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以L-半胱氨酸和吲哚为底物,利用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WW-11酶法合成L-色氨酸。方法:以IPTG诱导基因工程菌色氨酸酶表达,将酶活最高时的工程菌游离细胞作为转化反应的酶源,通过纸层析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并测定转化液中L-色氨酸的含量,结果:80mL反应液(L-半胱氨酸0.75g,吲哚75g)37℃反应48h,可积累L-色氨酸1.18g,L-半腕氨酸转化率为93.2%,吲哚转化率为90.1%,经分离纯化所得的L-色氨酸晶体,在熔点,旋光性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方面与标准品完全一致,结论: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能有效地催化L-半胱氨酸和吲哚合成L-色氨酸,这种酶合成法是工业化生产L-色氨酸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L-半胱氨酸 吲哚 酶法合成 L-色氨酸
  • 简介:摘要:以L-丝氨酸和氧化镁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丝氨酸镁的最佳合成工艺为:温度为80℃、pH值为8、L-丝氨酸与氧化镁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为120min,所得到的丝氨酸镁产品的螯合率为96.8%,并通过测定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 标签: L-丝氨酸 螯合镁 丝氨酸镁
  • 简介:摘要:以L-苏氨酸和氧化钙为原料,研究苏氨酸钙的最佳合成工艺,结果在温度80℃、pH值为8、反应物浓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苏氨酸钙的螯合率为97.1%。同时,确定搅拌速度为25r/min,降温梯度为10°C/h,可得到颗粒均匀,且易于过滤的苏氨酸钙晶体,产率达90%以上。并采用红外光谱法证明了苏氨酸钙的形成。

  • 标签: 苏氨酸钙 螯合钙 合成
  • 简介:同型半胱氨酸(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自1931年被VincentduVigneaud发现,1969年McCully首次提出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引起血管病变的原因,Hcy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众多研究表明,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近几年来,随着测定技术方法的改进,已经能够对正常人血浆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Hcy进行测定,并且发现在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银屑病、维生素B12缺乏等疾病的患者中存在Hcy的代谢紊乱.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检测
  • 简介:注射用腺苷蛋氨酸为腺苷蛋氨酸直接灌装冻干而成,未添加任何副料,适用于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郁积,是一种保肝药。基诺药厂曾在国内对意大利KnollFarmaceuticiS.P.A药厂生产的该产品进行注册,申报商品名为思美泰(Transmetil),通用名为腺苷蛋氨酸,质量标准收载于《进口药品复核标准汇编》2000年版。近年来,国内有厂家开发研制腺苷蛋氨酸原料,并将原料制成注射用腺苷蛋氨酸进行申报,质量标准中水分的检查照《进口药品复核标准汇编》2000年版收载的注射用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的方法,原文为: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ⅧM第一法)测定,不得过2.5%。

  • 标签: 腺苷蛋氨酸 水分测定法 测定方 质量标准 制剂 肝内胆汁郁积
  • 简介:摘要:本文初步探究酪氨酸联合半胱氨酸对小鼠肝脏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基础日粮中补充不同浓度酪氨酸和半胱氨酸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以及探究如何治疗肥胖症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饲料添加组小鼠的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减少,相关因子PRDM16,PGC-1α,PPAR-γ,UCP1含量升高。最终结果表明,膳食补充剂酪氨酸联合半胱氨酸可以在室温下通过促进相关因子的升高,对机体起到减肥的作用。在戒毒医疗工作实践中可以根据该实验结果,帮助戒毒人员管理身材,有序回归社会。

  • 标签: 酪氨酸 半胱氨酸 戒毒医疗 脂质代谢 肥胖症
  • 简介: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替尼类)为一类能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化合物,它通过抑制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抑制表达位置的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起到抗肿瘤的功效。本文通过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平均分子量、氢键、极性表面积和可旋转键数等变量进行类药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得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范围,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研发中。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替尼类 抗肿瘤药物 类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专业文献进行综述与评估。结果及结论:蛋白酪氨酸激酶是一类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质,近年来其进展迅速,上市和临床应用广泛,其抑制肿瘤细胞的损伤修复、可使肿瘤细胞分裂阻滞。成为研发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的重要方向。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 进展 评价
  • 简介:1997年2月~1998年5月,我们选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早搏36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龄21~70岁,平均45.5岁。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者12例,病毒性心肌炎10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冠心病5例,器质性心脏病者心功能均为Ⅰ~Ⅱ级(NYHA分

