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管生成(ANG)是一种单链多肽,具有较弱的核糖核酸溶解效应及强力的致血管生成效应。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均有ANGmRNA的表达,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由于ANG是肿瘤致血管生成中的常用介导剂,因此其拮抗剂的研究在临床上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文章讨论了血管生成在肿瘤诱导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拮抗剂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情况。

  • 标签: 血管生成素 拮抗剂 ANG 抗肿瘤血管生成 新生血管 生物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5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红细胞生成(SEP)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它与血红蛋白、血肌酐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法对肾移植患者术后1、2、3、4周进行血清红细胞生成的测定,同时测定血常规、肾功能等。并将其中18例使用人类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rHuEpo)者,和18例未使用者,作了对照研究。结果肾移植术后SEP的活性增高,同时伴随着血红蛋白上升,两者间呈正相关系(P=0.002),血肌酐下降越明显者,则SEP增高越明显,两者间呈负相关系(P<0.05)。术前使用或未使用rHuEpo对术后SEP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测定SEP活性的高低,动态观察其变化趋势,对估计和监测肾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及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有价值。

  • 标签: 肾移植 红细胞生成素 排异反应
  • 简介:促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34000、受缺氧调节的糖蛋白激素,以往认为主要由肾脏产生,在调节红细胞生成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发挥多种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EPO的产生受氧分压的紧密调控,决定其合成主要因素是EPO基因在肝和肾的转录活性,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控制这一过程。近年研究发现,EPO不但可以刺激红细胞的生成,此外还具有保护心、脑、肾组织免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EPO的保护效应在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实验性的缺血诱导的损伤模型中显现。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机体保护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 EPO基因 缺氧诱导因子 相对分子量
  • 简介:目的:促红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中的有效性已经证实,但对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促红的有效性尚未见评价,本文旨在作相应的观察.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41例CRF患者,分别予促红100~150U/kg·周,皮下注射,观察用药前、用药后第2、4、6、8、12周的血常规及血生化改变.,结果:用药后2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开始增高,第4、8、12周血红蛋白分别增高(8.5±12.4)g/L,(16.2±11.3)g/L,(21.9±14.1)g/L,红细胞压积增高2.4%±4.4%,4.7%±4.4%,7.1%±5.4%.除第2周白细胞轻度降低外,其它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促红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疗效显著.

  • 标签: 血红蛋白 肾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本文对1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rHuEPO)和康力龙,治疗期间观察血象、HCT、骨髓红系百分比、血清铁及血压的变化,设对照组为同期16例慢性再障患者,单用康力龙治疗。结果:rHuEPO组4例缓解,9例明显进步,3例无效,有效率81.25%。对照组2例缓解,5例明显进步,9例无效,有效率43.75%。rHuEPO组优于对照组(P<0.05)。rHuEPO组治疗后3个月平均总输血量为180ml,对照组为650ml,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清铁治疗前30.09±3.18umol/L治疗后22.86±3.54umol/L(P<0.01);血压治疗前15.75±0.89/10.33±1.32kPa,治疗后16.61±1.04/10.95±1.36kPa(P<0.05),未出现缺铁症、高血压、血栓形成及过敏等副作用。

  • 标签: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红细胞生成(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其生物学活性与自然EPO完全相似。1986年以来临床应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摆脱了长期依赖输血的困境,避免了输血带来的风险,但随着rHuEPO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人们也观察到rHuEPO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血液黏稠度高、高血压、血栓形成几率增加等^[1],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联合铁剂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例,A组患者接受重组促红细胞生成和力蜚能胶囊治疗,B组患者接受给予重组促红细胞生成治疗,C组患者接受力蜚能胶囊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指标变化、卡氏评分、主观状态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周后A组总有效率达96.0%,显著高于B和C组(P〈0.05),且A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液指标、KPS评分以及主观状态改善情况均显著好于其他两组(P〈0.05),B和C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联合铁剂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肿瘤相关性.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 化疗相关性贫血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铁剂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2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移植后7天起应用rhTPO15000U/天,对照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13.8天,对照组为19天,较治疗组延长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50×10^9/L的时间平均为19.7天,对照组为26.3天,较治疗组延长6.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输注单采血小板2次,对照组输注4.8次,较治疗组增加2.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天时对照组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的数量平均为4.8个,治疗组为12.2个,较对照组增加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以乏力、头晕、头痛、注射部位疼痛为主,严重程度均为Ⅰ-Ⅱ度。结论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的恢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2(Ang-2)及其受体Tie-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Tie-2、Ang-2在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腺癌28例,鳞癌22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ie-2、Ang-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0%(26/50)、66.0%(33/50);Tie-2、Ang-2在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7.9%(19/28)、82.1%(23/28),均明显高于其在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31.8%(7/22)、45.5%(1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e-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吸烟指数、肿瘤分期分级无关(P>0.05);而Ang-2的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分级和患者性别、吸烟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Tie-2、Ang-2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Ang/Tie-2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型靶向药物。

