藤的光系统Ⅰ(PSⅠ)实际光量子效率Y(Ⅰ)为小白藤〉大白藤〉黄藤,光系统Ⅱ(PSⅡ)的Y(Ⅱ)为大白藤〉黄藤〉小白藤;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由高到低依次为大白藤、黄藤和小白藤;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则是小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大白藤最低;PSⅠ的电子传递效率ETR(Ⅰ)是小白藤〉大白藤〉黄藤,而PSⅡ的ETR(Ⅱ)值则是小白藤〉黄藤〉大白藤;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维持在0.78~0.8范围内,且大白藤显著高于黄藤和小白藤(P〈0.05)。由此可见,在实验室条件下小白藤的光合效率在这3种藤中最高,其次为黄藤,大白藤最低;且光保护能力为大白藤最高,黄藤次之,小白藤最低。

  • 标签: 棕榈藤 黄藤、大白藤、小白藤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 简介:城市林地土壤质量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上海市林地土壤成分复杂、肥力低下的现状,对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分0-10cm、10-30cm、30-100cm三层进行基本理化性质的调查,对各项指标进行归类分级,得到不同林地类型及不同土层的养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上海市林地土壤总体养分偏低,普遍存在土壤压实、物理性质退化等问题。同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阐明未来的土壤保育方向,对进一步改良上海绿化林地土壤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土壤肥力 养分指标 内梅罗综合指数 土壤评价
  • 简介:根据2014~2015年沙枣园地区野外水文地质相关资料,结合我国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的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对沙枣园区域钻孔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 标签: 沙枣园 水文地质 钻孔 特征
  • 简介:以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isDandy)和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幼苗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水淹胁迫环境,进行两个胁迫强度处理(水淹土表0cm、水淹土表5cm)。通过测定各树种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水淹胁迫对这2种幼苗以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淹胁迫深度的加深,乐昌含笑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樟树的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或持续上升;乐昌含笑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樟树各处理多显著高于对照;两种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不规律;乐昌含笑的SOD活性下降,樟树实验前期上升,后期下降;两种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由幼苗的成活率和生理指标判断,樟树的抗水淹能力强于乐昌含笑。

  • 标签: 乐昌含笑 樟树 水淹胁迫 生理特征
  • 简介:实验观测了青皮竹(BambusatextilisMcClure)和慈竹(B.emeiensis)不同发育期(竹笋、幼竹和成年竹)的解剖特征,包括组织比量、基本组织、维管束及纤维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成熟,2个竹种的基本组织比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而输导组织和纤维组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基本组织的减小量基本上等于纤维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增加量。在同一发育期慈竹的维管束密度大于青皮竹。纤维长度随着竹龄的增加而变长和增宽,在同一发育期,纤维细胞的直径中部大于基部和顶部。竹子发育期间,纤维直径、双壁厚、长宽比及腔径比都随竹龄增加而增大,壁腔比则呈现下降趋势。2种竹材维管束的径向宽度均大于其弦向宽度。

  • 标签: 青皮竹 慈竹 解剖特征 组织比量 纤维 维管束
  • 简介:测定分析了黄金刚竹竹鞭生长特征及地上部分各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金刚竹竹鞭以2~3年生竹鞭为主,所占比例超过竹鞭总量的50%;竹鞭分布于0~30cm的土层,以10~20cm土层分布最多;在地上部分各生长指标中,秆高和胸径与地径、胸径处节间长、地径处节间长、地上部分总质量及根质量间均呈显著性相关关系;以胸径作为自变量建立的黄金刚竹生长模型,可以可靠地估计其他生长量指标。

  • 标签: 黄金刚竹 竹鞭 地上部分 生长指标 相关性
  • 简介:为了达到防灾减灾减轻对农业灾害损失的目的。利用实际监测1961—201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突变计算,等级的划分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初霜日大有后延及无霜日数增加特点;初霜日51年来后延速率1.2天/10a计后延6天,突变时间在1983年。无霜日数增加速率为3天/10a,计51年增加15天。一旦发出早霜预警,应尽早尽快做好预防早霜各项措施。

  • 标签: 初霜日 无霜日数 时空变化 气候变暖
  • 简介:运用定位监测研究了雷竹林不同垦复方式(块状垦复、沿等高线带状垦复和全垦)下地表径流量和氮素养分流失状况。结果表明:垦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表径流,与未垦复林地相比,块状垦复减少幅度最大,平均减少23.49%;带状垦复次之,减少18.93%;全垦减少幅度7.52%。就土壤中全氮养分的维持而言,块垦效果优于带垦,带垦好于全垦;不同垦复方式对土壤中铵态氮含量的维持有一定差异,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垦复方式径流中的泥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全垦〉未垦复(对照)〉带垦〉块垦;块垦和带垦分别较全垦减少泥沙流失10.60%和8.02%,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十分明显。

  • 标签: 雷竹林 耕垦方式 林地垦复 地表径流 氮素养分
  • 简介:通过对福建省旗山国家森林公同内分布的桫椤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桫椤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54科66属83种,属于10个分布型,该区域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具有向温带过渡性质。群落内桫椤胸径11~14cm的出现频率最高,随着胸径增加,出现频率逐渐减小,表明桫椤在幼苗期受到的干扰较强。从种内竞争转向与周边植物的竞争这个过程中,桫椤植株的死亡率迅速升高,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 标签: 桫椤胸径 植被特征 植物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