  • 标签: 门冬氨酸钾镁 室性早搏 临床观察 无器质性心脏病 病毒性心 冠心病
  • 简介:摘要:我公司现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亮氨酸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实验以保证检测方式符合要求。确保该方式在本实验室现有实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稳定性及准确性,能够确实有效的控制与保障产品质量。

  • 标签: 检查方式的研究 控制与保障产品质量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中盐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LunaC18(2)色谱柱(4.6mm×25cm,5μm),流动相A:乙腈-水(50∶50);流动相B:0.014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8.2),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果: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浓度分别在7.931-71.379μg·ml^-1和0.1632-1.4684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和99.18%,RSD分别为0.64%和0.99%(n=9)。结论:本法可用于同时测定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中盐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 标签: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 盐酸半胱氨酸 甘氨酸 柱前衍生化 HPLC
  • 简介:]目的探讨了丙氨酸在保护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酒精肝损伤模型法,设3个剂量组92mg/(kg·BW)、183mg/(kg·BW)、550mg/(kg·BW),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无菌水。连续灌胃32d后测各项指标。给予受试物结束时,将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空白对照组给予无菌水。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h后处死动物及时进行肝脏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受试物550mg/(kg·BW)组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183mg/(kg·BW)组与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平均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L-丙氨酸对小鼠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 标签: [] 丙氨酸 酒精性肝损伤 甘油三酯 丙二醛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使用情况,探讨其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2060例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病例,对适应证、疗程、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溶媒量、配伍禁忌、滴注速度及36例发生ADR/ADE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0例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病例中,超说明书用药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溶媒选择不适宜(66.96%)、给药剂量不适宜(18.10%)、溶媒量不适宜(11.99%);36例ADR/ADE病例中,引起ADR/ADE的因素有未标注滴速(100.00%)、溶媒及溶媒剂量不适宜(69.44%)、无适应证用药(11.11%)。结论: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合理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药品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ADR/ADE发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评价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改良后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方法.方法取人血浆100μL加10μL水、100μL正戊醇以及单溴二胺在50℃水浴反应12min,经调pH、离心分离后,取10μL进样分析测定.色谱条件采用Nova-PakC18分离柱,流速1.00mL·min-1,梯度洗脱,荧光法检测,激发波长385nm,发射波长515nm.结果高半胱氨酸在4.00~40μmol·L-1浓度(C)与峰面积(Y)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9237×106C-4.2714×10-2(r=0.9993).本法测定高半胱氨酸最低限浓度为2.67μmol·L-1,平均回收率RSD为4.23%,日内、日间平均RSD分别为3.84%和4.54%.结论本法操作快速、分析时间短,可用于人血浆中高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半胱氨酸 血浆
  • 简介: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结果脑梗死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 目的:对磷脂酰丝氨酸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研究。结论:磷脂酰丝氨酸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最大无损害作用剂量大于0.5g/kg体重,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磷脂酰丝氨酸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 标签: 磷脂酰丝氨酸 安全
  • 简介:目的:在大鼠肾系膜细胞及整体大鼠上观察卞达赖氨酸(bendazaclysine,BDL)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防治作用。方法: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在3种浓度的BDL中培养36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S期百分率;RT-PCR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mR-NA水平;放免法测定细胞内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含量;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3种剂量的BDL8周后,亲和层析法测定大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高糖和H2O2可使S期细胞百分数大幅度降低,TGF-β1mRNA相对含量、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低中高3个浓度的BDL皆可使S期细胞比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使TGF-β1mRNA相对含量、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的BDL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并明显改善其生理和精神状态。结论:BDL升高大鼠肾系膜细胞的S期百分数,降低TGF-β1mRNA、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水平的作用与DN密切相关,是潜在的DN防治药物。

  • 标签: 卞达赖氨酸 糖尿病性肾病变 肾系膜细胞 大鼠
  • 简介:目的分析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7例于本院就诊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人员70例作为对照组,有效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比两组研究对象Hcy水平,研究脑梗死与Hcy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无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高同型半胱氨酸有可能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 标签: 脑梗死 高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