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BRAF)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0—2015年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对所有患儿进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调查患儿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本组共发生BRAF基因突变患儿12例,突变率为30.77%。10~13岁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10岁者(P<0.05)。腺外侵犯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低于未侵犯者(P<0.05)。T1期患儿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T4期患儿(P<0.05)。低危患儿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高危患儿(P<0.05)。结论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低于成人,低T分期及低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AMES)分级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高T分期及高AMES分级患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儿童 BRAF基因 突变
  • 简介: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促进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行分析,提高药学学生临床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将药物基因组学深入到药学服务过程中,运用药物基因组学知识,有效地预防药源性疾病、合理利用医药资源。结果与结论药学服务带教应紧跟时代步伐使学生既能掌握药物基因组学的基础知识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大大提高药学学生的临床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药学服务 个体化治疗 带教
  • 简介:肺癌是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占据很大部分比例,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多数患者临床发现时已是晚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这不光与肺癌在机体内发生“免疫逃逸”及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有关,还有研究表明免疫因子水平异常与其发生,发展及病理转移关系较为密切。临床中单纯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加重肿瘤的“免疫逃逸”及“免疫抑制”,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通过了解肺癌相关的免疫因子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探讨IL-6,IL-8,TGF-β与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的关系,以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探索新方法。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IL-6 IL-8 TGF-&beta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多态性与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收集服用复方利血平、降压片和珍菊降压片的780例高血压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并测量其血压和临床生化指标。选择IGF-1基因的5个标签位点,采用TaqMan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协方差分析及分层分析对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治疗后血压水平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在服用降压片的高血压病人中,rs6219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舒张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服用复方利血平的高血压病人中,rs5742612和rs6218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收缩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17)。在服用珍菊降压片的高血压患者中,rs6218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舒张压水平及rs6219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收缩压水平差异均有关联(P值分别为0.017、0.033)。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服用降压片的患者中,随着rs35767位点遗传变异女性收缩压的水平呈线性下降,而男性舒张压水平呈线性上升,校正混杂因素后P值分别为0.028、0.038。结论:IGF-1基因多态性与复方利血平、降压片和珍菊降压片三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血压水平均有显著相关,提示IGF-1基因可能是高血压重要的药物疗效生物标记。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基因多态性 抗高血压药物 血压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患者接受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13例术后接受5-FU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整理患者的基线及接受治疗的预后资料。另外,收集患者外周血及术后部分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PD-L1基因标记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及PD-L1基因mRNA的表达测定。PD-L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卡方检验或非参检验进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的PD-L1基因mRNA表达通过非参检验分析,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纳入研究的PD-L1的多态性位点均是经过NCBI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大于10%的三个标记多态性位点(901T﹥A,-1813G﹥C和-1349T﹥A位点)。其中,在预后分析上只发现901T﹥A位点显著的临床意义。PD-L1基因901T﹥A位点位于该基因内含子区域,在纳入研究的CRC患者中的分布频率为:TT型148例(69.48%),TC型59例(27.70%),CC型6例(2.8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967)。各个基因型在患者基线临床资料中分布均衡。在预后比较上,由于CC基因型患者相对较少,将TC和CC型患者合并,在无疾病生存期(DFS)方面:TT基因型和TC/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mDFS)分别为4.7年和3.3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总生存期(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6.5年和4.7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Cox模型校正OS之后,TC/CC基因型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OR=1.89,P=0.006)。另外,在79例癌组织标本的PD-L1mRNA表达分析中发现,TC/CC型患者相对于TT基因型患者,癌组织中PD-L1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并具�

  • 标签: 结直肠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多态性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