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麒麟丸及维生素 E对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改善和助孕疗效。方法 选择 2015年 9月至 2017年 8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 2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维生素 E组和中药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安慰剂, VE组服用维生素 E胶丸,中药组服用麒麟丸, 12周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精液常规指标(精子密度、活力、形态正常率)和精液中活性氧( ROS)水平,受精后胚胎的发育及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精子密度、活力、精子形态正常率较对照组均提高, ROS水平明显下降,麒麟丸组疗效更明显;在受精率、种植率和妊娠率的比较上,中药麒麟丸组显著高于维生素 E组和对照组( P<0.05)。结论 中药麒麟丸和维生素 E均能改善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质量,能够降低精液中 ROS水平,增加形态正常精子的百分率及受精能力,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的发育潜能,麒麟丸疗效更加明显,且该药安全有效,无副作用,为治疗少弱精患者、提高其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成功率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麒麟丸 维生素 E 少弱精子症 精液质量 胚胎发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水过度胰腺组织的补救方法,以提高切片质量。方法收集脱水过度的SD大鼠胰腺组织30例,通过调整组织切片补救的不同处理方法和修复液,设对照组找到最佳补救方法。结果采用高温高压能够较好地改善胰腺组织脱水现象,以压力锅喷气即刻停止时效果最佳。结论高温高压处理法是提高脱水过度动物胰腺组织的有效补救方法,具有更强的适用性,组织约可恢复至90%。

  • 标签: 脱水过度 胰腺组织 补救方法 比较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软组织肉瘤术后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46例进行术后放疗的软组织肉瘤的 3年、 5年生存率 ,应用寿命表法统计生存率 ,应用 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应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首次术后复发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1.7%、 75%,多次术后复发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4%、 42.9%,,p均 <0.05,结论 软组织肉瘤术后放疗的近期疗效较好。

  • 标签: 软组织肉瘤 放射疗法 疗效评价 预后
  • 简介:髓外造血是当骨髓造血功能发生不足,无法满足循环所需的情况下,造血干细胞从肝脏、脾脏、淋巴结等髓外造血组织中分化的一个过程。在胎儿时期造血组织多样,可以是髓外造血,后期逐渐发展为骨髓造血,直至出生后2个月左右,骨髓造血将完全取代其他造血,此时髓外造血停止,但仍然保留了产生红细胞的功能。因此在出生后,骨髓生理造血发挥着重要作用,发生髓外造血则被认定为病理性。

  • 标签: 髓外造血 骨髓造血功能 出生后 造血过程 影像学表现 临床病史
  • 作者: 李林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仁寿县人民医院李林霞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乳腺癌发病率也明显上升,乳腺癌已经占据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榜首,还呈现出逐渐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因此,进行早期的乳腺癌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能够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乳腺影像学检查已经成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筛查和诊断手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布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初次诊断接受血清与细菌学联合检验的为A组,只接受血清检验的为B组,仅接受细菌检验的为C组,然后对三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阳性检出率远远超过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病患者应用血清检验联合细菌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独使用血清检验或者是细菌检验。

  • 标签: 布氏菌病 血清学检验 细菌学检验 价值对比
  • 作者: 沙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人民医院沙英超声技术本身具有无电离辐射、无创等诸多优势,故而在20世纪4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医学领域初始应用的超声技术均为二维超声,其仅仅可对平面状态下的组织等情况做出反映,此后彩色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彩色多普勒超声随之诞生,成为超声在医学中应用的划时代性变革。此后便携式高分辨超声探头等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基于其无创等诸多优势,麻醉过程中运用超声获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详细的优势和应用情况仍未得到临床广泛认可,故而本次研究针对其做出刍议,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具体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液流变是研究人体的血液和血液中所包含的各组成成分的流动、变形的科学。血液流变检验在如今的临川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可以具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一些疾病的发现,发展等可以提供一些预见性资料。本文对血液流变检验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也提出了一些关于血液流变检验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检验方法 临床应用
  • 作者: 王艳菊王艳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省射洪县中医院王艳菊王艳春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最普遍的癌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肺癌的死亡率极高,2015年我国肺癌患者就有61.02例死于肺癌,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将有100万新发肺癌患者,会有90万死于肺癌,肺癌的死亡率高居癌症死亡率的首位。肺癌治疗困难,对患者及患者家庭造成严重干扰,治疗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证明,肺癌患者越早得到治疗存活率越高,5年存活率能从14%上升至49%。然而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不容易被患者察觉,等症状加重确诊时患者的肺癌已转为肺癌晚期,治愈几率小。因此肺癌的早期检测对于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肺癌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实验室和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在疾病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分子生物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它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当前,药学研究逐渐地从传统的化学模式转变为化学与生物相结合的现代模式。传统的药学教育模式在内容和体系上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分子生物课程在国内外药学专业教育中均倍受重视,已经成为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 标签: 药学专业 分子生物学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诊科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的修复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微创美容技术进行修复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通过微创美容技术修复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微创美容技术 修复 急诊面部 皮肤软组织外伤
  • 简介:“专题汇报教学方法”在医学免疫教学中总结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观察其中疾病生理现象及反应,学生在学习后搜索相关文献并制作PPT,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教学中“专题汇报教学方法”利于改善学生对免疫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对此,本文首先探讨专题报告对教师的要求,并论述汇报专题选择及应用策略,最后探讨临床专题汇报教学方式结果。

  • 标签: &ldquo 专题汇报教学方法&rdquo 免疫学 医学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究中药进行细胞级粉碎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三七制剂为例,精准称取1000g三七,并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00g。给予对照组三七常规粉碎技术,给予实验组三七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观察、对比两组三七片粉碎粒度及24h、48h、72h时的吸湿速度。结果粉碎后,两组三七中药粒度均高于粉碎前,且实验组三七中药粒度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24h时,实验组三七吸湿速度10.8%高于对照组0.8%,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48h、72h时实验组三七吸湿速度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将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中能够降低药物粒度,提升中药成分利用率,避免中药制剂在使用中出现浪费情况,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中药 细胞级粉碎 中药药剂学
  • 简介: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促进药物基因组的研究进行分析,提高药学学生临床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将药物基因组深入到药学服务过程中,运用药物基因组知识,有效地预防药源性疾病、合理利用医药资源。结果与结论药学服务带教应紧跟时代步伐使学生既能掌握药物基因组的基础知识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大大提高药学学生的临床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药学服务 个体化治疗 带教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CT、 X射线影像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6年 1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随机抽取 71例,将患者先后进行 CT检查、 X射线检查,在医生组进行判断后,对其实施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 CT、 X射线影像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症的效果。 结果:病理检测结果显示,71例患者均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CT检测显示 52例患者确诊,准确检测率为 73.24%( 52/71), X射线检测显示 41例患者确诊,准确检测率为 57.75%( 41/7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0.05)。 结论:在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进行影像检查时,应当以CT为主要的检查方式。

  • 标签: CT检查 X射线检查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准确检测率