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医护人员提高核酸规范化采样合格。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权重分配表,以相加不超过一分进行打分、累积,计算出平均指标的权重值。通过打分,我们选定:“提高核酸规范化采样合格”作为我们本次PDCA的主题。我们通过PDCA十大步骤,完成此次课题的分析、论证。对咽拭子采集合格目前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设定目标,确定真因,进行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并对改善后的效果进行确认,制定核酸规范化采集方案、流程等,严格规范执行采集,提高核酸采样合格。结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现采样操作规范合格由79.2%提升到98.3%,单次采样操作时间由平均每人次4.16分钟缩短至平均每人次2分钟。转运时间在3小时内完成样本转运。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核酸采样合格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驻京某部军人血生化指标不合格,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255名军人(男1005名,女250名)血清中13项生化指标,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总胆红素(TBIL)、尿素(BUN)、肌酐(Cr)、尿酸(UA)。结果各项目按照不合格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TG(39.36%)〉TC(37.29%)〉LDL-C(27.57%)〉UA(25.74%)〉HDL-C(18.41%)〉TBIL(10.52%)〉ALT(9.80%)〉Glu(8.76%)〉BUN(6.69%)〉Cr(1.04%)〉TP(0)、ALB(0)、A/G(0)。男性TG、HDL-C、Glu、ALT、TBIL、UA、BUN的不合格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P〈0.05);男性TG、LDL-C、Glu和女性TC、LDL-C的不合格与年龄相关(P〈0.05)。结论驻京某部军人存在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肝肾功能受损、高血糖症等健康隐患,应根据性别和年龄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 标签: 军事人员 血糖 高脂血症 肝功能 肾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应用的合格情况使用“权重法”进行评估与分析,观察其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接收的抗菌药物门诊处方580张作为此次调查分析对象,所有入选处方均实施“权重法”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580张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分析结果显示,不合格占比为26.90%(156/580),处方平均权重为0.30。结论:在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权重法”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相关药物的管理与控制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门诊处方 抗感染药物 权重法 合格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PDCA提高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和2020年1月至10月2个时间段,分别选取患者2827例和2804例,均行I类切口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给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2019年未实施PDCA管理,2020年实施PDCA管理,统计两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h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格、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以及预防用药不合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2019年相比较,2020年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占比、预防用药不合理均降低,但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h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格、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为I类切口手术患者,及时对其实施PDCA管理,在围手术期给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降低用药不合理,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I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房内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用JCI管理标准,探讨应用之后管理合格情况。方法:针对我院药房内不的高危药品管理过程进行对比探讨,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使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对照组),从2020年7月开始,至2021年12月实施基于JCI标准的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研究组),比较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在管理合格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药房内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实施基于JCI标准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提升药品管理合格,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 标签: JCI标准 药房高危药品管理 管理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房内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用JCI管理标准,探讨应用之后管理合格情况。方法:针对我院药房内不的高危药品管理过程进行对比探讨,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使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对照组),从2020年7月开始,至2021年12月实施基于JCI标准的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研究组),比较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在管理合格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药房内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实施基于JCI标准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提升药品管理合格,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 标签: JCI标准 药房高危药品管理 管理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及对医疗器械消毒合格影响。方法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21年10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进行消毒的医疗器械500件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每组纳入250件,观察应用效果、消毒合格情况。结果 观察组风险识别分、安全意识分、消毒流程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器械除锈达标、消毒合格、包装合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合格、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优质护理 医疗器械 消毒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在消毒供应室中对消毒供应室器械合格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消毒供应室器械700件,病例数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消毒供应室有护士5人,护理员3人,工人2人,对照组进行阶段递进式护理,实验组进行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分析两组消毒供应室器械合格及满意。结果:实验组湿包发生2件,感染6例,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高于实验组,其他各项指标实验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共10人,实验组有9人(90%)满意,患者共40人,实验组有38人(95.5%)满意,整体满意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中应用质量敏感指标及阶段式递进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器械各项指标的合格及达标,减少患者感染情况,有助于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使用的满意程度。

