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螨类体型很小,通常在2毫米以下,最小的仅0.2毫米。因此,在制备超薄切片时,操作和处理过程中的困难较大。在国外,自70年代起,虽然有少数学者对叶螨、粉螨、水螨、尘螨等的一些种类作了亚显微结构的观察,但在国内,到目前为止,只是对少数种类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尚未见报道。本文结合作者的硕士论文课题,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对螨类的超薄切片制作方法作了探索,获得初步成功。现简要介绍于下,仅供参考。

  • 标签: 超薄切片 亚显微结构 透射电镜 水螨 硕士论文 处理过程
  • 简介:茉莉酸(JA)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是植物防御反应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根据目前的研究对茉莉酸的合成途径、茉莉酸诱导的直接和间接防御反应以及外源茉莉酸处理对害虫的控制作用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对茉莉酸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茉莉酸 直接防御 间接防御 挥发物
  • 简介:试验比较了60%氟吗啉丙森锌WG复配制剂和60%氟吗啉WG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控制作用。结果表明:60%氟吗啉丙森锌可显著提高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 标签: 氟吗啉丙森锌 氟吗啉 葡萄霜霉病 防治效果
  • 简介: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中草药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降低小麦种子的生活力,影响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同浓度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0.50g/mL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其抑制率分别为69.29%和64.44%;不同浓度的中草药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丝生长均有抑制,0.50g/mL苍耳、黄瑞香提取液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5.44%和44.77%,对照相比差异都达显著性水平。

  • 标签: 黄瑞香 苍耳 提取液 小麦条锈病菌 抑制作用
  • 简介:当归根腐病是当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分离纯化后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了明确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提取液对当归根腐病的抑制作用,分别以两种中药水浸液对小当归根腐病的抑制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提取液对当归根腐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抑制作用,在浓度为0.50g/mL对当归根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25.23%和53.48%,对其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1.57%和74.56%,且所有处理发生根腐病均比对照低,差异达显著水平。

  • 标签: 党参、黄芪 提取液 当归根腐病病菌 抑制作用
  • 简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日益被人们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雷击事故频发,也日益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太阳能设备的雷电防护是保障该产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太阳能产品的雷电防护出发,在探讨太阳能产品防雷设计同时重点分析太阳能产品防雷安全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全防护建议。

  • 标签: 太阳能产品 防雷设计 防雷安全
  • 简介:前期试验获得1株对柑橘炭疽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放线菌ML27,为了解该菌株对其他植物病害的生防潜力,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试验探索其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放线菌ML27对除红叶石楠炭疽病菌外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山茶花轮斑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70%以上;显微镜观察发现,受抑制的菌丝变粗、发生断裂、顶端膨大;孢子萌发试验发现,不同浓度的ML27发酵滤液对测定的4种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均有抑制效果,其中ML27发酵滤液稀释10倍时对碧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可达100%。试验结果可为生防菌株ML27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生防放线菌 抑菌作用 发酵滤液 孢子萌发
  • 简介: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生物学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起生物教学德育融合理念模式,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 标签: 高等教育 生物教学 德育 融合
  • 简介:人们在试验设计时,总是希望选出最大误差方差为最小的那种设计方案,并且在此同时,尽可能缩小试验的规模,减少剩余自由度,提高试验效率,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就是从这一基本的目的出发,产生的一种设计方法,它能使得回归方程中参数的个数

  • 标签: 最优设计 误差方差 试验设计 试验效率 回归方程 回归系数
  • 简介:为了对江西烤烟进行综合评价,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江西烤烟71个烟叶样本的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积贡献率79.60%提取前7个主成分,计算综合得分,并将综合得分以卡方距离为衡量样本间品质差异的指标,运用离差平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将71个样本分为4类。从第1类到第4类,评吸总分和香气指数B值逐渐降低。

  • 标签: 烤烟 香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辣椒白绢病SceerotiumrolfsiiSacc危害近土表茎基和根部的皮层,使茎基和根部皮层腐烂,甚至全株死亡,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残留于土壤和病残体中的菌核菌丝体。该病过去常在辣椒生育后期偶尔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小。近年来病情发展快,特别是蔬菜区,发病早危害重,在辣椒生育中后

  • 标签: 辣椒白绢病 根部皮层 生育后期 病残体 侵染源 磷钾
  • 简介:甘薯小象甲在江西仅发生于石城及以南地区,一年4~5代,以成虫、幼虫、蛹在薯地遗株、枯叶、杂草、土缝、砖瓦碎片下以及窖藏薯块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于3月底4月初开始活动,越冬代幼虫和蛹,于4月中、下旬陆续羽化。防治甘薯小象甲,主

  • 标签: 甘薯小象甲 越冬代成虫 药剂防治 大田防治 越冬虫源 种苗繁育
  • 简介: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事物一般的、本质性特征的名词概念,它们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老师可以利用通俗易懂或者有趣的生活语言,使得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变得丰富多彩,采用设疑法有效地分解基本概念的难度,通过对相似概念的比较,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概念图可使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本文就如何进行生物概念的有效性教学做一探讨。

  • 标签: 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概念 有效性 方法
  • 简介: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大多数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属绝产性病害,植株一旦得病,几乎颗粒无收。70年代后期,玉米丝黑穗病的大面积发生,逐渐成为限制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提高的制约因素,经我国几代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对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途径、侵染条件、侵染规律,抗病遗传规律等都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病菌来源、侵染途径、侵染条件、生理小种等特性,并提出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弱的品种正确包衣种衣剂、药剂拌土、促进出苗、加强田间管理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 标签: 玉米丝黑穗病 危害特性 防治对策
  • 简介:综合分析我国区域性环境因子中的气候、土质、植被、地形、水文等对蝗虫在我国的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蝗虫对其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性是蝗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则可根据蝗虫生长发育及分布的规律性依据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灾的形成进行预防。进一步分析得知:蝗虫的治理应重在预防,生态防治是重中之重,蝗灾形成后的治理已对农牧业造成了危害,并且在目前蝗虫的治理方法中,化学防治只能进行蝗灾治理的应急措施,物理防治、不危害生态的生物防治、生态改造是首选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蝗虫的"不形成、不扩散、不成灾",达到生态治理蝗虫的目的。

  • 标签: 环境因子 蝗虫 综合防治
  • 简介:研究结果表明:柑桔木虱在赣南一年发生7代,个别冬暧年份可发生不完整的8代。以成虫在背风处的卷曲或凹陷柑桔叶片上过冬。全年以第3、6代发生数量最多,为害夏、秋梢最烈。在20~30℃下生活正常,以25~28℃最适宜。发生起点温度:卵为11.03±0.47℃,若虫12.86±0.14℃,全代11.68±0.32℃;有效积温:卵为86.77日度,若虫189.21日度,全代366.80日度。柑桔嫩梢抽发的时间和数量,对木虱种群消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成虫在桔园四周密度高呈聚集分布型,园中密度低呈潘松分布型。九里香是该虫最嗜好的寄主植物,对成虫有很强的诱集作用。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利用天敌基压数,集中诱杀防扩散,药剂防治控为害的综合治理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木虱种群和危害。

  • 标签: 柑桔木虱 发生规律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