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依据灰色系统建模理论,建立长汀县森林火灾高火险年和重灾年灰色灾变GM(1,1)预测模型,模型模拟检验精度达到一级水平,模型发展系数-a小于0.3,可用于该县森林火灾灾变中长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5~2030年间,该县将出现4个森林火灾高火险年,3个森林火灾重灾年,出现间隔期为3~5年,预测平均相对精度达到98%以上,2017年既是高火险年,又是重灾年,预测精度分别为97.92%和98.19%。

  • 标签: 灰色系统理论 森林火灾 灾变预测 模型 长汀县
  • 简介:近20年来,植物固坡在国内外越来越受欢迎。为进一步阐明植被根系对不稳定斜坡加固力学机理,纵观多年来根系固土研究成果,基于根系锚固、加筋理论,从根系形态建成、抗拉、抗剪、采伐后根系强度变化及根系中主要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综述。与素土相比,根土复合体力学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但其内在机理尚不太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为根系理论研究和植被护坡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植被根系 固坡机理 接触形态建成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木质素
  • 简介:边坡生态防护中,连续纤维丝能够对人工植生基材起到加筋补强作用,提高基材抗剪强度、抗侵蚀能力。通过应力控制式直接剪切仪进行快剪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丝含量对植生基材抗剪强度影响。结果显示,纤维丝可明显增强植生基材抗剪切强度,但并非纤维丝含量越大,基材抗剪强度就越大。当纤维丝量在2.0kg/m^3左右时植生基材获得最大抗剪强度,同时植生基材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获得最大值。

  • 标签: 纤维丝补强植生土 抗剪切强度 内摩擦角 粘聚力 边坡生态防护
  • 简介:通过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初步探讨,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付出与受益方财政补偿、生态保护区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补偿、矿产资源开采收入提取、水电发电收入提取等近期实施补偿方式,为我国水土保持补偿分类试点及逐步推广,尽快建立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加快我国水土流失防治,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机制 资金补偿
  • 简介:本文主要回顾了土壤水分研究进展及取得成就:从最初形态学观点到现在能量观点;从简单研究逐步发展为一门学科,再到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日趋理论化,并逐渐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手段多样化;研究领域扩展等。同时归纳了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异质性主要影响途径。最后对该领域研究价值和未来发展作出评价和展望。

  • 标签: 土壤水分 异质性 环境因子 展望
  • 简介: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是国家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水土保持宏观规划支持工具。借鉴国外区域土壤侵蚀模型,以DEM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区域土壤侵蚀单元模型进行定量表达,包括降雨、植被截留、入渗,微地形填洼等,并利用GIS功能完成径流传递和汇集部分计算,建立了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所建立模型在延河流域试运算,结果接近现实,能反映土壤侵蚀时空分布趋势。模型建立可为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 标签: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 算法设计 参数提取
  • 简介:研究基于DEM数字地形分析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地形分析基础理论及实现手段。DEM水平分辨率作为重要尺度参数,是确定地形参数和应用尺度重要指标。选取陇东黄土高原地区马莲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ESRI公司开发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流域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研究提取流域基本地形特征如坡度和坡向,提取流域水系,划分了小流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DEM水平分辨率对提取地形特征及水文特征影响,为马莲河流域数字地形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地形分析 水平分辨率 流域特征 马莲河流域
  • 简介:水土流失既是一种非点源污染形式,同时又是其他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载体。本文以大亚湾流域为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基础资料,通过类比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而获得输出系数模型参数,采用输出系数模型法估算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负荷,探讨快速评估大尺度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负荷方法。

  • 标签: 水土流失 非点源 数字高程模型(DEM) 输出系数模型
  • 简介:为了研究复杂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规律,以北京市房山区黄院村采石场为典型代表区域,综合运用影像全站仪技术和ViewGIS3.0软件计算得到该区域太阳直接辐射量,同时通过实地调查观测对直接辐射模型精度进行检验(误差仅为4.1%),并对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对太阳直接辐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观测点误差在一天当中都表现出了相同变化趋势,即早晚误差大,中午相对较为平稳,且趋近于0,表明该模型在太阳高度角较大时,能更准确反映真实太阳直接辐射值.2)阳坡直接辐射量随坡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临界点与太阳高度角余角基本一致;阴坡直接辐射量随坡度增大而减小.3)不同季节太阳直接辐射量受坡向影响程度不同,冬季受坡向影响最大,秋季和春节次之,夏季最小.

  • 标签: 影像全站仪 地形测量 ViewGIS3.0 太阳直接辐射 变化规律
  • 简介:土壤侵蚀过程复杂,很难直接应用土壤侵蚀预报方程进行定量计算。作为一种新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在样本有限情况下,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把学习问题转化为一个二次规划问题,从而得到唯一全局最优解。首次尝试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技术用于土壤侵蚀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较好预测精度。