  • 标签: TIE-2 ANG-2 非小细胞肺癌 TIE2 ANG2
  • 简介:目的:系统比较和评价注射铁剂、口服铁剂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rHuEPO)联用以及rHuEPO单用治疗化疗诱导性贫血(C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贫血”、“化疗诱导性贫血”“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铁钠注射液、蔗糖铁注射液、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达贝泊汀-α”或“阿法依泊汀”为关键词,分别检索PubMed(1966年至2011年4月)、EMbase(1974年至2011年4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8年至2011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至2011年4月)以及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和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1960年至2011第1期)。收集口服或注射铁剂联合rHuEPO治疗CI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估,采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CIA患者应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后血红蛋白(Hb)变化平均值、治疗有效率、输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均值。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6篇,经筛选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篇,共12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注射铁剂相比于口服铁剂方案,在患者的Hb水平、治疗有效率、输血率、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铁剂与不使用铁剂患者Hb水平的加权均数差值[95%可信区间(CI)]为0.54(0.16~0.91,P=0.005),治疗有效率和输血率的优势比(95%ci)分别为2.07(1.18~3.65,P=0.01)和0.66(0.46—0.93),2种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IA的治疗中,注射铁剂和rHuEPO联用与rHuEPO单用比较,可明显提高患者Hb水平和治疗有效率,减少输血率,但是注射铁剂和rHuEPO联用与口服铁剂和rHuEPO联用比较,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铁剂 化疗诱导性贫血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左卡尼汀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效果及对内皮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安阳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推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测定血清内皮(ET),并由有经验的超声诊断医师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的变化等.结果治疗后两组Hb和HCT均明显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的改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AD、LVDs、LVDd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浆内皮水平,有效改善或抑制左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有效预防心衰的发生,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内皮素 左室重构 左卡尼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注射液在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作为探究对象,以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注射液),比较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0%、80.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12.50%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Hb、HCT、RBC、SF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Hb、HCT、RBC、SF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通过予以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注射液,不良反应减少,且患者的贫血现象改善。

  • 标签: 蔗糖铁 肾衰竭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 肾性贫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患者的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90例肾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血透后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治疗,B组血透后采用罗沙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贫血血清学指标、铁代谢情况、炎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罗沙司他 肾性贫血
  • 简介:血管生成是肿瘤细胞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肿瘤血管不仅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而且为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了通道。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可抑制其生长并能减少肿瘤浸润转移的机会。蛇毒解离抗肿瘤的研究是当前蛇毒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蛇毒解离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解离素 整合素 蛇毒 肿瘤 血管生成
  • 简介: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以突发腹痛就诊,可造成尿路梗阻,出现输尿管、肾积水。对于结石直径小于1.0cm的患者我们首选内科保守疗法,但疗效差,治愈率低。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我们自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维生K1与黄体酮联用治疗输尿管结石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维生素K1 黄体酮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输尿管结石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黄体酮治疗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黄体酮胶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孕酮水平升高,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孕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黄体酮治疗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早孕 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酮 中药
  • 简介:目的:应用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系统,研究槲皮对体外糖基化终产物(AGEs)生成的作用.方法:将药物加入G-BSA、GA-BSA、3-DG-BSA、post-Amadori糖化系统中,通过检测AGEs的生成水平,观察药物对不同途径、不同糖基化阶段的AGEs生成的影响.结果:槲皮对G-BSA、GA-BSA、3-DG-BSA糖化系统中AGEs的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对post-Amadori反应体系中AGEs的生成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槲皮可能只是非酶糖基化反应早、中期阶段的抑制剂,而对于后期阶段的作用不理想.

  • 标签: 槲皮素 非酶糖基化 糖基化终产物
  • 简介:柯大夫:我怀孕40多天时,出现阴道流血。由于我之前有过一次流产经历,所以医生建议我注射黄体酮保胎,直到孕12周。我很担心,长期注射黄体酮会不会对胎儿健康造成影响?

  • 标签: 胎儿健康 黄体酮 安胎 长期注射 阴道流血 柯大夫
  • 简介:我是名哮喘病人,且哮喘多发于月经前或月经期,月经结束后缓解.医生给我开的药中,有一种叫黄体酮,我知道这是孕激素,是妇科的药.怎么可以用来治疗哮喘呢?

  • 标签: 哮喘病人 黄体酮 月经期 月经前 孕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