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阐述了中医、西医对“预防医学”的不同观点,并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两方面论述了小儿中医预防保健的具体措施。

  • 标签: 小儿 预防保健 辨证论治 中医
  • 简介: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病因病机、小儿体质特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体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小儿体质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体质学说 中医药 综述
  • 简介:通过对近10年来应用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疽的文献研究,对目前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作一系统回顾,旨在发现更适合并易于小儿接受、不良反应小、刺激小、疗效好的预防方法。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外治法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防哮颗粒对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理。方法将90例哮喘缓解期儿童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防哮颗粒(中药治疗组)、固本咳喘片(中成药对照组)口服,普米克都保(西药对照组)雾化吸入,观察患儿用药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呼吸道感染次数、肺功能的变化及对患儿气道炎性因子、免疫因子的影响,并统计3组之间的疗效。结果防哮颗粒的总有效率为93.33%,在减轻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减少感冒次数等方面优于两对照组;在改善肺功能方面普米克都保的疗效相近,而明显优于固本咳喘片(P〈0.01);并能降低哮喘缓解期儿童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EOS、免疫因子IgE的含量,抑制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提高IgA、IgG、IgM水平,增强患儿免疫力。结论防哮颗粒通过抑制气道慢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调节患儿免疫功能,改善其肺功能,从而达到防治本病的目的。

  • 标签: 儿童哮喘缓解期 防哮颗粒 临床研究
  • 简介:介绍了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流感病毒感染机制和防治方法的认识,着重探讨中药抗流感病毒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单味中药研究、中药复方研究和中药抗流感病毒有效成分筛选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抗流感病毒中药的研究发展方向。

  • 标签: 流感病毒 感染机制 防治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 抗病毒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药推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确诊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按不同体质内服中药并外加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玉屏风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78.7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每年发生呼吸道感染(9.2±2.8)次,对照组为(12.3±3.5)次,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药推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减轻呼吸道感染发作程度,疗效确切且手法操作简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药推结合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自拟方扶阳建中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7例、对照组95例。治疗组口服自拟中药方扶阳建中颗粒,对照组口服左旋咪唑,1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停药2月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6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扶阳建中颗粒口服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且全方药味甘甜微辣,患儿易于接受,颗粒剂又方便患儿长期口服,故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药 防治
  • 简介:目的观察羚珠散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予以西医常规退热和原发病治疗,羚珠散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羚珠散,地西泮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地西泮片口服。观察3组患儿在发热72h内的再发惊厥例数。结果羚珠散组再发惊厥4例(10.00%),地西泮组4例(9.76%),对照组10例(25.64%),羚珠散组和地西泮组再发惊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羚珠散组和地西泮组再发惊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珠散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临床疗效满意,虽西药地西泮片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性惊厥再发 小儿 羚珠散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脐贴对阿奇霉素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80例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加入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30min前给予自制中药脐贴,治疗3~5d后观察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比较,治疗组无反应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轻微反应、中度反应及重度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脐贴在降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简单可靠、安全易行等优点,易于患儿和家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不良反应 小儿 阿奇霉素 中药脐贴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沙棘干乳剂对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30例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6静脉入壶,观察组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前30min口服沙棘干乳剂。比较2组患儿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胃肠道无反应率为32.3%,观察组无反应率为58.5%,2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观察组患儿轻、重度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9%,4.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棘干乳剂用于防治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疗效确切,且服用方便,患儿易于接受。

  • 标签: 沙棘干乳剂 阿奇霉素 静脉滴注 消化道 不良反应防治
  • 简介:依据临床常见症状,将小儿遗尿分为肝郁不舒、脾胃阴虚,肝胆湿热、火热内迫,脾肺不足、膀胱失约,脾肾两虚、下元虚寒,痰湿内蕴、统摄失司5型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并附案例以资验证。

  • 标签: 小儿遗尿 论治 分析
  • 简介:小儿肾病在中医属“本虚标实”之证,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外感、水湿、湿热、瘀血等邪实为标,两者贯穿其中。而后者又可进一步加重本病的发生,是造成小儿肾病发生、发展、缠绵难愈的基本病理变化,与其病情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小儿肾病 水湿 湿热 瘀血
  • 简介:从病理特性、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中药治疗4个方面论述了小儿肺炎中医痰饮的相关性,指出痰证是贯穿于小儿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应重视化痰祛湿药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运用。

  • 标签: 痰饮 肺炎 肺炎喘嗽 儿童
  • 简介:在中医儿科临床中,"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寒"集中体现了"治未病"思想,二者思想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重视脾胃养护,顺应四时寒温,未病先防,这是"治未病"思想在儿科调护中的基本要求,对于小儿日常养护和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治未病 小儿 饮食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对普通型手足口病治疗过程中的药物选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10月手足口病确诊病例182份,对其用药情况(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治疗主要以中药注射剂为主,其次为抗菌药物和利巴韦林注射液,临床多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抗菌药物主要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占38.46%;中药注射剂主要以热毒宁为主,占50.00%。结论在手足口病治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确保儿童安全用药。

  • 标签: 手足口病 抗菌药物 中药注射剂
  • 简介:通过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从教学方式的改进、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质量标准的制定方面进行改革,并对该课程的考试制度进行重新安排,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技能,提高了独立动手和研究的能力。

  • 标签: 《中药鉴定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考试制度
  • 简介:就近5年来针刺对神经发育修复方面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目前研究从大脑神经结构方面主要集中在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神经突触的形成上,功能方面集中在神经递质的含量、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上,其他影响因素则集中在神经营养类物质、大脑微循环方面。

  • 标签: 针刺疗法 神经发育 神经修复 综述
  • 简介:目的探寻不同治疗方案和管理方案对儿童哮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56例住院和门诊哮喘患儿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部分进行了对照研究,分别为哮喘急性发作的激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研究,中度哮喘发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研究,哮喘家庭管理组哮喘非管理组对照研究,验证不同治疗方法和管理方案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激素治疗组中患儿急性发作缓解时间明显快于常规治疗组,哮喘缓解天数也少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组Ⅰ和Ⅱ,西药治疗组Ⅰ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组Ⅱ;家庭管理组哮喘儿童年发作次数明显少于非管理组,发作程度明显轻于非管理组。结论不同治疗方案和管理方案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不同。

  • 标签: 儿童哮喘 糖皮质激素 中西医结合 家庭管理 孟鲁司特
  • 简介: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应用及课堂互动等综合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课堂互动将被动接受和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儿科学教学 课堂互动 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