  • 标签: 质量敏感指标 阶段递进式护理 消毒供应室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PDCA循环的中药注射液专项管理对医护安全输注操作合格和住院患者满意的影响。方法 我院住院药房自2021年1月起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护实施PDCA管理,2020年为对照组,2021年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的医护安全输注操作合格、患者满意。结果 观察组使用剂量准确、使用频次规范、溶剂选择正确、无配伍禁忌、输注速度合理、输注前后均使用生理盐水冲管等中药注射剂安全输注操作合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PDCA循环 中药注射液 安全输注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准流程护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6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未开展标准流程护理工作期间接收的医疗器械360件为对照组,2021年7月-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标准流程护理工作期间接收的医疗器械360件为试验组。对比灭菌合格等指标。结果:关于灭菌合格,试验组的数据是99.44%,和对照组的92.78%相比更高(P<0.05)。关于满意,试验组的数据是100.0%,和对照组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用标准流程护理,灭菌合格更高,护士满意也更好。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满意率 标准流程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用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医疗器械740件,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器械损坏等指标。结果:关于器械消毒不合格,试验组的数据是0.54%,和对照组的4.86%相比更低(P<0.05)。关于器械损害,试验组的数据是0,和对照组的1.89%相比更低(P<0.05)。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人员管理(98.35±1.62)分、器械管理(98.97±1.04)分,和对照组(92.47±1.59)分、(92.18±1.92)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用预见性护理,效果好,器械损坏低,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更低。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损坏率 预见性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VID-19疫情期间门诊药学服务采用O2O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同年12月,将我市3家医院在此时间段内线上参与门诊学服务实践的患者年龄、就诊科室以及处方审核的数据进行统计。结果:研究COVID-19疫情期间我市3家医院实施药学门诊服务020模式的线上问诊人次为11000人次,主要就诊科室为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医院药师共调剂线上处方7820张,其中药师处方的审核为100%,未通过审核处方431张,不合格为5.51%。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实施线上门诊学服务的效果较好,门诊的药师还需积极研究O2O模式,借助互联网挖掘自身的专业价值。

  • 标签: 新冠 020 门诊医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感染科满意、医院感染及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80人,均在我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每组40人、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在整个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比对两组患者对感染科陪护管理满意、医院感染及护理满意。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低于对照组,且陪护管理满意、护理满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感染科 医院感染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对住院药房医嘱退药、退药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的影响。方法 我院住院药房于2022年7月开始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将实施前(2022年1月-6月)和实施后(2022年7月-12月)住院药房的质量安全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前后住院药房医嘱退药、退药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情况的差异。结果 实施后医嘱退药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退药管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患者对住院药房的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 对住院房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可显著减少住院药房医嘱退药,提高退药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质控小组管理模式 住院药房 医嘱退药率 退药管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住院患者经护理管理期间采用优质护理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择范围主要从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住院(例数=1000例)患者,不同时间段进行管理分为2组,对照组在此研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研究采用优质护理,经不同干预后对2组疗效展开比对。结果:2组在感染监控、无菌操作技能、病房管理、消毒隔离、院感发生以及满意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

  • 标签: 优质护理 住院 院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管理用于医院中对提高院感控制和降低护患纠纷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1月本院未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100名为对照组,2021年12月-2022年10月本院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100名为试验组。对比护患纠纷等指标。结果:关于院感控制,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数据89.0%相比更高(P<0.05)。关于护患纠纷,试验组数据1.0%,和对照组数据8.0%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数据85.0%相比更高(P<0.05)。结论:医院用护理质量管理法,院感控制效果更好,护患纠纷也更低,病人满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理质量管理 影响 院感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管理用于医院中对提高院感控制和降低护患纠纷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1月本院未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100名为对照组,2021年12月-2022年10月本院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100名为试验组。对比护患纠纷等指标。结果:关于院感控制,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数据89.0%相比更高(P<0.05)。关于护患纠纷,试验组数据1.0%,和对照组数据8.0%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数据85.0%相比更高(P<0.05)。结论:医院用护理质量管理法,院感控制效果更好,护患纠纷也更低,病人满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理质量管理 影响 院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