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以公顷蓄积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为例,利用汤旺河林业局2017年类补充调查数据和2008年类调查数据,在符合类补充调查技术要求前提下,建立起优势树种为针叶混交林,起源为天然,龄组为中龄林小班数据的线性回归模型,并阐述了该回归模型的检验指标和方法。

  • 标签: 汤旺河林业局 二类补充调查 线性回归模型 公顷蓄积
  • 简介:坐的时间一长,就会腿脚发麻,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专家指出,这种腿麻脚麻多由久坐、久站、外蹲等不良姿势引起。腿部血液流通不畅,周围神经受到压迫,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不能把受到的刺激准确、及时地传给大脑,提醒我们变换姿势,所以就会腿脚发麻。另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压迫胫神经或腓神经,引起神经麻痹症状,使腿和脚产生麻木感。

  • 标签: 免疫力 周围神经 麻痹症状 姿势 时间
  • 简介:为研究林分结构的动态变化,该文提出了一个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这个定解问题,得到了用单木的直径生长和枯损来描述林分结构动态变化的解析表达式.为了验证这个模型,对一块小叶松林分的直径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模拟和预测的直径分布与样本数据非常吻合.

  • 标签: 生长模型 林分结构 偏微分方程 直径生长 林木枯损率
  • 简介:<正>一片绿叶的翠岛凭栏依在小桥、蓝天、绿荫、静寂、三两声杜鹃啼叫,芳草中,弯弯水流,分开了,绕过河心小洲

  • 标签: 水流 绿叶 杜鹃 河心 静寂 分开
  • 简介:运用网络最优化原理分析和探讨合理造材的理论模型,以使原条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原条 造材 优化模型
  • 简介:为了更好地推进宜居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城市生态住区将成为宜居城市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构成的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模型。该模型目标层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准则层包括住区生态规划、住区节能设计、住区生态绿地系统、住区水循环系统、住区废弃物处理、住区居民生活基础设施、住区与周边沟通设施、住区网络智能化、住区生态化管理9个方面;因素层为51个影响因素指标。文章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建立了多因素、多层次综合排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环境质量的指标权重,提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的主要因素,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和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城市生态住区 宜居城市 评价模型 指标权重体系
  • 简介:利用马尾松标准地数据,对包括林分密度效应倒数模型在内的常用的三种表达方式进行拟合对比和分析论证,为选择合适的马尾松林分密度效应模型、进行合理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哑变量的方式引入起源属性参数建立林分密度效应模型,既兼容了人工林和天然林林分密度效应的共性,又体现了差异性,且精度优于不分起源的林分密度效应模型,在林业生产上有实用价值。

  • 标签: 马尾松 密度效应模型 哑变量
  • 简介: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是湿地生态功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研究和实施湿地保护对策的基础性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和科研价值。本文通过建立湿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构建湿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模型,为掌握湿地生态环境情况提供专业的监测模型

  • 标签: 关键词 动态监测 模型 湿地
  • 简介:利用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选择林分年龄、地位指数和断面积为辅助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林分材积收获模型.从生长和收获的一致性出发,由材积收获方程对年龄取微分导出材积生长模型,并建立断面积生长模型,从而为预估森林生长量和收获量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收获模型 马尾松人工林 生长模型 森林生长量 辅助变量 林分材积
  • 简介: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与玉泉营花卉市场合作,首次对植物净化室内环境中的甲醛、苯和氨气污染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目前市场上乐段售的常见花卉大部分对甲醛、苯、氨气等室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有净化效果。

  • 标签: 室内植物 去污力 花卉市场 环境监测工作 室内环境 氨气污染
  • 简介: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人们对森林碳固定作用的关注。碳存储速率依赖于生态系统流通量(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呼吸),量化为净生态系统氧化碳交换。在没有密集采样点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用估测森林净生态系统交换的方法准确地估计林分水平和更大尺度的碳固定量。本文通过祸合遥感估算的叶面积指数和生长过程拟合模型,估计了佛罗里达州内9770公顷湿地松人工林一年里净生态系统交换总量。地面图神经网络模型和陆地卫星数据估计的森林叶面积指数平均值是1.06(数值范围0-3.93,包括森林边界)。输入神经网络叶面积指数值,湿地松拟合模型(SPM2)估计的森林净生态交换值在-5.52Mg·hm^-2·a^-1到11.06Mg·hm^-2·a^-1之间,平均值是3.47Mg·hm^-2·a^-1。年总的碳储量是33920t,约合3.5t/hm^2。估计的叶面积指数和森林净生态交换均对对施肥高度敏感。

  • 标签: 类神经网络 叶面积 碳交换 湿地松 净生态交换 森林碳
  • 简介:三、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林木罪(一)概念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林木罪,是指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行为。

  • 标签: 林犯罪 涉林
  • 简介: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方法较多,概括地讲常规的做法有标准木法和数表法两大类。而选用标准木法和数表法,必然涉及到径阶整化和林分平均因子计算方法。但是,径阶整化和林分平均因子计算.从理论到实践都存有一定的误差,是一个尚待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还表明,凡林木间接测定因子如树高、中央直径等,因选用仪器、测定技能和测定部位等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如树高±5%、中央直径±5-10%,这是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又未予修

  • 标签: 林分蓄积 标准木法 径阶 中央直径 树高 主要树种
  • 简介:根据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历史数据,建立了不等间隔时间序列GM(1,1)预测模型模型精度96.2%。预测结果表明,到2000年,该省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都有所增长,将分别达到213.6万公顷和9225万立方米,从而为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和采伐限额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森林资源部分数据更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森林资源 预测模型
  • 简介:在水杉人工林中选择林分结构、林龄相同的标准地进行调查,按径阶选择8株标准木,测定每株标准木的胸径、树高、叶面积和各部分的生物量。应用相对生长分析法,通过多元筛选建立了水杉人工林各器官间相互关系的模型。单株D~2H和叶面积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与生物量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单株胸径和生物量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不同高度与含水量间呈次函数关系。这些模型的建立,为分析林分结构,评价光合生产能力,探讨水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布规律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水杉人工林 相对生长分析 生物量
  • 简介:沙棘(Hoppophaerhamnoides)又名黑刺,醋柳等,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或乔木,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是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共有4个种和5个变种。现代研究表明,沙棘富含多种营养

  • 标签: 人体免疫力 天然药物 沙棘 刺五加 绞股蓝 松果菊
  • 简介:产业竞争最终体现在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掌控能力。迈克尔·波特在"钻石模型"中指出了影响产业竞争的五类因素,即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及卖方议价能力和现存竞争者。造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中国造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测算中国造纸行业国际竞争。结合波特五模型,分析了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正经历从不具备比较优势到具有比较优势的转变期,但是在国际同行业竞争中仍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主要表现为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对供应商和购买商的议价能力较差、存在较大的产业竞争压力、替代品的威胁开始显现,最后针对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造纸产业 国际竞争力 五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