  • 标签: 支持向量机(SVM) 土壤侵蚀预测 回归分析
  • 简介:为了监测及评估我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现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应用CSLE模型,结合0.5m分辨率WorldView遥感影像,定量估算黑龙江省克山县古城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侵蚀,侵蚀区主要集中在该区西北、东北和中南部地区;2)当坡度〈20°时,土壤侵蚀程度较低,当坡度〉20°时,土壤侵蚀较严重,此外坡度还能通过影响耕作措施方式对土壤侵蚀强度产生间接作用,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和生物措施因子同样对土壤侵蚀区分布范围及强度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我国东北地区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泥沙、改善和恢复黑土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土壤侵蚀 CSLE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克山县古城小流域
  • 简介:为定量研究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安全影响,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土流失状况,构建江西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江西省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1996到2000年,江西省生态安全水平好转,但全省整体生态安全水平只有Ⅱ级,生态安全压力仍然很大;2)江西省生态安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空间分布格局和绝对数值差异上;3)江西省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关系密切,随着整体生态安全水平提高,水土流失对生态安全影响越来越大。

  • 标签: 水土流失 生态安全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江西省
  • 简介:在引入“社会责任”绿色营销基础上,通过对牛姆林旅游资源地实地调查、游客及景区工作人员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牛姆林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牛姆林客源市场特征并结合其旅游产品特点,并提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 标签: 旅游市场 生态旅游 游客调查 牛姆林
  • 简介: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之一。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于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具有积极意义。利用空间数据分析软件GeoDa和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采用1998、2003、2008和2012年8月21日SPOT—VGTNDVI数据代表黄土高原地区相应年份植被覆盖最大时期,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随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2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经历了先降低后增加过程,且1998、2003、2008和2012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值均有明显空间自相关关系,NDVI值冷点区位置和范围均较为稳定,热点区变化较大,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山西境内。

  • 标签: 归一化植被指数 演变特征 空间自相关 空间热点 黄土高原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土地承载能力和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人粮关系角度出发,基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以我国农业和人口大省河北省为例,对河北省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并以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为指标,以县级行政地区为单元划分了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等级。结果表明,河北省68.71%县域为粮食盈余区,17.01%县域为人粮平衡区,其余14.28%县域为粮食超载区。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具有代表性县域单元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提高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策。

  • 标签: 人粮关系 土地资源 承载力 河北省
  • 简介:利用ArcGIS软件制作福建省德化县土地流转密度图和统计图,分析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已流转农用地和可供流转农用地都具有显著空间集聚性,呈多核心结构,并发生了明显扩散、迁移;已流转农用地分布大致与可供流转农用地分布相交,即已流转农用地两核心一线与可供流转农用地三核心一线相交;德化县东北部地区、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土地流转工作进展缓慢,已流转土地和可供流转土地面积都较少;德化县可供流转洋面田主要分布在春美、赤水、南埕、龙门滩4个乡镇,并且这4个乡镇也是连片地和洋面田连片地主要分布地区。

  • 标签: GIS 土地流转 空间结构 统计分析 德化县
  • 简介:基于浙江省84个气象站1980~2009年降水资料,选择标准化降水指数作为旱涝评价指标,分析了全省旱涝发生频率、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旱涝灾害频率高,年际上呈现旱涝急转特征。全省旱涝灾害影响范围广,多年平均旱站比28.6%,涝站比25.8%,平均干旱强度和洪涝强度分别为中旱和中涝。在空间分布上,旱涝灾害频率呈斑块状区域性特征分布,表现为多个高频区;干旱高频区主要分布中旱站和重旱站,而洪涝高频区分布中涝站,这些区域可能是潜在自然灾害区,应加强抗旱防洪措施建设。

  • 标签: 旱涝特征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时空变化 浙江省
  • 简介:为了寻找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径流特征,基于闽江流域4个控制水文站近61a(1950--2010年)月径流资料,采用TFPw—MK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演变趋势,并与MK、PW—MK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序列普遍存在自相关,TFPw—MK法比较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检测,且序列自相关系数是影响检测结果关键因素。2)闽江流域近61a径流演变主要趋势为年径流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汛期和春季径流以下降趋势为主,非汛期、夏秋冬季径流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趋势显著,月最大和月最小径流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且多数站点趋势显著,同时序列长度对趋势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径流 TFPW-MK 时间尺度 自相关系数 闽江流域
  • 简介:在总结分析前人有关黄河下游冲淤平衡时不同含沙量临界流量和水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花园口、高村水文站逐日水沙资料,推算不同水文年黄河下游水沙冲淤平衡时临界输沙量为平水年6.54亿t、丰水年8.83亿t、枯水年3.95亿t,平均6.44亿t。以氨氮和全磷为指标,分析三门峡、花园口和高村断面因水土流失引起非点源污染状况,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得到黄河下游河道达到Ⅲ类和Ⅱ类水质标准临界输沙量三门峡至高村河段平均为7.93亿和5.20亿t。同时,以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和满足某一水质标准为河流健康约束条件,结合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头道拐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黄土高原泥沙输移比研究成果,推算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且分别达到Ⅲ类或Ⅱ类水质标准时,黄土高原土壤容许流失量相应为9.41亿和8.41亿t。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冲淤平衡 水质污染 输沙量 土壤容许流失量 黄土高原
  • 简介:为寻找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特征及设计人工降雨装置新方法,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与传统色斑法相结合,探索出一种新测量雨滴直径与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弥补了传统色斑法在观测与数据转换方面工作冗繁、精度低缺陷,使测量下限由1mm下降到0.2mm,测量范围扩大了一个数量级,大大减少了测量工作量,并得出雨滴直径与色斑直径率定关系式。对其普适性与优越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应用新方法对降雨雨谱进行分析时,所得公式最佳。

  • 标签: 降雨特性 雨滴谱 色斑法 雨滴直径 雨滴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