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在调查研究和实地勘察基础上,对新疆与黄土高原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模式进行差异性分析,针对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土流失特点,结合黄土高原治理经验和模式,系统分析新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并在具有代表性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新疆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统一规划和分类防治治理的模式

  • 标签: 干旱内陆区 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 模式
  • 简介: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新疆小流域治理的特殊性。在新疆低山丘陵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伊犁新源县阿拉玛勒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小流域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治理模式。该小流域沟采用了沟头防护、沟道治理、水土保持林等措施,使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提出阿拉玛勒小流域以谷坊工程措施为主,辅以生物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的治理模式,为探讨新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小流域 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植物谷坊
  • 简介:为了筛选综合效益最佳的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模式,应用层次分析法,以蓄积量、生物量、风降率、风害率、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为指标,对沙质海岸8年生的5种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模式(木麻黄与湿地松2:4带状混交、3:3带状混交、1:3行带混交、1:2行带混交及1:1行间混交)的生长效益、防护效益和地力维护效益状况分别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以上5种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模式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种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模式综合效益大小顺序为木麻黄与湿地松3:3带状混交模式〉2:4带状混交模式〉1:2行带混交模式〉1:1行间混交模式〉1:3行带混交模式

  • 标签: 沙岸 木麻黄 湿地松 防护林 混交林 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